一种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包含:一进气管,供呼吸管进气使用;一咬嘴,供使用者口部咬合呼吸管用的咬嘴构造;以及一咬嘴舱,其一端设有一进气端供与该进气管的底端连接,其顶面设有一开口端供与该咬嘴的底端连接,该咬嘴舱的一适当位置设有一排放端供排放水/气;其中,该排放端设有至少一朝向使用者的排放口,使通过该至少一排放口所排放的水/气朝向使用者方向流动,并接触使用者的下额或颈部而被分流,以避免所排放的气体形成气泡后向上浮升影响视线,并使气泡不直接从耳边经过而减少噪音的产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包含:一进气管,供呼吸管进气使用;一咬嘴,供使用者口部咬合呼吸管用的咬嘴构造;以及一咬嘴舱,其一端设有一进气端供与该进气管的底端连接,其顶面设有一开口端供与该咬嘴的底端连接,该咬嘴舱的一适当位置设有一排放端供排放水/气;其中,该排放端设有至少一朝向使用者的排放口,使通过该至少一排放口所排放的水/气朝向使用者方向流动,并接触使用者的下额或颈部而被分流,以避免所排放的气体形成气泡后向上浮升影响视线,并使气泡不直接从耳边经过而减少噪音的产生。【专利说明】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将通过潜水呼吸管所排放的水/气导向使用者方向流动的功能,使排放的水/气与使用者接触后被分流的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潜水呼吸管大致分为前置型潜水呼吸管与左(或右)置型潜水呼吸管,用来与面镜结合而配戴于使用者头部以作为呼吸换气使用,如图1、2所示,上述前、左置型潜水呼吸管100、100’包含一进气管200、一连接于该进气管200底端的咬嘴舱300、及一组装于该咬嘴舱300上方的咬嘴400,该咬嘴舱300上设有一用来排放水/气的排放口 500。如图1及图1A所示,为现有前置型潜水呼吸管外观立体图及使用状态图,当使用者2佩戴现有前置型潜水呼吸管100在水液3中使用时,其进气管200是位于使用者2的头部的前侧,其排放口 500的朝向被配置成大致与使用者2的脸部方向平行(如图1A所示),因此,当使用者2呼吸换气时,从前置型潜水呼吸管100的排放口 500所向外排出的水/气的流动方向(如图1及图1A的箭头A所示),将在水中形成气泡4并向上浮起且通过使用者2的脸部及耳朵外侧连续地向上浮起,而对使用者2的视线造成影响,同时,气泡所产生的噪音也造成听觉上的干扰。如图2及图2A所示,为现有左置型潜水呼吸管外观立体图及使用状态图,当使用者2佩戴现有左置型潜水呼吸管100’在水液3中使用时,其进气管200是位于使用者2的头部的左侧,其排放口 500的朝向可被配置成朝向相对使用者的右侧或相反侧,现以排放口 500朝向相对使用者的右侧(如图2A所示)为例说明,因此,从左置型潜水呼吸管100’的排放口 500所向外排出的水/气的流动方向(如图2及图2A的箭头B所示),将在水中形成气泡4并向上浮起且通过使用者2的脸部及耳朵外侧连续地向上浮起,而对使用者2的视线造成影响,同时,气泡所产生的噪音也造成听觉上的干扰。由图1、1A、2及2A所示,可以了解到现有前置、左置潜水呼吸管100、100’都具有相同的缺点:即经由咬嘴舱300的排放口 500使所排出的气体在水中形成的气泡4会通过使用者2的脸部及耳朵外侧向上浮起,而对使用者的视觉与听觉造成影响。因此,当使用者呼吸换气时,使所排出的气体在通过潜水呼吸管的排放口 500后,而在水液3中形成气泡4并通过使用者2的脸部外侧连续地向上浮起,而对使用者2的视线与听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现有前置、左置潜水呼吸管100、100’的进气管200通常由圆管或椭圆管制成,随着使用者2在水中移动仍然会形成一阻力,以对使用者2在水中前进移动时造成阻碍,相对减缓前进的速度。因此,如何利用一种简单结构来达到更佳的使用效果,并由此一创新结构来消除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先前技术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结构达到更佳的使用性的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包含:一进气管、一咬嘴以及一咬嘴舱;其中,该进气管用以供呼吸管进气使用;该咬嘴用以供使用者口部咬合呼吸管用的咬嘴构造;该咬嘴舱的一端设有一进气端供与该进气管的底端连接,而其顶面设有一开口端供与该咬嘴的底端连接,该咬嘴舱的一适当位置处设有一排放端供排放水/气;其中,该排放端设有至少一朝向使用者方向的排放口,使通过该至少一排放口所排放的水/气朝向使用者方向流动,并接触使用者的下额或颈部而被分流,以避免所排放的气体形成气泡后向上浮升影响视线与造成噪音影响。其中,该咬嘴舱的排放端配置于该进气端的相反端。其中,该咬嘴舱的排放端配置于该开口端的相反端。其中,该咬嘴舱的进气端处进一步形成一凸伸部供设置该至少一排放口,该凸伸部为一连接软管构成。此外,本技术的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进一步利用一转向机构,用以调整该排放口的朝向。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使用者可由该咬嘴舱的排放口的朝向设置,让从排放口排出的水/气能顺利地通过使用者而被分流,避免在水中形成气泡上浮而对使用者造成不良影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前置潜水呼吸管并表示排出水/气的流动方向的外观立体图;图1A为在图1的基础上所表示的一使用状态图;图2为现有左置潜水呼吸管并表示排出水/气的流动方向的外观立体图;图2A为在图2的基础上所表示的一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以前置型潜水呼吸管为例的外观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以一左置型潜水呼吸管为例的一侧面图;图5为本技术以另一左置型潜水呼吸管为例的外观立体图;图6为图5的右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以再一左置型潜水呼吸管为例的外观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以前置型潜水呼吸管为例的使用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以左置型潜水呼吸管为例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潜水呼吸管;2_使用者;3-水液;4-气泡;10_进气管;11_底端;12_导流部;20-咬嘴;21_上部;22_下部;30_咬嘴舱;31_进气端;32_开口端;33_排放端;34_排放口 ;35_凸伸部;36_转向机构;37_排水导向盖;100_前置型潜水呼吸管;100’ -左置型潜水呼吸管;200_进气管;300_咬嘴舱;400_咬嘴;500_排放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如图3至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该潜水呼吸管I依据使用形态可分为前置型与左置型的潜水呼吸管。该潜水呼吸管I包含:一进气管10、一咬嘴20以及一咬嘴舱30。该进气管10用来作为进气使用,该进气管10上进一步可设置一支撑带架(图未示)供使用者2固定潜水呼吸管。又诸如采用支撑带架将潜水呼吸管配戴在使用者2头部的技术手段为周知技术,在此新型说明与图示中兹予省略。该咬嘴20用来作为使用者口部咬合呼吸管用的咬嘴构造,该咬嘴20的上部21为一符合使用者嘴型的结构体,该咬嘴20的下部22可供对应结合于该咬嘴舱30的顶面。该咬嘴舱30的一端设有一进气端31供与该进气管10的底端11连接,该咬嘴舱30的顶面设有一开口端32供与该咬嘴20的下部22对应连接,该咬嘴舱30的一适当位置处设有一排放端33供排水排气使用,也就是排放在呼吸换气过程中所会产生蓄积于咬嘴舱30内的水/气。如图3所示,表示前置型潜水呼吸管的一实施例,其中,该咬嘴舱30的排放端33是配置于设有该进气端31的相反端。如图4-6所示,表示左(或右)置型潜水呼吸的二实施例,该咬嘴舱30的排放端33可配置于设有该进气端31的相反端如图4所示,或配置于设有该开口端32的相反端如图5、6所示。如图8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水呼吸管的排水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进气管,供潜水呼吸管进气使用;一咬嘴,供使用者口部咬合呼吸管用的咬嘴构造;以及一咬嘴舱,其一端设有一进气端供与该进气管的底端连接,其顶面设有一开口端供与该咬嘴的底端连接,其上设有一排放端供排放水/气;其中,该排放端设有至少一朝向使用者方向的排放口,使通过该至少一排放口所排放的水/气能朝向使用者方向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曦,
申请(专利权)人:谢新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