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装置及灯具结构,该发光装置包括座体、支架结构、发光二极管芯片、导线及封胶层。座体具有凹孔,座体的外壁形成有凹入空间。支架结构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别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伸入凹孔的底部,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伸出座体外。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导线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及支架结构。封胶层设置于座体的凹孔内,封胶层覆盖在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导线上。藉此,座体的外壁形成有凹入空间,当发光装置组装于模块时,凹入空间可用以容纳胶体,用以增进防水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及灯具结构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使防水性提升的发光装置及灯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地球正面临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挑战,促使节能与环保被各国视为重要发展策略之一。发光二极管具有诸如寿命长、体积小、高抗震性、低热产生及低功率消耗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用及各种设备中的指示器或光源。近年来,发光二极管已朝多色彩及高亮度发展,发光二极管灯的用途非常的广,可通过发光二极管制成广告牌、或显示装置等,通常系将发光二极管固设于电路板上,再通过可程序化来控制各发光二极管的发亮与否,进而能改变其所能显示的内容等。已知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座体、支架结构、发光二极管芯片、导线及封胶层,封胶层覆盖于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导线上,以避免发光二极管芯片受水气的影响而损坏。然而,已知的发光二极管组装于模块时,发光二极管外壁与模块之间防水性不佳,容易有水气进入的问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灯具结构,当发光装置组装于模块时,可使防水性提升,以避免水气进入。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座体,该座体具有凹孔,该座体的外壁形成有凹入空间;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至少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分别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该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伸入该凹孔的底部,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伸出该座体外;发光二极管芯片,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导线,该导线电性连接该发光二极管芯片与该支架结构;以及封胶层,该封胶层设置于该座体的凹孔内,该封胶层覆盖在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该导线上。进一步地,凹入空间设置于座体的单侧或多侧的外壁,使座体的外壁形成单侧、多侧或环状的单段或多段段差。进一步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弯折部,弯折部伸入座体内,弯折部包含由第一支架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上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段、以及由第一段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段,第一端连接于弯折部的第二段的上端。进一步地,第二段呈倾斜地向上延伸或垂直地向上延伸。进一步地,座体的凹孔的内壁形成有咬合部,咬合部与封胶层咬合。进一步地,咬合部为形成于凹孔的内壁的段差。进一步地,咬合部为形成于凹孔的内壁的凹凸结构。进一步地,咬合部为形成于凹孔的内壁的粗面部。进一步地,凹孔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有多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发光二极管芯片分别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绿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进一步地,凹孔中设置有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波长相同颜色的封胶层。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分别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有多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发光二极管芯片分别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绿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灯具结构,该灯具结构包括:一固定板;以及多个上述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设置于该固定板上。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本技术座体外壁形成有凹入空间,当发光装置组装于模块时,凹入空间可用以容纳胶体,用以增进防水性。本技术支架结构的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以及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可分别形成有一弯折部,当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时,可使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高度提升,以减少座体的凹孔内壁对出光效率的影响,以便获得较佳的出光效率。本技术支架结构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弯折部设计,可增加支架结构与座体之间的结合性,可使防水性提升,以避免水气进入。本技术座体的凹孔内壁可形成有咬合部,使得封胶层与座体结合性较佳,可避免封胶层的黏着性不足,可防止发生封胶层脱离的情形,也可使防水性提升,以避免水气进入。本技术该些凹孔中可设置与该些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波长相同颜色的封胶层,可提高对比度性,且保持一定的亮度。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六实施例的平面图。图8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发光装置第七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0为本技术灯具结构第八实施例的平面图。【符号说明】I 座体11 凹孔12咬合部12a 段差12b凹凸结构12c粗面部13光滑部14凹入空间2支架结构21第一支架211 第一端212 第二端`213弯折部213a 第一段213b 第二段22第二支架221 第一端222 第二端223弯折部223a 第一段223b 第二段3发光二极管芯片4 导线5封胶层6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座体1、支架结构2、发光二极管芯片3、导线4及封胶层5。座体I是以塑料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于支架结构2上,座体I的外形并不限制,可呈矩形立方体,且具有呈杯状的凹孔11,该凹孔11由座体I的顶部凹入适当的深度,该凹孔11可为锥孔。该座体I外壁形成有一凹入空间14,该凹入空间14可设于该座体I的单侧或多侧外壁,使该座体I外壁形成单侧、多侧或环状的单段或多段段差。支架结构2为导电金属件,至少包含第一支架21及第二支架22,其以导电及导热材质制成,可以采用铜或铜合金等材质制成,其材质并不限制。第一支架21及第二支架22分别具有第一端211、221及第二端212、222,第一支架21的第一端211与第二支架22的第一端221分别从座体I的两侧伸入凹孔11的底部。第一支架21的第一端211及第二支架22的第一端221大致呈水平状片体,发光二极管芯片3设置于第一支架21的第一端211。第一支架21的第二端212与第二支架22的第二端222伸出座体I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的第二端212及第二支架22的第二端222由座体I相对的两侧翻折至座体I的底部,第一支架21的第二端212及第二支架22的第二端222大致呈L型片体。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的第一端211、221与第二端212、222之间可进一步分别形成有一弯折部213、223,弯折部213、223包含由第二端212、222的上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段213a、223a,以及由第一段213a、223a —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段213b、223b,第二段213b、223b可呈倾斜的向上延伸(如图1所示)或垂直的向上延伸(如图2所示),第一端211、221则连接于第二段213b、223b的上端。所述弯折部213、223伸入座体I内,使座体I与支架结构2稳固地结合,且可提升第一端21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具有凹孔,所述座体的外壁形成有凹入空间;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至少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凹孔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座体外;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导线,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所述支架结构;以及封胶层,所述封胶层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凹孔内,所述封胶层覆盖在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及所述导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具有凹孔,所述座体的外壁形成有凹入空间; 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至少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凹孔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座体外; 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 导线,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所述支架结构;以及封胶层,所述封胶层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凹孔内,所述封胶层覆盖在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及所述导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空间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单侧或多侧的外壁,使所述座体的外壁形成单侧、多侧或环状的单段或多段段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伸入所述座体内,所述弯折部包含由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上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段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段,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第二段的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呈倾斜地向上延伸或垂直地向上延伸。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教强,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