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置座椅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169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纵置座椅安全带,包括可调节织带和设置于该可调节织带两端的固定点,所述可调节织带包括纵向设置的可调节左织带和可调节右织带;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左上固定点、左下固定点;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右上固定点、右下固定点;在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中部设置有公锁扣,在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中部设置有母锁扣;当所述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扣合时,所述可调节左织带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被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纵置座椅安全带能够对乘员的肩部、胸部、以及腰部进行固定,从而保护乘员在车辆颠簸和行驶过程中不会侧向晃动、乘员与乘员之间也不会冲撞而引起伤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置座椅安全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带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纵置座椅安全带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军事运兵车座椅不受国标对座椅布置方向的限制,以及,由于运兵车的特殊性,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士兵乘坐数量和士兵上下车的方便性,国内外的运兵车座椅普遍都是纵置布置在车厢内。在此种座椅结构中,座椅的安全带都是普通两点式安全带,即该安全带包括可调节织带和设置于该可调节织带两端的固定点,所述可调节织带通过乘员胯部左右两端的固定点来与车体固定。但是,在行车过程中,车辆的惯性是行车的前后方向,而乘员的身体侧向与行车方向一致,使得无法借助人体的生理结构而缓冲,故容易对纵置乘坐的乘员造成腰部伤害,且无法克服行车过程中乘员的大幅度晃动,造成成员重心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纵置座椅安全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纵置座椅安全带,包括可调节织带和设置于该可调节织带两端的固定点,所述可调节织带包括纵向设置的可调节左织带和可调节右织带;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左上固定点、左下固定点;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右上固定点、右下固定点;在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中部设置有公锁扣,在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中部设置有母锁扣;当所述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扣合时,所述可调节左织带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被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中部设置有左连接带,所述公锁扣通过该左连接带连接于所述可调节左织带。其中,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中部设置右连接带,所述母锁扣通过该右连接带连接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其中,所述左上固定点包括左上固定件,所述左上固定件设置有槽孔,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上端穿设过该槽孔。其中,所述左下固定点包括左下固定件,所述左下固定件设置有槽孔,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下端穿设过该槽孔。其中,所述右上固定点包括右上固定件,所述右上固定件设置有槽孔,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上端穿设过该槽孔。其中,所述右下固定点包括右下固定件,所述右下固定件设置有槽孔,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下端穿设过该槽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通过纵向设置可调节左织带和可调节右织带,并令所述可调节左织带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能够借助公锁扣和母锁扣连接在一起,使得能够对乘员的肩部、胸部、以及腰部进行固定,从而保护乘员在车辆颠簸和行驶过程中不会侧向晃动、乘员与乘员之间也不会冲撞而引起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纵置座椅安全带应用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纵置座椅安全带应用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纵置座椅安全带中公锁扣与母锁扣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纵置座椅安全带中公锁扣与母锁扣解锁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纵置座椅安全带中公锁扣与母锁扣解锁时的另一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纵置座椅安全带中的左上固定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可调节左织带;2、可调节右织带;11、左上固定点;12、左下固定点;21、右上固定点;41、公锁扣;42、母锁扣;6、车身侧围;7、钣金;8、纵置座椅;31、左连接带;32、右连接带;111、左上固定件;112、槽孔;113、滑动卡子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纵置座椅安全带,包括可调节织带和设置于该可调节织带两端的固定点,具体而言,所述可调节织带包括纵向设置的可调节左织带I和可调节右织带2 ;所述可调节左织带I的两端分别设置左上固定点11、左下固定点12 ;所述可调节右织带2的两端分别设置右上固定点21、右下固定点(图中未示);在所述可调节左织带I的中部设置有公锁扣41,在所述可调节右织带2的中部设置有母锁扣42 ;当所述公锁扣41与所述母锁扣42扣合时,所述可调节左织带I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2被连接在一起。本技术所述的纵置座椅安全带中,通过纵向设置可调节左织带和可调节右织带,并令所述可调节左织带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能够借助公锁扣和母锁扣连接在一起,使得能够对乘员的肩部、胸部、以及腰部进行固定,从而保护乘员在车辆颠簸和行驶过程中不会侧向晃动、乘员与乘员之间也不会冲撞而引起伤害。本技术中,所述左上固定点11、右上固定点21可被设置于车身侧围6的钣金7上,而所述左下固定点12、右下固定点则可被设置于纵置座椅8上。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纵置座椅安全带中,所述可调节左织带I的中部设置有左连接带31,所述公锁扣41通过该左连接带31连接于所述可调节左织带I。同样,所述可调节右织带2的中部设置右连接带32,所述母锁扣42通过该右连接带32连接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2。如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军纵置座椅安全带中,所述左上固定点11包括左上固定件111,所述左上固定件111设置有槽孔112,所述可调节左织带I的上端穿设过该槽孔112。在所述可调节左织带I上还设置有滑动卡子113,所述可调节左织带I的端头固定于该滑动卡子113上,通过拖动滑动卡子113的位置可以实现左织带长度的改变。同理,所述左下固定点包括左下固定件,所述左下固定件设置有槽孔,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下端穿设过该槽孔。所述右上固定点包括右上固定件,所述右上固定件设置有槽孔,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上端穿设过该槽孔。所述右下固定点包括右下固定件,所述右下固定件设置有槽孔,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下端穿设过该槽孔。如图4所示,当需要公锁扣41与母锁扣42解锁时,按照箭头所指方向扳动公锁扣41上的开关,即可令母锁扣42脱离公锁扣41的束缚,此时,再按如图5中所示的箭头指向,将母锁扣42自公锁扣41中脱离。上述方案中,通过纵向设置可调节左织带和可调节右织带,并令所述可调节左织带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能够借助公锁扣和母锁扣连接在一起,使得能够对乘员的肩部、胸部、以及腰部进行固定,从而保护乘员在车辆颠簸和行驶过程中不会侧向晃动、乘员与乘员之间也不会冲撞而引起伤害。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置座椅安全带,包括可调节织带和设置于该可调节织带两端的固定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织带包括纵向设置的可调节左织带和可调节右织带;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左上固定点、左下固定点;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右上固定点、右下固定点;在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中部设置有公锁扣,在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中部设置有母锁扣;当所述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扣合时,所述可调节左织带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被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置座椅安全带,包括可调节织带和设置于该可调节织带两端的固定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织带包括纵向设置的可调节左织带和可调节右织带; 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左上固定点、左下固定点; 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右上固定点、右下固定点; 在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中部设置有公锁扣,在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中部设置有母锁扣;当所述公锁扣与所述母锁扣扣合时,所述可调节左织带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被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置座椅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左织带的中部设置有左连接带,所述公锁扣通过该左连接带连接于所述可调节左织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置座椅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右织带的中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