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栋式双层膜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889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栋式双层膜大棚,包括棚架以及棚膜,所述棚架包括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柱体、所述柱体上部固定上下两层钢丝结构,所述棚膜为两层,分别固定于所述上下两层钢丝结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新结构的大棚,棚顶采用特定连接结构的钢丝结构代替了钢结构,相应地柱体设置为钢管或水泥支柱,膜为上下两层,固定在钢丝结构上,因此,采用了新构思的结构,使得大棚总体投资成本大大较低;大棚空间利用在90%以上,土地利用率高,空间大也便于机械化作业;双层膜采用结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新结构下机械性较强,减少人工参与,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栋式双层膜大棚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连栋式双层膜大棚。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大棚种植产业飞速发展,现在每个季节人们都可以享受到新鲜美味的蔬菜。大棚结构的好坏决定着蔬菜的种植品种、质量、产量,因此,业内一直在致力于大棚结构的研发。 现有技术中的大棚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智能温室大棚:该种大棚投资成本极高,很难收不回成本,经常作为参观使用,而且保温性能差,机械化难以作业,管理成本高;(2)厚墙体大棚:投资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低(40-50%),机械化不能作业,管理成本高;[3]单拱棚:保温性能差,土地利用率较低,使用性能差,机械化不能作业,管理成本高;(4)单层连栋:投资费用大,机械化不能作业,保温性能差,管理成本高。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大棚多存在投资成本高、回报率低、土地利用率差、管理成本高的缺陷,鉴于此,业内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大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栋式双层膜大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棚存在的投资成本高、回报率低、土地利用率差、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栋式双层膜大棚,包括棚架以及棚膜,所述棚架包括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柱体、所述柱体上部固定上下两层钢丝结构,所述棚膜为两层,分别固定于所述上下两层钢丝结构上。其中,所述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柱体包括中间支柱、分布在所述中间支柱四周的长度比所述中间支柱较短的边缘支柱;所述中间支柱纵向每列位于两端的四根支柱,每两个相邻的支柱之间设有两道斜交叉线,其余的中间支柱,每间隔二十米就有二道斜拉交叉线;所述柱体纵向每列和横向每排均设有相平行的上下两根钢丝,所述柱体纵向每列相邻两根之间均设有一根附杆,所述附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两根钢丝固定,所述附杆的底端分别与相邻的柱体的顶端通过钢丝连接;所述大棚纵向两侧的边缘支柱顶端与其纵向相邻的中间支柱底端通过斜拉钢管固定连接,所述边缘支柱下端与所述斜拉钢管通过角钢固定连接;横向相邻的所述中间柱体每两根之间的中间部位均设有附杆,其下端通过下拉钢丝拉直固定于与地面,使得所述大棚顶部形成M型结构,其中所述下拉钢丝位于所述M型结构的最低端纵向线上,所述柱体横向之间固定间隔设置与所述柱体上纵向每列设置的上下两根钢丝平行的上下两根间隔钢丝。其中,所述大棚还包括地锚,所述地锚包括第一地锚、第二地锚,所述柱体和所述下拉钢丝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地锚固定,所述第一地锚包括圆柱地锚体和卡件,所述卡件为两个,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圆柱地锚体,其上端为带弹性钩的结构;所述大棚四周与地连接的钢丝,通过所述第二地锚连接,所述第二地锚为两端设有豁口的长方体。其中,所述大棚的棚顶、纵向堵头、横向斜面均设有放风口,所述大棚的棚顶设置的放风口,上边用压膜槽与顶边膜连接,下边膜卷在寸管上,并超出底边膜;所述大棚的纵向堵头设置的放风口包括纵向堵头风口膜,其上端用压膜槽固定,下端将膜固定在寸管上;所述大棚的横向斜面设置的放风口,上端用压膜槽固定,下端将膜固定在寸管上。其中,所述大棚还包括纵向设置的水槽,所述水槽设置在大棚M型结构的中心部位,所述水槽用镀锌铁板折成梯形,两边带有耳,耳与M斜线平行;所述水槽中间用附杆连接,底部用两个螺丝固定,两侧分别用3个螺丝来固定;水槽与大棚棚膜连接处设有玻璃胶胶底。其中,所述大棚的顶部还设有遮阳网层。其中,所述棚膜包括外膜和内膜,所述内膜为多片横向子内膜组成,在多片横向子内膜连接处设置有50cm宽的斜拉膜,当封闭时,所述子内膜与所述斜拉膜具有20度夹角,所述斜拉膜由倒三角角钢和钢丝固定;所述子内膜的至少一端连接有卷膜机构,所述卷膜机构包括电动卷膜机、卷动杆、爬升管、所述电动卷膜机固定与所述爬升管上,所述电动卷膜机的轴端与所述卷动杆通过所述轴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卷动杆上设置有膜卡件,所述子内膜通过所述膜卡件与所述卷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爬升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子内膜设置方向平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新结构的大棚,棚顶采用特定连接结构的钢丝结构代替了钢结构,相应地柱体设置为钢管或水泥支柱,膜为上下两层,固定在钢丝结构上,因此,采用了新构思的结构,使得大棚总体投资成本大大较低;大棚空间利用在90%以上,土地利用率高,空间大也便于机械化作业;双层膜采用结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新结构下机械性较强,减少人工参与,管理成本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柱体分布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棚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纵向堵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柱体纵向每列交叉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柱体纵向附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横向与纵向钢丝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柱体地锚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丝地锚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滑动内膜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斜拉膜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卷膜机构结构示意图a ; 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膜槽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卷膜机构示意图b ;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卷膜机构示意图c ;图1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风口结构示意图a ;图1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风口结构示意图b ;图1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风口结构示意图c ;图1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口结构示意图;图中,11-横向,12-纵向,21-横向斜面,22-纵向堵头,31-角钢,32-斜拉钢管,41-斜拉交叉线,51-附杆,61-上钢丝,62-下钢丝,71-下拉钢丝,81-圆柱地锚体,82-卡件,91-第二地锚,92-豁口,101-卷动杆,102-内膜,111-斜拉膜,112-倒三角角钢,121-电动卷膜机,123-轴接头、122-爬升管,124-膜卡件,131-压膜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栋式双层膜大棚,包括棚架以及棚膜,所述棚架包括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柱体、所述柱体上部固定上下两层钢丝结构,所述棚膜为两层,分别固定于所述上下两层钢丝结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新结构的大棚,棚顶采用特定连接结构的钢丝结构代替了钢结构,相应地柱体设置为钢管或水泥支柱,膜为上下两层,固定在钢丝结构上,因此,采用了新构思的结构,使得大棚总体投资成本大大较低;大棚空间利用在90%以上,土地利用率高,空间大也便于机械化作业;双层膜采用结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新结构下机械性较强,减少人工参与,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支柱全部由钢柱或水泥柱作为支撑,中间每排间距是13.2米,东西间距是5米;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四周以斜面设计,加强了风荷载,增加了大棚的安全性,斜面设计的难点在于棚架结构的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棚架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斜面设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顶端以波浪M形设计,充分的利用太阳的光线,增加了大棚的采光量,同样地,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具体的棚架结构使得顶端呈M型结构。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栋式双层膜大棚,包括棚架以及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包括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柱体、所述柱体上部固定上下两层钢丝结构,所述棚膜为两层,分别固定于所述上下两层钢丝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栋式双层膜大棚,包括棚架以及棚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包括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柱体、所述柱体上部固定上下两层钢丝结构,所述棚膜为两层,分别固定于所述上下两层钢丝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栋式双层膜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柱体包括中间支柱、分布在所述中间支柱四周的长度比所述中间支柱较短的边缘支柱;所述中间支柱纵向每列位于两端的四根支柱,每两个相邻的支柱之间设有两道斜交叉线,其余的中间支柱,每间隔二十米就有二道斜拉交叉线;所述柱体纵向每列和横向每排均设有相平行的上下两根钢丝,所述柱体纵向每列相邻两根之间均设有一根附杆,所述附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上下两根钢丝固定,所述附杆的底端分别与相邻的柱体的顶端通过钢丝连接;所述大棚纵向两侧的边缘支柱顶端与其纵向相邻的中间支柱底端通过斜拉钢管固定连接,所述边缘支柱下端与所述斜拉钢管通过角钢固定连接;横向相邻的所述中间柱体每两根之间的中间部位均设有附杆,其下端通过下拉钢丝拉直固定于与地面,使得所述大棚顶部形成M型结构,其中所述下拉钢丝位于所述M型结构的最低端纵向线上,所述柱体横向之间固定间隔设置与所述柱体上纵向每列设置的上下两根钢丝平行的上下两根间隔钢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栋式双层膜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还包括地锚,所述地锚包括第一地锚、第二地锚,所述柱体和所述下拉钢丝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地锚固定,所述第一地锚包括圆柱地锚体和卡件,所述卡件为两个,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圆柱地锚体,其上端为带弹性钩的结构;所述大棚四周与地连接的钢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六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