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872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其包括筒状带容腔的管体,所述管体内的一端设有介质腔室,所述介质腔室的顶部设有冷流体进口,所述管体的另一端顶部设有热流体进口,底部依次设有冷流体出口和热流体出口其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管体内的换热管束和管板,所述换热管束由多根换热管组合而成,每根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板与所述介质腔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还容置有至少两块圆柱形的支撑板,每根所述换热管均穿插过所述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给换热管提供多个支点,提高换热管的抗热应力能力,从而解决换热管因难承受介质间的热应力而出现的弯曲、断裂、从管板上拉脱等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流体-流体的换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普遍用于化工、石油、动力、食品等相关部门,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增大传热面积常将换热管设计成弯管或增加换热管的数量、改变换热管的长度,而换热管在管体内紧紧依靠两端的管板支撑,中间没有支撑点,当两流体之间的温差达到40°C以上时,换热管因难承受介质间的热应力容易出现弯曲、断裂等不良,还有可能从管板上拉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给换热管提供多个支点,提高换热管的抗热应力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其包括筒状带容腔的管体,所述管体内的一端设有介质腔室,所述介质腔室的顶部设有冷流体进口,所述管体的另一端顶部设有热流体进口,底部依次设有冷流体出口和热流体出口,其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管体内的换热管束和管板,所述换热管束由多根换热管组合而成,每根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板与所述介质腔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还容置有至少两块圆柱形的支撑板,每根所述换热管均穿插过所述支撑板。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换热管的管径开设有多个通孔,每根所述换热管均通过所述通孔穿插过所述支撑板。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支撑板的外周与所述管体内壁焊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支撑板为四块,沿所述管体轴线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支撑板的材质是不锈钢、碳钢、钛钢中的一种。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换热管呈正方形排列组合成所述换热管束。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换热管呈正三角形排列组合成所述换热管束。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通过加设支撑板,而在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换热管一一对应通孔穿插过支撑板,支撑板给换热管提供多个支撑点,提高换热管的抗热应力能力,解决了换热管因难承受介质间的热应力而出现的弯曲、断裂、从管板上拉脱等问题。说明书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2、管体,4、介质腔室,6、冷流体进口,8、冷流体出口,10、热流体进口,12、热流体出口,14、换热管束,16、管板,18、换热管,20、支撑板,22、通孔,24、封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其包括筒状带容腔的管体2,管体2内的一端设有介质腔室4,介质腔室4的顶部设有冷流体进口 6,管体2的另一端顶部设有热流体进口 10,底部依次设有冷流体出口 8和热流体出口 12,其还包括容置于管体2内的换热管束14和管板16,其中换热管束14由多根换热管18组合而成,每根换热管18的一端通过管板16与介质腔室4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管板16与换热器的封头24连通,设置在换热管18两端的管板16给换热管18支撑力。管体2内还容置有至少两块圆柱形的支撑板20,每根换热管18均穿插过支撑板20。支撑板20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或者碳钢或者钛钢,强度高,抗拉力强,耐腐蚀。支撑板20上对应换热管18的管径开设有多个通孔22,每根换热管18均通过通孔22穿插过支撑板20。通过在管体2内加设支撑板20,支撑板20给换热管18提供多个支撑点,提高换热管的抗热应力能力,解决了换热管因难承受介质间的热应力而出现的弯曲、断裂、从管板上拉脱等问题。支撑板20的外周与管体2内壁焊接,固定支撑板20与管体2焊接为一体,进一步提闻换热管的抗热应力能力。优选的,支撑板20为四块,沿管体2轴线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在管体2内。均匀提高换热管18的抗热应力能力。换热管18可以呈正方形排列组合成换热管束14,管外清洗方便。换热管18还可以呈正三角形排列组合成换热管束14,排列紧凑,换热管18外的流体直接冲刷换热管18,传热效率更高。本技术的换热器实现换热的过程如下:冷流体从冷流体进口 6进入介质腔室4,在流经换热管18时与从热流体进口 10进入的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热流体从上至下90°冲刷换热管18,完成热交换后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从冷流体出口 8和热流体出口 12流出。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其包括筒状带容腔的管体,所述管体内的一端设有介质腔室,所述介质腔室的顶部设有冷流体进口,所述管体的另一端顶部设有热流体进口,底部依次设有冷流体出口和热流体出口,其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管体内的换热管束和管板,所述换热管束由多根换热管组合而成,每根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板与所述介质腔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还容置有至少两块圆柱形的支撑板,每根所述换热管均穿插过所述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其包括筒状带容腔的管体,所述管体内的一端设有介质腔室,所述介质腔室的顶部设有冷流体进口,所述管体的另一端顶部设有热流体进口,底部依次设有冷流体出口和热流体出口,其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管体内的换热管束和管板,所述换热管束由多根换热管组合而成,每根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管板与所述介质腔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还容置有至少两块圆柱形的支撑板,每根所述换热管均穿插过所述支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支撑板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换热管的管径开设有多个通孔,每根所述换热管均通过所述通孔穿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祥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