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4503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三个双向作用油缸、四个单向作用油缸、梭阀、三个外控型2位3通的滑阀、外控型2位5通的驻车阀、两个2位3通的互锁阀、九个2位3通电磁换向阀,还包括主供油油管、倒挡油管、前进挡油管、手控滑阀和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手动控制手控滑阀可使变速器具有驻车、倒车、空挡和前进4种状态;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中各个阀的不同阀位组合,可使变速器实现8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并可实现前进挡换挡过程中对换入挡位的预置;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TCU)完全失效时具有以前进挡D1和倒挡R1行驶的“应急跛行”的功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用于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三个双向作用油缸、四个单向作用油缸、梭阀、三个外控型2位3通的滑阀、外控型2位5通的驻车阀、两个2位3通的互锁阀、九个2位3通电磁换向阀,还包括主供油油管、倒挡油管、前进挡油管、手控滑阀和油槽。本技术通过人工手动控制手控滑阀可使变速器具有驻车、倒车、空挡和前进4种状态;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中各个阀的不同阀位组合,可使变速器实现8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并可实现前进挡换挡过程中对换入挡位的预置;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TCU)完全失效时具有以前进挡D1和倒挡R1行驶的“应急跛行”的功能。【专利说明】用于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车辆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变速器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只能通过人工手动操作进行换挡,自动变速器则可以实现自动换挡;根据结构,自动变速器分为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动力换挡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和双离合器变速器(DSG)等几种型式。目前,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换挡功能一般是通过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TCU)控制换挡伺服和执行系统来实现的;换挡伺服和执行系统又可分为电动、气动和液压三种类型,而通常最多采用的主要是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换挡伺服和执行控制系统中,根据控制信号、伺服元件和执行机构类型,又可分为全液压控制和电液控制两大类。全液压控制是指控制信号和伺服执行过程全部为液压方式,由于必须将驾驶员操作意图、发动机和车辆工作状态等全部转换为液压信号用以控制自动变速,导致系统复杂、控制精度低、响应慢、故障率高,在现代车辆自动变速控制中已不再采用;电液控制是使用电磁阀作为伺服控制元件控制换挡执行系统的作动器来实现自动变速,目前大多数车辆用自动变速器采用的都是这种型式。在自动变速电液控制系统中,根据电磁阀对换挡执行机构作动器油路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直接控制式和间接控制式两种基本类型;直接控制式是以比例电磁阀和多位电磁阀对作动器油路进行控制以完成变速换挡,其优点是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换挡精度高、响应快,缺点是所使用的电磁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对电磁阀性能和控制精度要求高、对液压油污染敏感,系统故障率相对较高;间接控制式是通过利用结构简单的电磁开关阀、电磁换向阀或脉宽调制型电磁开关阀(PWM控制)对继动滑阀的控制,间接控制作动器油路完成变速换挡,虽然其系统零部件较多、结构相对复杂、控制响应相对较慢,但所用电磁阀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对电磁阀性能和控制精度要求低,系统对液压油污染不敏感,系统故障率、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结合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型式,还可形成混合控制式液压控制系统,其特点是以结构简单的电磁换向阀直接控制部分作动器油路、同时通过利用简单的电磁开关阀、电磁换向阀或脉宽调制型电磁开关阀(PWM控制)对继动滑阀的控制,间接控制另外一部分作动器油路,因而混合型液压控制系统兼具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型式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车辆变速器换挡液压控制系统零部件加工难度及制造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具有2个倒挡和8个前进挡的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用于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三个双向作用油缸,分别为第一双向油缸13、第二双向油缸14和第三双向油缸15 ;四个单向作用油缸,分别为第一单向油缸24、第二单向油缸25、第三单向油缸26和第四单向油缸27 ;梭阀16 ;三个外控型2位3通的滑阀,分别为第一滑阀17、第二滑阀18和第三滑阀19 ;外控型2位5通的驻车阀28 ;两个2位3通的互锁阀,分别为第一互锁阀29和第二互锁阀30 ;九个2位3通电磁换向阀,分别为第一电磁换向阀20、第二电磁换向阀21、第三电磁换向阀22、第四电磁换向阀23、第五电磁换向阀31、第六电磁换向阀32、第七电磁换向阀33、第八电磁换向阀34、第九电磁换向阀35 ;还包括主供油油管201、倒挡油管202、前进挡油管203、手控滑阀12和油槽11 ;所述第一双向油缸13无杆腔的油口 A连通着第一滑阀17的油口 B、有杆腔的油口B同时连通着第一滑阀17的第一油口 A和第一电磁换向阀20的油口 A ;所述第一滑阀17的泄油口 T连通着油槽11、控制油口 X连通着梭阀16的第三油口 B ;所述梭阀16的第一油口 Al连通着倒挡油管202的一端、第二油口 A2同时连通着第二滑阀18的控制油口 X、第三滑阀19的控制油口 X和第四电磁换向阀23的油口 A ;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0的进油口 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 T连通着油槽11 ;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23的进油口 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 T连通着油槽11 ;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 A和有杆腔油口 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倒挡R换向挂挡,当对其无杆腔油口 A泄油、同时对其有杆腔油口 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左位实现前进挡D换向挂挡,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 A和有杆腔油口 B泄油时可使其活塞静止于所处位置;所述第二双向油缸14无杆腔的油口 A连通着第二滑阀18的油口 B、有杆腔的油口B同时连通着第二滑阀18的油口 A和第二电磁换向阀21的油口 A ;所述第二滑阀18的泄油口 T连通着油槽11 ;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21的进油口 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 ;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 A和有杆腔油口 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前进挡Dl或前进挡D5或倒挡Rl或倒挡R2的挡位预置,当对其无杆腔油口 A泄油、同时对其有杆腔油口 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左位实现前进挡D3或前进挡D7的挡位预置,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 A和有杆腔油口 B泄油时可使其活塞静止于所处位置;所述第三双向油缸15无杆腔的油口 A连通着第三滑阀19的油口 B、有杆腔的油口B同时连通着第三滑阀19的油口 A和第三电磁换向阀22的油口 A ;所述第三滑阀19的泄油口 T连通着油槽11 ;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22的进油口 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 ;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 A和有杆腔油口 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前进挡D2或前进挡D6的挡位预置,当对其无杆腔油口 A泄油、同时对其有杆腔油口 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左位实现前进挡D4或前进挡D8的挡位预置,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A和有杆腔油口 B泄油时可使其活塞静止于所处位置;所述第一单向油缸24的油口 A同时连通着第一互锁阀29的第一油口 A、第一控制油口 X和第五电磁换向阀31的油口 A ;所述第五电磁换向阀31的进油口 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 T连通着油槽11 ;对第一单向油缸24的油口 A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倒车挡Rl或前进挡Dl或前进挡D3的传动,对第一单向油缸24的油口 A泄油时可使其活塞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移至左位中断倒车挡Rl或前进挡Dl或前进挡D3的传动;所述第二单向油缸25的油口 A同时连通着第一互锁阀29的第二油口 B、第二控制油口 Y和第六电磁换向阀32的油口 A ;所述第六电磁换向阀32的进油口 P连通着前进挡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双向作用油缸,分别为第一双向油缸(13)、第二双向油缸(14)和第三双向油缸(15);四个单向作用油缸,分别为第一单向油缸(24)、第二单向油缸(25)、第三单向油缸(26)和第四单向油缸(27);梭阀(16);三个外控型2位3通的滑阀,分别为第一滑阀(17)、第二滑阀(18)和第三滑阀(19);外控型2位5通的驻车阀(28);两个2位3通的互锁阀,分别为第一互锁阀(29)和第二互锁阀(30);九个2位3通电磁换向阀,分别为第一电磁换向阀(20)、第二电磁换向阀(21)、第三电磁换向阀(22)、第四电磁换向阀(23)、第五电磁换向阀(31)、第六电磁换向阀(32)、第七电磁换向阀(33)、第八电磁换向阀(34)、第九电磁换向阀(35);还包括主供油油管(201)、倒挡油管(202)、前进挡油管(203)、手控滑阀(12)和油槽(11);所述第一双向油缸(13)无杆腔的油口A连通着第一滑阀(17)的油口B、有杆腔的油口B同时连通着第一滑阀(17)的第一油口A和第一电磁换向阀(20)的油口A;所述第一滑阀(17)的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控制油口X连通着梭阀(16)的第三油口B;所述梭阀(16)的第一油口A1连通着倒挡油管(202)的一端、第二油口A2同时连通着第二滑阀(18)的控制油口X、第三滑阀(19)的控制油口X和第四电磁换向阀(23)的油口A;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0)的进油口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23)的进油口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A和有杆腔油口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倒挡R换向挂挡,当对其无杆腔油口A泄油、同时对其有杆腔油口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左位实现前进挡D换向挂挡,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A和有杆腔油口B泄油时可使其活塞静止于所处位置;所述第二双向油缸(14)无杆腔的油口A连通着第二滑阀(18)的油口B、有杆腔的油口B同时连通着第二滑阀(18)的油口A和第二电磁换向阀(21)的油口A;所述第二滑阀(18)的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21)的进油口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A和有杆腔油口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前进挡D1或前进挡D5或倒挡R1或倒挡R2的挡位预置,当对其无杆腔油口A泄油、同时对其有杆腔油口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左位实现前进挡D3或前进挡D7的挡位预置,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A和有杆腔油口B泄油时可使其活塞静止于所处位置;所述第三双向油缸(15)无杆腔的油口A连通着第三滑阀(19)的油口B、有杆腔的油口B同时连通着第三滑阀(19)的油口A和第三电磁换向阀(22)的油口A;所述第三滑阀(19)的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22)的进油口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A和有杆腔油口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前进挡D2或前进挡D6的挡位预置,当对其无杆腔油口A泄油、同时对其有杆腔油口B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左位实现前进挡D4或前进挡D8的挡位预置,当同时对其无杆腔油口A和有杆腔油口B泄油时可使其活塞静止于所处位置;所述第一单向油缸(24)的油口A同时连通着第一互锁阀(29)的油口A、第一控制油口X和第五电磁换向阀(31)的油口A;所述第五电磁换向阀(31)的进油口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对第一单向油缸24的油口A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倒车挡R1或前进挡D1或前进挡D3的传动,对第一单向油缸24的油口A泄油时可使其活塞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移至左位中断倒车挡R1或前进挡D1或前进挡D3的传动;所述第二单向油缸(25)的油口A同时连通着第一互锁阀(29)的第二油口B、第二控制油口Y和第六电磁换向阀(32)的油口A;所述第六电磁换向阀(32)的进油口P连通着前进挡油管(203)、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所述第一互锁阀(29)的泄油口T连通着油槽(11);对第二单向油缸(25)的油口A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倒挡R2或前进挡D5或前进挡D7的传动,对第二单向油缸(25)的油口A泄油时可使其活塞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移至左位中断倒挡R2或前进挡D5或前进挡D7的传动;所述第三单向油缸(26)的油口A连通着驻车阀(28)的第三油口A1,对其油口A供油时可使其活塞移至右位实现前进挡D2或前进挡D4的传动,对其油口A泄油时可使其活塞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移至左位中断前进挡D2或前进挡D4的传动;所述第四单向油缸(27)的油口A连通着驻车阀(28)的第四油口B1;所述驻车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保群汪韶杰李磊夏光彭建刚盛楠王阳洋吴惠张维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