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供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084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4:01
一种发动机的供油结构,能防止在发动机停止后油压式间隙调节器内的油流出,能防止再起动时产生发动机噪声(挺柱声)。将下凸轮箱(4)与气缸盖(3)形成为分体式,将下凸轮箱(4)配置于气缸盖(3)的接合面(34),在气缸盖(3)内,形成从油导入道(33)到接合面(34)的第1上侧油道(36),第1上侧油道(36)的上游端在接合面(34)开口,在下凸轮箱(4)中,形成有使油经过接合面(34)的上方到达接合面(34)的第2上侧油道(37),第2上侧油道(37)的上游端在接合面(34)与油导入道(33)侧连通,第2上侧油道(37)的下游端在接合面(34)与第1上侧油道(36)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的供油结构,能防止在发动机停止后油压式间隙调节器内的油流出,能防止再起动时产生发动机噪声(挺柱声)。将下凸轮箱(4)与气缸盖(3)形成为分体式,将下凸轮箱(4)配置于气缸盖(3)的接合面(34),在气缸盖(3)内,形成从油导入道(33)到接合面(34)的第1上侧油道(36),第1上侧油道(36)的上游端在接合面(34)开口,在下凸轮箱(4)中,形成有使油经过接合面(34)的上方到达接合面(34)的第2上侧油道(37),第2上侧油道(37)的上游端在接合面(34)与油导入道(33)侧连通,第2上侧油道(37)的下游端在接合面(34)与第1上侧油道(36)连通。【专利说明】发动机的供油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供油结构,更详细地说,涉及向油压式间隙调节器提供油的供油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地,在利用摆动的摇臂进行气门的开闭的发动机中,多个液压间隙调节器(以下,称为间隙调节器。)沿气缸并排的方向(长度方向)排列。该间隙调节器是从配置在发动机下部的油泵以规定的压力被提供油。并且,间隙调节器具有在发动机运转中通过利用油的油压调整气门的位置来消除例如由于气门的热膨胀而产生的气门间隙的作用。从发动机的油泵泵出的油的油通道通过间隙调节器。油通道形成在气缸体和气缸盖中。在以往的发动机中,以连通于油泵侧的方式形成在气缸盖中的油通道位于比通向间隙调节器的油通道低的位置。因此,在以往的发动机中,在发动机停止时存在于从油泵到间隙调节器的油通道中的油经由该油通道向下流到发动机的下部侧。因此,在以往的发动机中,在发动机再起动时没有足够的油提供给间隙调节器,成为在间隙调节器内的油压室内产生空气积存的原因,存在给气门的开闭带来不利影响的危险。作为这种问题的对策,已知如下润滑装置,在该润滑装置中,从气缸盖的下部侧朝向间隙调节器设置的油通道具备:比间隙调节器延伸到上方的上部油道;以及从该上部油道向下方折回至间隙调节器的折回油道(例如,参照特开平5-306603号)。在该润滑装置中,在发动机再起动时能从折回油道向间隙调节器提供油。在该以往技术中,将油提供给进气侧的间隙调节器和排气侧的间隙调节器两者,因此连通进气侧的油道和排气侧的油道的连通管被添加到气缸盖罩内的空间中。在该连通管的两端部设置有凸缘,利用螺栓将该凸缘固定到气缸盖的上端面。然而,在上述以往技术中,连通管配置在气缸盖的上端面和气缸盖罩之间的空间中,因此由于发动机的振动,连通管容易摆动。因此,在连通管的两端部的凸缘,有由于螺栓的松动导致油流出的危险。另外,在这种以往技术中,用螺栓将连通管紧固到气缸盖的上端面的组装作业是繁杂的。
技术实现思路
_5]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在发动机停止后油压式间隙调节器内的油流出,能防止再起动时产生发动机噪声(挺柱声)的生产率高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_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是发动机的供油结构,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中,具备:凸轮轴;摇臂,其伴随凸轮轴的旋转而摆动;气门,其伴随摇臂的摆动而进行开闭动作;以及多对凸轮箱,其包括下凸轮箱和上凸轮箱,夹着并支撑凸轮轴使其旋转自如,摇臂的一端通过油压式间隙调节器能摆动地被支撑,在气缸盖中,形成有将从油泵排出的油导向间隙调节器的油孔的间隙调节器用油道,并且形成在与该油孔相同的高度上,上述发动机的供油结构的特征在于,至少I个下凸轮箱与气缸盖形成为分体式,并配置为在接合面与气缸盖接合,在气缸盖内,形成从间隙调节器用油道到接合面的第I上侧油道,第I上侧油道的上游端在接合面开口,在气缸盖内,形成有油导入道,用于导入从油泵排出的油,油导入道的下游端在接合面开口,在下凸轮箱中,形成有使油经过接合面的上方到达接合面的第2上侧油道,第2上侧油道的上游端在接合面与油导入道连通,第2上侧油道的下游端在接合面与第I上侧油道连通。作为上述方式,优选间隙调节器用油道包含:进气侧间隙调节器用油道,其与用于进气侧的间隙调节器连通;以及排气侧间隙调节器用油道,其与用于排气侧的间隙调节器连通,第2上侧油道与进气侧的第I上侧油道和排气侧的第I上侧油道分别连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实现能防止在发动机停止后油压式间隙调节器内的油流出,能防止再起动时产生发动机噪声(挺柱声)的生产率高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的发动机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将凸轮轴(由虚拟线示出)、下凸轮箱以及上凸轮箱组装到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的发动机的气缸盖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的发动机的气缸盖的俯视图。图4-1是间隙调节器的截面图。图4-2是示出在间隙调节器中柱塞追随摇臂的动作的截面图。图5是图2的V-V线截面图。图6是图2的V1-VI线截面图。图7是图3的VI1-VII截面图。图8是图2的VII1-VIII截面图。图9是图5的IX-1X截面图。图10-1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中使用的下凸轮箱的俯视图。图10-2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中使用的下凸轮箱的主视图。图10-3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中使用的下凸轮箱的仰视图。图11-1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中使用的上凸轮箱的主视图。图11-2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中使用的上凸轮箱的仰视图。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中的油导入道、间隙调节器用油道、第I上侧油道以及第2上侧油道的立体图。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中的油导入道、间隙调节器用油道、第I上侧油道以及第2上侧油道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供油结构。(发动机的概略构成)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I具备:气缸体2 ;气缸盖3,其配置在气缸体2上;下凸轮箱4、4A(参照图3),其配置在气缸盖3的上部;上凸轮箱5,其配置在下凸轮箱4上;上凸轮箱5A (参照图2),其配置在下凸轮箱4A上;进气侧的凸轮轴6 ;排气侧的凸轮轴7 ;气缸盖罩8 (参照图1 ),其以覆盖气缸盖3的上部的方式配置;曲轴9,其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气缸体2的下部;曲轴轴承10,其将曲轴9支撑于气缸体2的下部;油底壳11,其设置于气缸体2的下侧;油泵12,其设置于曲轴9的一端。如图2和图3所示,气缸体2 (参照图1)和气缸盖3在其内部具有形成第I气缸13A (参照图8)的第I气缸形成区域13、形成未示出的第2气缸的第2气缸形成区域14、形成未不出的第3气缸的第3气缸形成区域15。如图8所不,在第I气缸13A (第2气缸,第3气缸)内,分别将上下移动的活塞16经由连杆17连结到曲轴9,由此将活塞16的往复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并进行传递。如图8所示,在与气缸盖3的第I气缸13A (第2气缸,第3气缸)各自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将与进气口 18和排气口 19连通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进气门20和排气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气缸中,设置有一对进气门20和一对排气门21。这些进气门20和排气门21设置为利用气门导管22能在轴方向上前进后退,并且利用气门弹簧23向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供油结构,包含发动机的气缸盖,上述发动机的气缸盖具有:凸轮轴;摇臂,其伴随上述凸轮轴的旋转而摆动;气门,其伴随上述摇臂的摆动而进行开闭动作;以及多对凸轮箱,其包括下凸轮箱和上凸轮箱,夹着并支撑上述凸轮轴使其旋转自如,上述摇臂的一端通过油压式间隙调节器能摆动地被支撑,在上述气缸盖中,形成有将从油泵排出的油导向上述间隙调节器的油孔的间隙调节器用油道,并且形成在与该油孔相同的高度上,上述发动机的供油结构的特征在于,至少1个上述下凸轮箱与上述气缸盖形成为分体式,并配置为在接合面与该气缸盖接合,在上述气缸盖内,形成从上述间隙调节器用油道到上述接合面的第1上侧油道,该第1上侧油道的上游端在上述接合面开口,在上述气缸盖内,形成有油导入道,用于导入从油泵排出的油,该油导入道的下游端在上述接合面开口,在上述下凸轮箱中,形成有使油经过上述接合面的上方到达该接合面的第2上侧油道,该第2上侧油道的上游端在上述接合面与上述油导入道连通,上述第2上侧油道的下游端在上述接合面与上述第1上侧油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桧垣知幸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