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4062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隔爆电气设备领域,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重隔爆壳体的隔爆装置(1),其包括:第一隔爆壳体(2),其用于容纳电气设备;以及第二隔爆壳体(3),第一隔爆壳体(2)设置在第二隔爆壳体(3)的内部空间内。具有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爆装置的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的隔爆性能被大大地提高,从而使其能够应用于对防爆性能要求更高的使用环境中。在第一隔爆壳体(2)部分或全部失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隔爆壳体(3)实现进一步的隔爆功能,从而防止电气设备内部的火花或爆炸泄漏到外部应用环境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变送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用于将被测目标的温度、压力、浓度、流量、液位等物理量转换成可用标准信号。变送器在石油、化工、纺织等领域被广泛地使用,由于油类、化学制品以及纤维材料等大都是具有可燃性的危险物品,而变送器一般需要供给电流,由此变送器的内部难免会出现电气故障,可能出现火花或短路的情况,因此应用于这些领域的变送器必须具有隔爆性能,从而将变送器内部产生的火花或短路等不安全因素完全地封闭在壳体内,使其不能泄漏到变送器的外部。现有技术中的隔爆变送器一般具有单一的隔爆壳体,其只能用于隔爆要求不是太高的环境中,比如只能用于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分类等级中的1区或2区。而在隔爆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应用环境中,比如在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分类等级中的0区中,当单一隔爆壳体在使用过程中爆裂或者出现部分失效时,对周围环境来说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这种具有单一隔爆壳体的变送器有时不能满足应用环境对隔爆性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提高隔爆性能的用于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的隔爆装置,使得电气设备能够用于对隔爆性能要求比较严格的应用环境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旨在解决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缺点的隔爆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隔爆装置,其包括:第一隔爆壳体,其用于容纳电气设备;以及第二隔爆壳体,第一隔爆壳体设置在第二隔爆壳体的内部空间内。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隔爆装置的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由于具有双层隔爆壳体,因此具有提高的隔爆性能,能够用于对防爆性要求非常高的环境中,在即使第一隔爆壳体防爆性能部分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由第二隔爆壳体提供防爆功能,所以其能够用于一般防爆电气设备所不能应用的高防爆要求的环境中。因此,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隔爆装置的例如为变送器的电气设备可以在石油、化工、纺织等隔爆性能要求严格的领域中用于进行各种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与传输。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提供的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将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爆装置的分解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爆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爆装置1包括第一隔爆壳体2和第二隔爆壳体3,第一隔爆壳体2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用于容纳需要进行隔爆的电气设备等,比如用于容纳电路板、接线部件等有可能产生火花或短路的电子部件,第一隔爆壳体2设置在第二隔爆壳体3的内部空间内。第一隔爆壳体2包括壳体部21和设置在壳体部21的上部的前端盖部22,其中,壳体部21可以为一体成型部件,这将有利于保持隔爆壳体的整体性和密封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壳体部21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即壳体部21的周向壁部分和设置在周向壁部分的底部的后端盖部23,如在图2中更清楚地示出。将壳体部21设置成两个组成部分可以有利于例如为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的电气设备向第一隔爆壳体2内的安装,特别是当第一隔爆壳体2具有较深的深度时,一体式的隔爆壳体将难以接近其内腔的底部,从而难以将电路板、接线部件等安装到壳体的底部上。而采用分体式第一隔爆壳体2则可以在安装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电气设备之前将后端盖部23与壳体部21的周向壁拆开,将例如为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的电气设备安装到后端盖部23上之后再将周向壁部分装配到后端盖部23上,从而可以实现电路板、接线部件等向具有较深深度的隔爆壳体的底部的安装。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分体式壳体部21的第一隔爆壳体2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前端盖部22和后端盖部23均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至壳体部21的周向壁。为了确保第一隔爆壳体2的密封性,在后端盖部23与壳体部21的周向壁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件26。同样,在前端盖部22与壳体部21之间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件25,从而确保前端盖部22与壳体部21之间的严密密封,并且由此在前端盖部22、壳体部21的周向壁和后端盖部23之间限定完全密封的空间,用于容置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电气设备。其中,密封件25和密封件26优选地可以是由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的密封环,或者可以是密封胶。当容置在第一隔爆壳体2内的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电气设备产生火花或发生爆炸时,第一隔爆壳体2首先将火花或爆炸封闭在其内部,避免火花或爆炸向外扩散,从而确保第一隔爆壳体2的外部的安全性。第一隔爆壳体2的前端盖部22可以为一体式端盖,也可以如图2所示地由带有螺纹的阶梯式连接部221、顶板222和顶板卡接件223组装构成。阶梯式连接部221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至壳体部21的周向壁,阶梯式连接部221的上端通过螺纹与底板卡接件223组装在一起,密封地覆盖阶梯式连接部221的顶部的顶板222设置在阶梯式连接部221与顶板卡接件223之间。为了确保前端盖部22的良好的密封性,可以分别在阶梯式连接部221与顶板卡接件223之间的接合处以及在顶板卡接件223与顶板222之间的接合处设置密封件224和密封件225,在此,密封件224和密封件225可以由与密封件25和密封件26相同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第一隔爆壳体2还设置有线缆引入部件24,线缆引入部件24可以设置在第一隔爆壳体2的前端盖部22、后端盖部23或壳体部21的周向壁上,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地设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线缆引入部件24设置在第一隔爆壳体2的壳体部21的周向壁上,并且从壳体部21的周向壁的外壁向外延伸。线缆引入部件24可以用于向位于第一隔爆壳体2内的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电气设备接入线缆,从而为其提供电源或传送信号。专用的线缆引入部件24可以为线缆引入部分提供良好的密封,从而为采用第一隔爆壳体2的例如为电路板、接线部件等的电气设备提供更好的隔爆性能。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变送器的隔爆装置1还包括第二隔爆壳体3,第二隔爆壳体3具有比第一隔爆壳体2更大的体积,并且将第一隔爆壳体2容置在其内部空间内。第二隔爆壳体3可以具有与第一隔爆壳体2相同的结构,当然,其结构也可以与第一隔爆壳体2不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隔爆壳体3包括壳体本体31和前部端盖32,前部端盖32为整体式结构,通过注塑或模制一次成型。当然,前部端盖32也可以具有如同第一隔爆壳体2的前端盖部22的结构。前部端盖32通过螺纹连接安装至壳体本体31,同理,为了确保第二隔爆壳体3的良好的密封性,可以在前部端盖32与壳体本体31的接合处设置密封件。另外,第二隔爆壳体3的壳体本体31也可以具有与第一隔爆壳体2的壳体部21相同的结构,即壳体本体31可以由周向壁部分和后部端盖构成,后部端盖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至壳体本体31的周向壁部分上,并且优选地可以在壳体本体31的周向壁部分与后部端盖之间设置密封件。通过设置具有后部端盖的壳体本体31,能够通过将后部端盖拆下对设置在第二隔爆壳体3内的各种电气元件进行操作,并且有利于第二隔爆壳体3的接线和其他相关操作。如图1和2所示,第二隔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隔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爆装置(1),包括:第一隔爆壳体(2),用于容纳电气设备;以及第二隔爆壳体(3),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设置在其内部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爆装置(1),包括:第一隔爆壳体(2),用于容纳电气设备;以及第二隔爆壳体(3),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的内部空间内,其中,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包括壳体部(21)和前端盖部(22),其中,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的所述前端盖部(22)包括带有螺纹的阶梯式连接部(221)、顶板(222)和顶板卡接件(223),所述阶梯式连接部(221)的下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至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的所述壳体部(21),所述顶板卡接件(223)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在所述阶梯式连接部(221)的上部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阶梯式连接部(221)的上部的外侧,所述顶板(222)装配在所述阶梯式连接部(221)与所述顶板卡接件(223)之间并且位于所述顶板卡接件(223)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装置(1),其中,在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上设置有线缆引入部件(24),并且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上设置有线缆引入部(3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装置(1),其中,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包括壳体本体(31)和前部端盖(3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爆装置(1),其中,所述线缆引入部件(24)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的所述壳体部(21)的周向壁上,所述线缆引入部(34)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的所述壳体本体(31)的周向壁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爆装置(1),其中,当所述第一隔爆壳体(2)安装在所述第二隔爆壳体(3)内时,所述线缆引入部件(24)与所述线缆引入部(34)大致对准。6.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恒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过程控制流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