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制冷器具。制冷器具(1)包括具有储藏隔间(3)的箱体(2),所述储藏隔间(3)具有一对相对的隔热侧壁(31,41)跨接所述一对侧壁(31,41)的前端的前梁(8),相对所述前梁(8)所述储藏隔间被分为上储藏空间(9)和下储藏空间(10);其中,所述前梁(8)包括具有容纳腔(83)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83)内的隔热部件(84)。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前梁(8)包括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腔(83)内的加强件(80)。以此提高前梁的承载能力,例如对门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制冷器具。制冷器具(1)包括具有储藏隔间(3)的箱体(2),所述储藏隔间(3)具有一对相对的隔热侧壁(31,41)跨接所述一对侧壁(31,41)的前端的前梁(8),相对所述前梁(8)所述储藏隔间被分为上储藏空间(9)和下储藏空间(10);其中,所述前梁(8)包括具有容纳腔(83)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83)内的隔热部件(8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前梁(8)包括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腔(83)内的加强件(80)。以此提高前梁的承载能力,例如对门的承载力。【专利说明】制冷器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跨接在储藏隔间前端的前梁的制冷器具。具有跨接在储藏室前端的前梁的制冷器具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相对前梁,储藏室可被分为位于前梁一侧的第一储藏空间和位于前梁另一侧的第二储藏空间。一种常见的制冷器具具有用以分别关闭第一储藏空间的第一门和第二储藏空间的第二门,当第一门和第二门关闭时,位于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后侧的密封衬垫分别抵在前梁上。这样的技术方案可参见例如专利申请 JP6-159918、JP7-180944,US2009-0167130 和 CN1093627C。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前梁内通常设有绝缘材料以降低储藏室内的冷量流失,然而这种前梁在纵向上的承重力很小,进而限制了制冷器具门的设置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承重力的前梁的制冷器具。上述目的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是附图、说明书和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关于一种制冷器具,包括具有储藏隔间的箱体,所述储藏隔间具有一对相对的隔热侧壁;跨接所述一对侧壁的前端的前梁,相对所述前梁所述储藏隔间被分为上储藏空间和下储藏空间;其中,所述前梁包括具有容纳腔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隔热部件;其特征在,所述前梁包括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加强件。从而,前梁的承重力可显著增强,使前梁承受在纵向上的压力是可以预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制冷器具包括用以有选择地关闭或打开所述上储藏空间的第一门;用以有选择地关闭或打开所述下储藏空间的第二门;以及用以将至少所述第一门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铰链;其中,所述铰链和所述加强件连接,所述前梁在纵向上支撑至少所述第一门。通过将关闭上储藏空间的第一门支撑在强度提高的前梁上,第一门与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枢轴连接,而利于处于向/从高处的上储藏空间的存/取物品。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延伸出所述容纳腔外并和至少一个所述侧壁连接。这可显著增强加强件的承重力。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前梁包括前板,所述加强件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外的延伸部贴在所述前板的后表面上。这可避免延伸出容纳腔外的加强件对制冷器具外观的影响,并有利于加强件、前板和箱体的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前板、延伸部而固定于所述侧壁。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侧壁包括外侧板,所述加强件和所述外侧板连接。这有利于增加前梁的强度,降低箱体的内箱变形的可能性。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强件由金属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前梁包括一起限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所述第一壳体件或所述第二壳体件具有用以通过所述加强件的狭缝。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完全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延伸部为板状。当前梁的隔热部件是在容纳空间内发泡形成时,板状的延伸部有利于降低发泡剂在狭槽泄露。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储藏隔间为位于所述箱体上部的冷藏室。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前梁包括限定所述容纳腔的壳体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件的前侧的前板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件和前板之间的防凝露管,其中,所述壳体件设有收纳所述防凝露管的容纳槽。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专利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且用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以下附图图解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则。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制冷器具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前梁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前梁的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前梁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2中A-A线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示出固定在一起外侧板、外板和加强件的示意性剖视图。附图标记列表制冷器具I箱体2第一储藏隔间3第二储藏隔间4分隔壁5第一内胆6第二内胆7前梁8加强件80前壳体件81后壳体件82容纳腔83隔热部件84搁盘15前板86翻边87槽88凸台 89端壁90上储藏空间9下储藏空间10第一门11第二门12第三门13铰链14连接部861狭缝811第一通孔862第二通孔802台阶部803延伸部801容纳槽815左壁31右壁41外侧板311,411连接边 312,412请参照图1,制冷器具I包括隔热的箱体2。箱体2具有第一储藏隔间3和第二储藏隔间4。第一储藏隔间3和第二储藏隔间4之间以隔热的分隔壁5隔开。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储藏隔间3和第二储藏隔间4分别由大致为箱形的第一内胆6和第二内胆7限定,分隔壁5由第一内胆6的底壁和第二内胆7的顶壁以及位于二者之间隔热层形成。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储藏隔间3位于制冷器具I的上部,第二储藏隔间4位于制冷器具I的下部。第一储藏隔间3为冷藏室,第二储藏隔间4可以是冷冻室。第一储藏隔间3的左壁31和右壁41的内表面分别由第一内胆6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外表面则由外侧板311,411形成。外侧板311、411的前侧分别向内弯折而形成用以和第一内胆6连接的连接边312,412。制冷器具I包括横着跨接在第一储藏隔间3的左壁31和右壁41前端的杆状的前梁8。相对前梁8,第一储藏 隔间3被分为上储藏空间9和下储藏空间10。前梁8的前表面和箱体2的前端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制冷器具I还可以包括前端支撑在前梁8上的搁板15。 制冷器具I包括分别用以关闭上储藏空间9、下储藏空间10以及第二储藏隔间4的第一门11、第二门12以及第三门13。第一门11和第二门12铰接于箱体2的前侧。制冷器具I包括固定在前梁8上的铰链14。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门11和第二门12均和铰链14连接。从而前梁8承受第一门11的重量。请参照图2至图6,前梁8包括前壳体件81以及和前壳体件81连接的后壳体件82,前壳体件81和后壳体件82 —起限定容纳腔83。在这个实施例中,前壳体件81和后壳体件82分别具有相对的槽,两个槽对接而形成容纳腔83。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容纳腔可以主要由其中一个壳体件(例如后壳体件)形成,而另一个壳体件可以主要起到封闭容纳腔的作用。在另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两个壳体件也可以是上下相对连接。容纳腔83内设有隔热部件84。在这个实施例中,隔热部件84通过将发泡剂注入容纳腔83内发泡形成。前壳体件81或后壳体件82可以设有注料孔(未图示)。注料孔可以设置在前梁8的一个侧端壁上,从而当前梁8安装在箱体2后,注料孔可以被隐藏。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预先发泡好的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器具(1),包括具有储藏隔间(3)的箱体(2),所述储藏隔间(3)具有一对相对的隔热侧壁(31,41);跨接所述一对侧壁(31,41)的前端的前梁(8),相对所述前梁(8)所述储藏隔间被分为上储藏空间(9)和下储藏空间(10);其中,所述前梁(8)包括具有容纳腔(83)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83)内的隔热部件(84);其特征在,所述前梁(8)包括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腔(83)内的加强件(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玉发,肖龙,芦敬作,李彦涛,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