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和合光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3594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激光陀螺技术,涉及一种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和合光方法。所述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包括集成合光棱镜(1)、光学掩模板(2)、探测器(3),所述光学掩模板设置在集成合光棱镜的输出面,而探测器(3)位于光学掩模板的输出面上,其中,所述集成合光棱镜(1)的上端面具有一切面,该切面与集成合光棱下端面之间的交角为φ,该交角φ约为30°。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成合光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安装方便,易于小型化,特别适用于腔长小于4cm的微小型激光陀螺。另外,合光时,通过调整掩模条纹与干涉条纹的交角,可使莫尔条纹宽度满足探测器要求,大大降低了对合光棱镜角度φ的加工误差及光学调试误差的要求,满足了微小型激光陀螺的实用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陀螺技术,涉及。所述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包括集成合光棱镜(1)、光学掩模板(2)、探测器(3),所述光学掩模板设置在集成合光棱镜的输出面,而探测器(3)位于光学掩模板的输出面上,其中,所述集成合光棱镜(1)的上端面具有一切面,该切面与集成合光棱下端面之间的交角为φ,该交角φ约为30°。本专利技术集成合光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安装方便,易于小型化,特别适用于腔长小于4cm的微小型激光陀螺。另外,合光时,通过调整掩模条纹与干涉条纹的交角,可使莫尔条纹宽度满足探测器要求,大大降低了对合光棱镜角度φ的加工误差及光学调试误差的要求,满足了微小型激光陀螺的实用性要求。【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陀螺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合光装置是激光陀螺信号读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常用一片激光陀螺腔反射镜输出顺、逆时针光,通过合光棱镜(如图1)使输出顺、逆时针光干涉,产生干涉条纹,由于激光陀螺转速与干涉条纹移动速度成正比,从而用光电管探测干涉条纹移动速度得到激光陀螺所测转速。然而现有合光装置和合光方法一般适用于大尺寸激光陀螺,合光装置内的输出反射镜13、合光棱镜12、探测器体积较大,难以小型化,而且加工和安装公差要求高,成本大,难以满足腔长在40mm内的微小型激光陀螺的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加工安装方便的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激光陀螺集成合光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其包括集成合光棱镜、光学掩模板、探测器,所述光学掩模板设置在集成合光棱镜的输出面,而探测器位于光学掩模板的输出面上,其中,所述集成合光棱镜的上端面具有一切面,该切面与集成合光棱下端面之间的交角Φ范围为20°~40°。所述集成合光棱镜为上端面具有切面的长方体或圆柱体。所述集成合光棱镜的出射面不小于原上端面的1/2。所述集成合光棱镜的切面和下端面镀有反射膜。所述集成合光棱镜下端面的反射膜为200ppm透过率的高反膜。光学掩模板为 明暗间隔的光栅掩模或类光栅掩模,其透光区域和不透光区域等间隔交替排列。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进行激光陀螺合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产生顺、逆时针干涉条纹激光陀螺的顺、逆时针光从集成合光棱镜下端面进入集成合光棱镜,其中,顺时针光直接从上端面输出,而逆时针光依次经切面和下端面反射后从上端面输出。该顺时针光和逆时针光存在交角Θ,二者形成干涉条纹;步骤2:产生莫尔条纹在集成合光棱镜出射面放置光学掩膜板,掩模条纹与干涉条纹存在夹角α,干涉条纹经掩模板调制后形成莫尔条纹;步骤3:调整夹角α使得D满足探测器要求;当干涉条纹向+X方向移动时,莫尔条纹将向准+Y方向移动,且莫尔条纹移动速度与干涉条纹移动速度成正比,又莫尔条纹宽度D与掩模条纹宽度L及夹角α的关系为D=L/α,因此通过调整光学掩膜板的角度,改变夹角α使得D满足探测器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集成合光装置由于采用集成合光棱镜,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且加工安装方便,易于小型化的实现,特别适用于腔长小于4cm的微小型激光陀螺。另外,实际合光时,通过可调整掩模条纹与干涉条纹的交角,可以使得莫尔条纹宽度满足探测器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了对合光棱镜角度Φ的加工误差要求,及合光棱镜的光学调试误差要求,满足了微小型激光陀螺的实用性要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合光棱镜的光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集成合光棱镜的光路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集成合光棱镜的底面示意图;图5是激光陀螺顺、逆时针光干涉条纹示意图;图6是类光栅掩膜示意图;图7是激光陀螺莫尔条纹示意图;其中,1-集成合光棱镜、2-光学掩模板、3-探测器、4-上端面、5-切面、6_下端面、8-高反膜、10-顺时针光、11-逆时针光、12-现有技术合光棱镜、13-输出反射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其是本专利技术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包括集成合光棱镜1、光学掩模板2、探测器3。所述光学掩模板设置在集成合光棱镜的输出面,而探测器3位于光学掩模板的输出面上。其中,光学掩模板为明暗间隔的光栅掩模或类光栅掩模,其透光区域和不透光区域等间隔交替排列。探测器为二象限的光电二极管,用于探测干涉条纹的移动。请参阅图3,其是集成合光棱镜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集成合光棱镜I由石英玻璃制成,为缺角的长方体石英块,其切面5与集成合光棱端面之间的交角为Φ ,集成合光棱镜切除端余留厚度为h,其中,交角Φ范围为20°?40°,切除段余留厚度h大于原来的一半。本实施方式中,长方体石英块长10mm、宽8mm、高3.5mm, Φ优选为30°。另外,该集成合光棱镜的切面5以及下端面6均镀有反射膜,其中,下端面6的反射膜为200ppm左右透过率的高反膜8,以保证激光陀螺低损耗下的光输出满足可探测要求。另外,如图4所示,该集成合光棱镜底面为长方形,因此胶合面积大,利于安装。本专利技术集成合光装置由于采用集成合光棱镜,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且加工安装方便,易于小型化的实现,特别适用于腔长小于40_的微小型激光陀螺。本专利技术集成合光装置实际使用时,激光陀螺的顺、逆时针光从集成合光棱镜下端面进入集成合光棱镜,其中,顺时针光直接从上端面输出,而逆时针光依次经切面和下端面反射后从上端面输出。该顺时针光和逆时针光存在微小的交角Θ,二者形成干涉条纹。该干涉条纹通过光学掩膜板,经掩模板调制后形成莫尔条纹。其中,掩模条纹与干涉条纹存在较小的夹角α,当干涉条纹向+X方向移动时,莫尔条纹将向准+Y方向移动,且莫尔条纹移动速度与干涉条纹移动速度成正比,又莫尔条纹宽度D与掩模条纹宽度L及夹角α的关系为D=L/ α,因此通过调整光学掩膜板的角度,改变夹角α使得D满足探测器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了对合光棱镜角度Φ的加工误差要求,及合光棱镜的光学调试误差要求。另外,本专利技术集成合光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揭示的内容,可以在其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如集成光学棱镜材料不限于石英玻璃,可以是微晶玻璃、Κ9玻璃及为其它透明光学材料。该集成光学棱镜形状也不限于长方体,也可以为圆柱体,惟其切面交角满足实际光学要求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合光棱镜(I)、光学掩模板(2)、探测器(3),所述光学掩模板设置在集成合光棱镜的输出面,而探测器(3)位于光学掩模板的输出面上,其中,所述集成合光棱镜(I)的上端面具有一切面,该切面与集成合光棱下端面之间的交角为Φ,该交角Φ范围为20°?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合光棱镜为上端面具有切面的长方体或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合光棱镜的出射面不小于原上端面的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合光棱镜的切面和下端面镀有反射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合光棱镜下端面的反射膜为200ppm透过率的高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陀螺集成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合光棱镜(1)、光学掩模板(2)、探测器(3),所述光学掩模板设置在集成合光棱镜的输出面,而探测器(3)位于光学掩模板的输出面上,其中,所述集成合光棱镜(1)的上端面具有一切面,该切面与集成合光棱下端面之间的交角为φ,该交角φ范围为20°~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强王继良严吉中刘元正陈林峰王维科傅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