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3354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沥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它包括储油罐和铺设在该搅拌加热釜搅拌室外围的导热油管路,其特征在于:储油罐设置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导热油管路设置有流入导热油的管路入口和流出导热油的管路出口,管路入口与出油口连通,管路出口与回油口连通,导热油从储油罐依次流经出油口、管路入口、导热油管路、管路出口以及回油口后回到储油罐而形成循环回路,导热油管路布置在储油罐的下方而使导热油升温后以自然对流方式循环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自然对流的方式循环流动,省去传统的油泵,以简单的结构得以实施,制造成本低,热传递效率高,热量损失少,并可减少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沥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它包括储油罐和铺设在该搅拌加热釜搅拌室外围的导热油管路,其特征在于:储油罐设置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导热油管路设置有流入导热油的管路入口和流出导热油的管路出口,管路入口与出油口连通,管路出口与回油口连通,导热油从储油罐依次流经出油口、管路入口、导热油管路、管路出口以及回油口后回到储油罐而形成循环回路,导热油管路布置在储油罐的下方而使导热油升温后以自然对流方式循环流动。本专利技术利用自然对流的方式循环流动,省去传统的油泵,以简单的结构得以实施,制造成本低,热传递效率高,热量损失少,并可减少能源消耗。【专利说明】一种沥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浙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浙青混凝土是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浙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浙青混凝土传统的制备工艺一般先分别将浙青胶加热融化以及将碎石料烘干炒热,然后再将热浙青和烘干炒热后的碎石料放入搅拌机内进行混合搅拌。浙青胶加热融化或者浙青和碎石料搅拌混合后的浙青混凝土的保温一般会使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导热油加热装置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利用加热的导热油以热传递的方式对浙青胶或者浙青混凝土进行加热,现有的导热油加热装置一般包括储油罐、与该储油罐连通的导热油管路以及油泵,利用油泵强制地使导热油循环流动,这种导热油循环系统热利用率较低,导热油的热量没有得到充分的传递,热量损失较大,成本非常高。此外,现有的储油罐与导热油管路的连通方式采用单通道式即储油罐与导热油管路以一口连通,导热油的流入或者流出都经同一出入口,这样设置不利于导热油的交换,换热量效果差,能源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浙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以简单的结构得以实施,制造成本低,且导热油的热量可得到充分的传递,热传递效率高,热量损失少,可减少能源消耗。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浙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储油罐和铺设在该搅拌加热釜搅拌室外围的导热油管路,其特征在于:储油罐设置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导热油管路设置有流入导热油的管路入口和流出导热油的管路出口,管路入口与出油口连通,管路出口与回油口连通,导热油从储油罐依次流经出油口、管路入口、导热油管路、管路出口以及回油口后回到储油罐而形成循环回路,导热油管路布置在储油罐的下方而使导热油升温后以自然对流方式循环流动。以上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措施作进一步改进:上述储油罐还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与一排气管连通,储油罐内的空气、水蒸汽可从排气管的出口排出。上述排气管的出口朝下设置。上述排气口设于储油罐的侧部且靠近储油罐的顶部。上述出油口和回油口设于储油罐的底部。上述储油罐的顶部设有补充导热油的补油口。该导热油循环系统应用的浙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包括外壳,储油罐安装在外壳的顶部上,外壳的内部设有搅拌室,搅拌室的外围设有加热室,加热室的外围设有供热室,供热室内设有燃烧空间,壳体内安装有燃烧器,燃烧器的喷嘴伸入燃烧空间,导热油管路布置在加热室内,外壳的顶部设有与搅拌室连通的入料口,并且入料口由入料盖盖封。加热室内设有用于支承安装导热油管路的管路支架,管路支架上设有若干供导热油管路穿过的通孔。以上各技术措施可择一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该浙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储油罐和铺设在该搅拌加热釜搅拌室外围的导热油管路,储油罐设置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导热油管路设置有流入导热油的管路入口和流出导热油的管路出口,管路入口与出油口连通,管路出口与回油口连通,导热油从储油罐依次流经出油口、管路入口、导热油管路、管路出口以及回油口后回到储油罐而形成循环回路,导热油管路布置在储油罐的下方而使导热油升温后以自然对流方式循环流动,该导热油循环系统利用自然对流的方式循环流动,省去传统的油泵,以简单的结构得以实施,制造成本低,导热油在流动过程中有足够时机传递热量,使热量可得到充分的传递,热传递效率高,热量损失少,并可减少能源消耗,整个导热油循环系统采用独立的出油口和回油口结构,导热油的进出分开布置,使导热油在循环过程中得到充分交换,有利于热量的吸收和传递,提高热传递效率,换热量效果好,能源消耗少;(2)上述储油罐还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与一排气管连通,储油罐内的空气、水蒸汽可从排气管的出口排出,储油罐内的水蒸气可从排气管的出口排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3)该导热油循环系统应用的浙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包括外壳,储油罐安装在外壳的顶部上,外壳的内部设有搅拌室,搅拌室的外围设有加热室,加热室的外围设有供热室,供热室内设有燃烧空间,壳体内安装有燃烧器,导热油管路布置在加热室内,外壳的顶部设有浙青、石料的入料口,并且入料口由入料盖盖封,热量从导热油传递到搅拌室并将搅拌室内的浙青和石料加热,这样可实现浙青、石料的加热和搅拌同时进行,节省时间,减少成本,提供效率;无需按传统的制备工艺先分别将浙青胶加热融化以及将碎石料烘干炒热,再进行搅拌混合的两个步骤。【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两个不同角度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应用的搅拌加热釜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应用的搅拌加热釜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图9是图8的C-C剖视图。附图标记:1搅拌室、2加热室、21管路支架、22通孔、3供热室、31燃烧空间、32燃烧器、4外壳、41入料口、42入料盖、5搅拌轴、6搅拌叶片、7储油罐、71出油口、72回油口、73管路入口、74管路出口、75排气口、76排气管、77排气管的出口、78补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浙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储油罐7和铺设在该搅拌加热釜搅拌室I外围的导热油管路(图中未示出),储油罐7设置有出油口71和回油口 72,导热油管路设置有流入导热油的管路入口 73和流出导热油的管路出口 74,管路入口 73与出油口 71连通,管路出口 74与回油口 72连通,导热油从储油罐7依次流经出油口 71、管路入口 73、导热油管路、管路出口 74以及回油口 72后回到储油罐7而形成循环回路,导热油管路布置在储油罐7的下方而使导热油升温后以自然对流方式循环流动。储油罐7还设置有排气口 75,排气口 75与一排气管76连通,储油罐7内的空气、水蒸汽可从排气管的出口 77排出。排气管的出口 77朝下设置。排气口 75设于储油罐7的侧部且靠近储油罐的顶部。出油口 71和回油口 72设于储油罐7的底部。储油罐7的顶部设有补充导热油的补油口 78。如图6至图9所示,该导热油循环系统应用的一种浙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该搅拌加热釜包括一外壳4,外壳4的顶部设有浙青、石料的入料口 41,并且入料口由入料盖42盖封。外壳内部设有搅拌室1,搅拌室的外围设有加热室2,加热室的外围设有供热室3。该搅拌加热釜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石料混合搅拌加热釜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储油罐(7)和铺设在该搅拌加热釜搅拌室(1)外围的导热油管路,其特征在于:储油罐(7)设置有出油口(71)和回油口(72),导热油管路设置有流入导热油的管路入口(73)和流出导热油的管路出口(74),管路入口(73)与出油口(71)连通,管路出口(74)与回油口(72)连通,导热油从储油罐(7)依次流经出油口(71)、管路入口(73)、导热油管路、管路出口(74)以及回油口(72)后回到储油罐(7)而形成循环回路,导热油管路布置在储油罐(7)的下方而使导热油升温后以自然对流方式循环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永力邹慧娟杨刚黄开金薛浩帅李熙吴土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易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