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器1、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动力分配机构6、离合器7、增速器8、电力测功机9。该装置在汽车低速运行时变速器离合器不进行滑差控制,并且可以进行能量回收入蓄电池,多余能量则通过能量消耗器消耗掉,减轻离合器的摩擦发热,减少磨损,进而延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低速前进的时候,特别是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还需要降低车速时,就需要踩刹车,这时为了防止发动机熄火,变速器的离合器就要采用滑差控制,即离合器处于半接合半分离状态,因此变速器的离合器便充当了摩擦器件,离合器片就会发热,当遇到交通拥堵等汽车需要长时间低速行驶时,离合器的摩擦片将会加速磨损,影响离合器使用寿命,最终造成变速器故障。特别是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目前还未见有效解决办法,虽然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能得到冷却但是长时间运行,双离合器内的冷却润滑液工作温度较高容易变质,而且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低。本专利通过设计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在汽车低速运行时变速器离合器不进行滑差控制,并且可以进行能量回收入蓄电池,多余能量则通过能量消耗器消耗掉,减轻离合器的摩擦发热负担,因此不但减少磨损而且可以回收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汽车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低速出现的离合器摩擦发热问题,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在汽车低速运行时变速器离合器不进行滑差控制,并且可以进行能量回收入蓄电池,多余能量则通过能量消耗器消耗掉,减轻离合器的摩擦发热负担,减少磨损,进而延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由控制器1、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动力分配机构6、制动器7、增速器8、电力测功机9构成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装置,所述的增速器8 —端与电力测功机9机械连接,增速器8另一端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机械连接,制动器7作用在动力分配机构6的太阳轮与增速器8的连接轴上,制动器7为常闭制动器;所述的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制动器7与控制器I电连接,所述的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电力测功机9与汽车电池10电连接,其中的汽车电池10是车上已有的,不属于本次专利保护的元件。所述的动力分配机构6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其中的齿圈与汽车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行星架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机械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能量消耗器5由开关5.1、电阻5.2、电阻5.3、稳压二极管5.4、电阻5.5、晶体管5.6、电阻5.7、晶体管5.8、电热丝5.9、风机5.10组成,所述的开关5.1—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开关5.1的另一端与电阻5.2串联,稳压二极管5.4一端并接电阻5.2和电阻5.3,另一端与晶体管5.6的基极连接,晶体管5.6的发射极与电阻5.7和晶体管5.8的基极连接,晶体管5.6的集电极与电阻5.5连接,晶体管5.8的发射极、电阻5.3和电阻5.7与地连接,电热丝5.9、风机5.10 一端并联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并联与晶体管5.8的集电极极、电阻5.5相连接,其中开关5.1为继电器开关,由控制器I控制其打开或闭合。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控制器I内设有用于控制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装置工作的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控制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装置工作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采集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的数值检测是否有制动信号,通过采集车速传感器3的数值检测车速是否低于设定值;2)如果满足步骤1,则控制器I控制制动器7松开,同时给测功机驱动器4发命令,让电力测功机9加载;3)控制器采集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的数值并根据此数值给测功机驱动器4发送控制数据,使电力测功机9产生相应的加载量;4)控制器I控制能量消耗器5的开关5.1闭合,系统进入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工作状态;5)随着汽车的行驶,重复以上1、2、3步骤,当控制器采集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的数值为O并持续3秒以上退出控制,或大于设定值时退出控制,此时制动器6进入制动状态,电力测功机9不工作。采用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的动力分配机构6把发动机的动力分配给电力测功机9,电力测功机9发电并给汽车电池10充电,电池如果充满,则多余的电能通过能量消耗器5把能量消耗掉,电力测功机本身也可以消耗一部分能量,这样减轻双离合器的摩擦发热,减少磨损,延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的在电力测功机9前安装增速器8可以给电力测功机9提供一定转速,有利于电力测功机9发电,进而有利于能量回收;能量消耗器5可以更有效地消耗能量减轻电力测功机9的负担,并且能量消耗器5内有一风机5.10,容易散热,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的能量消耗器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由控制器1、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动力分配机构6、制动器7、增速器8、电力测功机9构成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装置,增速器8 —端与电力测功机9机械连接,增速器8另一端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机械连接,当发动机的动力经动力分配机构6传递给增速器8时速度被增大输出给电力测功机9,这时电力测功机9由于转速高因此发电效率较高,有利于能量回收,同时由于速度高需要给动力分配机构6增加制动力时,由于增速器的增速减扭作用,因此更易实现;当车速较高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但控制器I不发出控制命令,制动器7处于制动状态,此时,齿圈与汽车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行星架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机械连接,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发动机的输出轴传递给齿圈,动力传递给行星轮,由于太阳轮被制动器7制动,因此动力传递给行星架,传递给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最终传递给车轮,此时发动机和车轮同时速度下降。当车速低与一定数值时,控制器I对制动器7进行控制,制动器7松开,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发动机的输出轴传递给齿圈,传递给行星轮,由于太阳轮没被制动器7制动,因此动力一部分传递给太阳轮,传递增速器8,传递给电力测功机9,电力测功机9发电被储存在电池里,或被能量消耗器5消耗掉;另一部分动力传递给行星架,经行星架传递给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最终传递给车轮,实现减速行驶,而发动机转速不下降,因此发动机不会熄火。动力传递的分配比例由电力测功机9的加载量决定。而电力测功机9的加载量是由控制器I发出的控制命令决定的。控制器I可以通过检测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的信息,决定加载量。能量消耗器5由开关5.1、电阻5.2、电阻5.3、稳压二极管5.4、电阻5.5、晶体管5.6、电阻5.7、晶体管5.8、电热丝5.9、风机5.10组成,能量消耗器5工作时,控制器I使开关5.1闭合电源电压加在电阻5.2和电阻5.3上。当系统电压不高时,稳压二极管5.4没被击穿处于反向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控制器(1)、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动力分配机构(6)、制动器(7)、增速器(8)、电力测功机(9)构成的装置,所述的增速器(8)一端与电力测功机(9)机械连接,增速器(8)另一端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机械连接,制动器(7)作用在动力分配机构(6)的太阳轮与增速器(8)的连接轴上,制动器(7)为常闭制动器;所述的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制动器(7)与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的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电力测功机(9)与汽车电池(10)电连接,所述的动力分配机构(6)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其中的齿圈与汽车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行星架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机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控制器⑴、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动力分配机构(6)、制动器(7)、增速器(8)、电力测功机(9)构成的装置,所述的增速器(8) —端与电力测功机(9)机械连接,增速器(8)另一端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机械连接,制动器(7)作用在动力分配机构(6)的太阳轮与增速器(8)的连接轴上,制动器(7)为常闭制动器;所述的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2)、车速传感器(3)、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制动器(7)与控制器⑴电连接,所述的测功机驱动器(4)、能量消耗器(5)、电力测功机(9)与汽车电池(10)电连接,所述的动力分配机构(6)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其中的齿圈与汽车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行星架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机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保护及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消耗器(5)由开关(5.1)、电阻(5.2)、电阻(5.3)、稳压二极管(5.4)、电阻(5.5)、晶体管(5.6)、电阻(5.7)、晶体管(5.8)、电热丝(5.9)、风机(5.10)组成,所述的开关(5.1) 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开关(5.1)的另一端与电阻(5.2)串联,稳压二极管(5.4)一端并接电阻(5.2)和电阻(5.3),另一端与晶体管(5.6)的基极连接,晶体管(5.6)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会,孟祥虎,肖婷,李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