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电电路以及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831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4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路领域,提供了一种充放电电路以及移动电源,所述充放电电路外接充电接口和负载接口,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对电芯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将所述电芯的电压进行升压以通过所述负载接口放电的升压电路;在所述电芯通过所述负载接口放电的放电模式与通过充电接口对所述电芯充电的充电模式之间进行模式切换的充放电切换电路。当充电接口有电源接入时,电芯停止经过充放电切换电路和负载接口向负载放电,电源经过充电接口和充电电路向电芯充电;当充电接口没有电源接入、且负载接口有负载接入时,电芯经过充放电切换电路和负载接口向负载供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充放电电路以及移动电源
[0001 ] 本技术属于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电路以及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或待机供电。随着市场对移动电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移动电源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移动电源都具有电量检测功能,通常采用按键方式触发检测,于此同时,检测输出也以按键方式开启或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电芯进行充电模式/放电模式进行智能切换的充放电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按键进行充电模式/放电模式的切换,操作繁琐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外接充电接口和负载接口,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对电芯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将所述电芯的电压进行升压以通过所述负载接口放电的升压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所述升压电路以及所述负载接口连接,在所述电芯通过所述负载接口放电的放电模式与通过充电接口对所述电芯充电的充电模式之间进行模式切换的充放电切换电路。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升压电路连接,对处于所述充电模式或所述放电模式的所述电芯进行保护的电芯保护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升压电路连接,检测所述电芯的电量的电量检测电路;[0011 ] 与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电量检测电路连接,显示所述电芯的充电状态和所述电芯的电量的显示电路。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第四滤波电容C4、第十四滤波电阻R14以及接地电阻R15 ;所述第十四滤波电阻R14的第一端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4连接在所述第十四滤波电阻R14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充电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电池引脚、充电状态引脚、地引脚以及充电开关引脚分别接所述第十四滤波电阻R14的第二端、所述电芯BATl的正极、所述显示电路、地以及所述接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接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充电芯片的电池引脚接所述升压电路。进一步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六滤波电容C6、升压芯片、第十六限流电阻R16、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十七分压电阻R17、第十八分压电阻R18、第二滤波电容C2、第八储能电容CS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 ;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电芯BATl的正极和地,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6的第一端接所述充电芯片的电池引脚,所述升压芯片的电源引脚和使能引脚均接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升压芯片的输出引脚、基准引脚、地引脚以及过流引脚分别接所述电感LI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八分压电阻R18的第一端、地以及所述第十六限流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I的第一端接所述升压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第十六限流电阻R1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和阴极分别接所述电感LI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七分压电阻R17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分压电阻R1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十七分压电阻R17的第二端和地,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和所述第九滤波电容C9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八储能电容CS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和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接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包括: P型MOS管Q3、第八分压电阻R8、第二分压电阻R2、第十一分压电阻R11、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第二十七分压电阻R27、第七分压电阻R7、第六分压电阻R6、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第四分压电阻R4、第十三分压电阻R13、第五放大器芯片、第二二极管D2、第三隔直电容C3、第七隔直电容C7、第五NPN型三极管Q5以及第六NPN型三极管Q6 ;所述P型MOS管Q3的栅极、源极以及漏极分别接所述第八分压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八分压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P型MOS管Q3的栅极和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为供电引脚(VCC),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P型MOS管Q3的源极,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接所述第十一分压电阻Rll的第一端、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一分压电阻Rll的第二端接所述P型MOS管Q3的漏极,所述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和所述P型MOS管Q3的漏极,所述P型MOS管Q3的漏极接所述负载接口,所述第二十七分压电阻R2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八储能电容CS的负极和所述负载接口,所述第五放大器芯片的电源引脚、地引脚、同相输入引脚、反相输入引脚以及输出引脚分别接所述供电引脚(VCC)、地、所述第二十七分压电阻R27的第二端、所述第七分压电阻R7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七分压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分压电阻R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五放大器芯片的反相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所述第三隔直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供电引脚(VCC)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七隔直电容C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地,所述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和地,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基极以及发射极分别接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以及地,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分压电阻R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十四滤波电阻R1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第一滤波电容Cl以及第九分流电阻R9 ;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地引脚、电池地引脚以及电源引脚分别接地、所述电芯BATl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九分流电阻R9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l连接在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电池地引脚和电源引脚之间,所述第九分流电阻R9的第一端接所述电芯BATl的正极。进一步地,所述检电量检测电路包括:放大器芯片、上拉电阻R5、第二十六分压电阻R26、第十二分压电阻R12、第三分流电阻R3、第七NPN型三极管Q7以及三端稳压芯片;所述上拉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供电引脚(VCC)和所述放大器芯片的同相输入引脚,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高电压引脚、低电压引脚以及参考引脚分别接所述上拉电阻R5的第二端、地以及所述第十二分压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分压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六分压电阻R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上拉电阻R5的第二端和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参考引脚,所述放大器芯片的反相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分别接所述电芯的正极和所述第三分流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接所述第三分流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充电芯片的充电状态引脚以及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外接充电接口和负载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对电芯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将所述电芯的电压进行升压以通过所述负载接口放电的升压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所述升压电路以及所述负载接口连接,在所述电芯通过所述负载接口放电的放电模式与通过充电接口对所述电芯充电的充电模式之间进行模式切换的充放电切换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外接充电接口和负载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 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对电芯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 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将所述电芯的电压进行升压以通过所述负载接口放电的升压电路; 与所述充电电路、所述升压电路以及所述负载接口连接,在所述电芯通过所述负载接口放电的放电模式与通过充电接口对所述电芯充电的充电模式之间进行模式切换的充放电切换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与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升压电路连接,对处于所述充电模式或所述放电模式的所述电芯进行保护的电芯保护电路; 与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升压电路连接,检测所述电芯的电量的电量检测电路; 与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电量检测电路连接,显示所述电芯的充电状态和所述电芯的电量的显示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充电芯片、第四滤波电容C4、第十四滤波电阻R14以及接地电阻R15 ; 所述第十四滤波电阻R14的第一端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四滤波电容C4连接在所述第十四滤波电阻R14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充电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电池引脚、充电状态引脚、地引脚以及充电开关引脚分别接所述第十四滤波电阻R14的第二端、所述电芯的正极、所述显示电路、地以及所述接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接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充电芯片的电池引脚接所述升压电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 第六滤波电容C6、升压芯片、第十六限流电阻R16、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十七分压电阻R17、第十八分压电阻R18、第二滤波电容C2、第八储能电容CS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 ; 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电芯的正极和地,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6的第一端接所述充电芯片的电池引脚,所述升压芯片的电源引脚和使能引脚均接所述第六滤波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升压芯片的输出引脚、基准引脚、地引脚以及过流引脚分别接所述电感LI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八分压电阻R18的第一端、地以及所述第十六限流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I的第一端接所述升压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第十六限流电阻R1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和阴极分别接所述电感LI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七分压电阻R17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分压电阻R1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十七分压电阻R17的第二端和地,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和所述第九滤波电容C9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八储能电容CS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和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接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包括: P型MOS管Q3、第八分压电阻R8、第二分压电阻R2、第十一分压电阻R11、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第一 PNP型三极管Q1、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第二十七分压电阻R27、第七分压电阻R7、第六分压电阻R6、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第四分压电阻R4、第十三分压电阻R13、第五放大器芯片、第二二极管D2、第三隔直电容C3、第七隔直电容C7、第五NPN型三极管Q5以及第六NPN型三极管Q6 ; 所述P型MOS管Q3的栅极、源极以及漏极分别接所述第八分压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以及所述第八分压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P型MOS管Q3的栅极和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为供电引脚(VCC),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P型MOS管Q3的源极,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接所述第十一分压电阻Rll的第一端、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第二 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一分压电阻Rll的第二端接所述P型MOS管Q3的漏极,所述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飞毛腿电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