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720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两端分别接第一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压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本电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和工作稳定性高的优点,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稳压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稳压电源是能为负载提供稳定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的电子装置,包括交流稳压电源和直流稳压电源两大类。美国的科学家罗那首先研制成功了利用磁芯的饱和来进行自激振荡的晶体管直流变换器。此后,利用这一技术的各种形式的精益求精直流变换器不断地被研制和涌现出来,从而取代了早期采用的寿命短、可靠性差、转换效率低的旋转和机械振子示换流设备。由于晶体管直流变换器中的功率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所以由此而制成的稳压电源输出的组数多、极性可变、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因而当时被广泛地应用于航天及军事电子设备。由于那时的微电子设备及技术十分落后,不能制作出耐压高、开关速度较高、功率较大的晶体管,所以这个时期的直流变换器只能采用低电压输入,并且转换的速度也不能太高。再后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反压的晶体管出现了,从此直流变换器就可以直接由市电经整流、滤波后输入,不再需要工频变压器降压了,从而极大地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无工频降压变压器的开关电源。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稳压电源普遍存在体积大工作稳定性不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两端分别接第一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压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后再接第一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再接第二电压输出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本电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和工作稳定性高的优点,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第一二极管Dl至第七二极管D7、第一电容Cl至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l至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VTl和第二三极管VT2,变压器T的一次绕组的两端分别接第一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压输入端,变压器T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和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VTl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后再接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VTl的发射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后再接第二电压输出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两端分别接第一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压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后再接第一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后再接第二电压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计算机电源模块的稳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两端分别接第一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压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二次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二次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二次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爱信雅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