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7025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机,包括镜筒与镜座,镜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筒部与方形基座,镜筒与圆筒部通过螺纹连接,在圆筒部的筒壁上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圆筒部包括与方形基座连接的第一端面及与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第一通槽和第三通槽沿平行于圆筒部轴向延伸并分别延伸至圆筒部的两个端面,第二通槽沿圆筒部的周向延伸,并分割圆筒部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镜座圆筒部上开设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三通槽可调整圆筒部与镜筒之间径向螺纹配合精度与力,第二通槽可调整圆筒部与镜筒之间轴向螺纹配合精度与力,使得镜筒与镜座之间相对转动动作可靠,有效保护镜片和镜头模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机
本技术涉及相机,尤其与相机中镜筒与镜座之间的配合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镜头模块是相机中的主要部件,包括有镜筒和镜座,镜筒内收容有镜片,镜座内收容有影像感测器。镜筒为筒状结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镜座包括圆筒部和方形基座,两者一体成型或通过粘接等方式连为一体,在圆筒部相应的位置上设有与镜筒上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镜筒与镜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以使镜片与影像感测器相互光学耦合。目前,当镜筒与镜座圆筒部之间相对动作时,镜筒的外螺纹与圆筒部的内螺纹之间由于扭力过大,容易造成镜筒难以旋转调焦,甚至导致镜筒内的镜片变形,造成重大损失。另外,由于制作精度的误差或者安装位置没有对正,镜筒的外螺纹与镜座圆筒部的内螺纹间会出现卡死现象,从而造成镜头模块整体损坏,导致相机无法使用甚至无法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调整镜筒与镜座之间扭力,避免螺纹连接卡死,从而保护镜片和镜头模块且结构简单、不会提高占用空间的相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相机,包括镜筒与镜座,所述镜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筒部与方形基座,所述镜筒与所述圆筒部通过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部的筒壁上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所述圆筒部包括与方形基座连接的第一端面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沿平行于所述圆筒部轴向延伸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圆筒部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二通槽沿所述圆筒部的周向延伸,并分割所述圆筒部的内螺纹。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长度相等,即所述第一通槽自第二端面延伸至所述圆筒部一半高度的位置,第三通槽自所述圆筒部一半高度的位置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均为一条,所述第二通槽在所述圆筒部圆周方向延伸的弧线的圆心角为180度。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均为两条,且两所述第一通槽之间、两所述第二通槽之间和两所述第三通槽之间均沿所述圆筒部中心轴线对称布置,两所述第二通槽在所述圆筒部圆周方向延伸的弧线的圆心角均为90度。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内设置有黑色胶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在镜座圆筒部上开设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其中第一通槽和第三通槽可调整圆筒部与镜筒之间径向螺纹配合精度与力,第二通槽可调整圆筒部与镜筒之间轴向螺纹配合精度与力,从而使得镜筒与镜座之间相对转动动作可靠,有效保护镜片和镜头模块,最后,本技术结构简单,不会增加镜头的占用空间,符合相机小型化发展方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相机第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相机第一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C向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相机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相机第二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相机,包括有镜筒I和镜座。镜筒I为筒状结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镜筒I内收容有镜片(图中未示出)。镜座包括圆筒部21和方形基座22,方形基座22内收容有影像感测器(图中未示出),圆筒部21和方形基座22 一体成型或通过粘接等方式连为一体,在圆筒部21相应的位置上设有与镜筒I上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圆筒部21包括与方形基座22连接的第一端面211及与所述第一端面211相背的第二端面212,圆筒部21的高度即所述第一端面211至所述第二端面212的距离。镜筒I与镜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以使镜片与影像感测器相互光学耦合。为使得镜筒I与镜座之间连接可靠,不发生卡死现象,而且受力均衡,以最大可能地保护镜片与镜头模块,本技术对镜座的结构作了改进,下面以两个实施例分别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在圆筒部21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槽31、第二通槽32和第三通槽33。第一通槽31为一条,在圆筒部21筒壁上沿圆筒部21轴向延伸,并平行于圆筒部21的中心轴线,第一通槽31 —头豁开圆筒部21的第二端面212,另一头与第二通槽32相连通。第二通槽32为一条,沿圆筒部21的周向延伸形成一位于垂直于圆筒部21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的弧形槽段,该弧形槽段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度,第二通槽32分割圆筒部21的内螺纹,使之分别位于第二通槽32两侧,以达到调节轴向力的作用,第二通槽32两头分别连通第一通槽31和第三通槽33。第三通槽33为一条,在圆筒部21筒壁上沿圆筒部21轴向延伸,并平行于圆筒部21的中心轴线,第三通槽33 —头豁开圆筒部21的第一端面211,另一头与第二通槽32相连通。而且,为提高力的均衡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槽和第三通槽长度相等,即第一通槽31自第二端面212延伸至所述圆筒部21 —半高度的位置,第三通槽33自所述圆筒部21的一半高度的位置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211,所述第二通槽32位于所述圆筒部21的一半高度的位置。为防止漏光,以提高摄像效果,在镜筒1与镜座螺合后,第一通槽31、第二通槽32和第三通槽33内设置有黑色胶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在镜座圆筒部21上开设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31、第二通槽32和第三通槽33,其中第一通槽31和第三通槽33可调整圆筒部21与镜筒1之间径向螺纹配合精度与力,第二通槽32可调整圆筒部21与镜筒1之间轴向螺纹配合精度与力,从而使得镜筒1与镜座之间相对转动动作可靠,有效保护镜片和镜头模块,最后,本技术结构简单,不会增加镜头的占用空间,符合相机小型化发展方向。第二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槽41及51、第二通槽42及52和第三通槽43及53均为两条,且两第一通槽41及51之间、两第二通槽42及52之间和两第三通槽43及53之间均沿圆筒部21中心轴线对称布置,两第二通槽42及52在圆筒部圆周方向延伸的弧线的圆心角均为90度,同样的,为防止漏光,以提高摄像效果,在镜筒1与镜座螺合后,两个第一通槽41及51、第二通槽42及52和第三通槽43及53内设置有黑色胶体。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如果相机镜头非常大的情况下,也可能采用3套设置更多套的三个连通的通槽,因此上述通槽的套数仅为方便说明本技术。另外,由于镜筒1与镜座之间力调整的需要,各通槽的长度、结构也可以随之改变,因此上述实施例不应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机,包括镜筒与镜座,所述镜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筒部与方形基座,所述镜筒与所述圆筒部通过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部的筒壁上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所述圆筒部包括与方形基座连接的第一端面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沿平行于所述圆筒部轴向延伸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圆筒部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二通槽沿所述圆筒部的周向延伸,并分割所述圆筒部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机,包括镜筒与镜座,所述镜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筒部与方形基座,所述镜筒与所述圆筒部通过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部的筒壁上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所述圆筒部包括与方形基座连接的第一端面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沿平行于所述圆筒部轴向延伸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圆筒部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二通槽沿所述圆筒部的周向延伸,并分割所述圆筒部的内螺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长度相等,即所述第一通槽自第二端面延伸至所述圆筒部一半高度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立新黄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