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仪器的干扰屏蔽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0692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监测仪器的干扰屏蔽旋转装置,该装置包括: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安装上盖、旋转管夹、旋转动力装置、旋转支架、包覆壳体底板、角度传感器、包覆壳体、铅板、监测仪器安装下盖,除监测仪器的监测位置面之外,其余各面均被铅板防护罩包覆。所述铅板防护罩及监测仪器通过轴承连接并安装于旋转支架上,轴承的一端安装旋转动力装置,另一端安装角度传感器,通过控制旋转动力装置使得监测仪器的监测位置面指向被测物体,监测仪器开始监测工作,当监测工作结束后,监测仪器由旋转动力装置带动沿轴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180度,使监测仪器处于铅板防护罩的防护范围之内,从而达到屏蔽电磁干扰和防止辐射损坏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测仪器的干扰屏蔽旋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监测仪器的干扰屏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监测仪器工作状态切换时,通过机械旋转,利用包覆式铅板防止监测仪器的受电磁干扰和辐射损坏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用于医学实验的设备,如CT、核素等成像设备,都具有辐射性。因此,如何对实验设备和实验人员进行防护,成为进行有效并且安全的医学实验的核心。通常对于此类辐射多采用对设备整机或实验房间进行包覆的方式来防止射线对仪器和人员的损伤。近年来,由于多模态成像设备可以同时对被测对象进行结构和功能成像,而且能快速精确的重建被测对象的三维图像,因此多模态融合的成像设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然而,现有的多模态成像设备中的辐射防护装置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对这些装置的生产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多模态成像设备的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多模态成像设备中的辐射防护装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对监测仪器具有很好辐射防护与干扰屏蔽效果的装置。本技术利用一种旋转装置,将监测仪器通过旋转动力装置旋转至镜头对准被测对象后自锁固定,监测仪器开始工作,监测过程结束后,旋转动力装置由编码器精确测量沿旋转动力装置的轴向,将监测仪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度后自锁固定。本技术的核心为铅板包覆的监测仪器的旋转设计,其通过旋转由铅板和电磁屏蔽材料包覆的监测仪器,从而达到保护监测仪器防电磁干扰和射线损坏的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监测仪器的干扰屏蔽旋转装置包括:监测仪器2、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第一旋转管夹4、旋转动力装置5、第一旋转支架6、包覆壳体底板7、第二旋转支架8、角度传感器9、第二旋转管夹10、包覆壳体11、第一铅板13、监测仪器安装下盖14、第二铅板15,其中:所述包覆壳体11在其中部形成一空间,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和第二铅板15安装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底部端面,从而将所述监测仪器2除镜头接口一面外均包裹于所述包覆壳体11、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和第二铅板15形成的空间中;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与所述包覆壳体11的上端面对接,并使用螺丝锁固;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和第二旋转管夹10装夹固定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外表面;所述旋转动力装置5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支架6上,并与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作孔轴销键配合;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6上的轴承12配合安装;所述角度传感器9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支架8上,并与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作孔轴配合;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与所述第二旋转支架8上的轴承12配合安装;所述第一铅板13置于所述包覆壳体11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包覆壳体11和所述监测仪器2之间;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下盖14与所述监测仪器2固定在一起,并置于所述包覆壳体11的内腔中。其中,所述包覆壳体11以合并对接方式在其中部形成一空间。其中,所述监测仪器2的数据/电源线16通过预留的出线孔引出。其中,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和第二旋转管夹10采用螺丝孔定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和第二旋转管夹10处于整个旋转装置的中心位置。其中,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所述包覆壳体11均采用金属机加工材质;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和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均采用轴用材质;所述第一铅板13和所述第二铅板15均采用防辐射铅板。其中,所述旋转动力装置5为旋转电机、旋转气缸或手动旋转;所述角度传感器9为电子或机械类旋转定位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具有自锁功能。其中,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包覆壳体11、第一铅板13、第二铅板15呈圆柱体或多边体。其中,所述旋转装置还包括镜头1,所述镜头I安装在所述监测仪器2的镜头接口上。与现有的其他监测仪器的防护装置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旋转式防护装置,监测仪器由铅板和电磁屏蔽材料包覆,安装于与旋转动力装置连接的轴承上,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将监测仪器在工作时对准被测对象,并在非工作状态时,将监测仪器旋转至铅板与电磁屏蔽材料的防护范围。所述旋转式防护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且易于安装。2、通过编码器测量旋转动力装置的转动角度,可以实现对监测仪器旋转位置的精确定位。【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旋转装置的正视图,图1B为本技术旋转装置的侧视图,图1C为本技术旋转装置的剖面图;图2A是监测设备工作时的位置状态,图2B是监测设备停止时的位置状态,图2C是旋转管夹构造图;图3A和图3B分别是两种非典型工作与停止位置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A为本技术旋转装置的正视图,图1B为本技术旋转装置的侧视图,图1C为本技术旋转装置的剖面图。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所述监测仪器的干扰屏蔽旋转装置包括:监测仪器2、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第一旋转管夹4、旋转动力装置5、第一旋转支架6、包覆壳体底板7、第二旋转支架8、角度传感器9、第二旋转管夹10、包覆壳体11、第一铅板13、监测仪器安装下盖14、第二铅板15,其中:所述包覆壳体11以合并对接方式或其它方式在其中部形成一空间,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和第二铅板15安装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底部端面,从而将所述监测仪器2除镜头接口一面外均包裹于所述包覆壳体11、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和第二铅板15形成的空间中,所述监测仪器2的数据/电源线16通过预留的出线孔引出;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与所述包覆壳体11的上端面对接,并使用螺丝锁固;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和第二旋转管夹10选择适合位置装夹固定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外表面,以保证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和第二旋转管夹10处于整个旋转装置的中心位置,可采用螺丝孔定位等方式确定具体的装夹位置;所述旋转动力装置5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支架6上,并与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作孔轴销键配合,用于通过旋转将所述监测仪器2旋转至所述第一铅板13和第二铅板15的防护范围内,以防止所述监测仪器2受到电磁干扰或射线损坏;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6上的轴承12配合安装;所述角度传感器9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支架8上,并与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作孔轴配合,用于计算并反馈所述旋转动力装置5的旋转角度和/或位置;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与所述第二旋转支架8上的轴承12配合安装;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所述包覆壳体11均采用金属机加工材质;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和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均采用轴用材质;所述第一铅板13置于所述包覆壳体11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包覆壳体11和所述监测仪器2之间,所述第一铅板13和所述第二铅板15均采用防辐射铅板;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下盖14与所述监测仪器2固定在一起,并置于所述包覆壳体11的内腔中,用于固定监测仪器及仪器走线。其中,所述旋转动力装置5不局限于使用旋转电机作为动力源,也包括旋转气缸或其他旋转方式,如手动旋转等;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作为一种旋转到指定位置后,具有自锁功能的装置,不局限于使用带有自锁功能的电机,也包括采用单独的锁固装置,如插销、磁性吸盘、阻尼等实现自锁功能;所述角度传感器9作为一种角度定位固定装置,不局限于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监测仪器的干扰屏蔽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监测仪器(2)、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第一旋转管夹(4)、旋转动力装置(5)、第一旋转支架(6)、包覆壳体底板(7)、第二旋转支架(8)、角度传感器(9)、第二旋转管夹(10)、包覆壳体(11)、第一铅板(13)、监测仪器安装下盖(14)、第二铅板(15),其中:所述包覆壳体(11)在其中部形成一空间,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和第二铅板(15)安装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底部端面,从而将所述监测仪器(2)除镜头接口一面外均包裹于所述包覆壳体(11)、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和第二铅板(15)形成的空间中;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与所述包覆壳体(11)的上端面对接,并使用螺丝锁固;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和第二旋转管夹(10)装夹固定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外表面;所述旋转动力装置(5)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支架(6)上,并与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作孔轴销键配合;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6)上的轴承(12)配合安装;所述角度传感器(9)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支架(8)上,并与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作孔轴配合;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与所述第二旋转支架(8)上的轴承(12)配合安装;所述第一铅板(13)置于所述包覆壳体(11)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包覆壳体(11)和所述监测仪器(2)之间;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下盖(14)与所述监测仪器(2)固定在一起,并置于所述包覆壳体(11)的内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仪器的干扰屏蔽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监测仪器(2)、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第一旋转管夹(4)、旋转动力装置(5)、第一旋转支架(6)、包覆壳体底板(7)、第二旋转支架(8)、角度传感器(9)、第二旋转管夹(10)、包覆壳体(11)、第一铅板(13)、监测仪器安装下盖(14)、第二铅板(15),其中: 所述包覆壳体(11)在其中部形成一空间,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 )和第二铅板(15 )安装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底部端面,从而将所述监测仪器(2)除镜头接口一面外均包裹于所述包覆壳体(11)、所述包覆壳体底板(7 )和第二铅板(15 )形成的空间中; 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上盖(3)与所述包覆壳体(11)的上端面对接,并使用螺丝锁固; 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 )和第二旋转管夹(10 )装夹固定在所述包覆壳体(11)的外表面; 所述旋转动力装置(5)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支架(6)上,并与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作孔轴销键配合; 所述第一旋转管夹(4)与所述第一旋转支架(6)上的轴承(12)配合安装; 所述角度传感器(9)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支架(8)上,并与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作孔轴配合; 所述第二旋转管夹(10)与所述第二旋转支架(8)上的轴承(12)配合安装; 所述第一铅板(13 )置于所述包覆壳体(11)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包覆壳体(11)和所述监测仪器(2)之间; 所述监测仪器安装下盖(14)与所述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捷詹诗杰惠辉董迪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