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538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减压阀结构,包括:一连接体、一阀体、一阀盖、一隔膜件、一压力控制座、一阀杆、一下阀盘、一上阀盘、两个内压自封块、一弹簧、一下盖、以及一压力调节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减压阀结构整合有该连接体、该阀体、该阀盖、该隔膜件、该压力控制座、该阀杆、该下阀盘、该上阀盘、该内压自封块、该弹簧、该下盖以及该压力调节组,如此可利用此减压阀结构内的作动组件来调节流体的流量,以达到调整出口侧压力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采用弹簧隔膜式感应组件设计,具有行程短、反应快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压阀结构
本技术关于一种减压阀,特别是指整合有一连接体、一阀体、一阀盖、一隔膜件、一压力控制座、一阀杆、一下阀盘、一上阀盘、两个内压自封块、一弹簧、一下盖以及一压力调节组的一种减压阀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减压阀乃接合于各类流体管件,并且头发流体压力的变化进而控制减压阀的开启或关闭,请参阅图1,一种减压阀,如图所示,该减压阀I’包括:一本体11’、一阀盖12’、一上盖13’、一锁固件14’、一弹性组件15’、一垫体16’、一活塞阀杆17’、一膜片18’、一活塞19’、一 O型环20’与一压力表21’。简单的说,除了必需精确控制流体压力的变化之外,更须确保管件中流体压力的调节,用以避免各式流体管路毁损。经由上述,可以得知现有的减压结构具有多种态样与效能;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创作人极力加以研究创作,终于研发完成本技术的一种减压阀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阀结构,其由一连接体、一阀体、一阀盖、一隔膜件、一压力控制座、一阀杆、一下阀盘、一上阀盘、两个内压自封块、一弹簧、一下盖以及一压力调节组进行整合,以制作出一种减压阀结构;如此,在使用者使用该减压阀结构时,便可利用该阀内的作动组件来调节流体的流量,并降低流体的压力;若出口侧的压力增加,作动组件则会迫使开度减小,而令压差增大,进而使出口压力下降;出口侧压力下降,则反之,使出口压力上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阀结构,其一连接体、一阀体、一阀盖、一隔膜件、一压力控制座、一阀杆、一下阀盘、一上阀盘、两个内压自封块、一弹簧、一下盖以及一压力调节组进行整合,以制作出一种减压阀结构;因此,本减压阀结构结合了活塞式以及隔膜式的作动优势,并且,感应组件采用弹簧隔膜式设计,其优点是行程短、反应快,以及运用直动活塞式阀盘则会受力平均,并且使用阀杆内流道设计,测压准确迅速,利于保持下游管路统内的压力稳定。因此,为了达成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创作人提出一种减压阀结构,包括:—连接体,用以连接一入水管与一出水管,并具有一第一流通空间与一阀门,其中,该阀门设于该第一流通空间内;一阀体,设置于该连接体的上方,并具有:一流道,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贯通该连接体的该第一流通空间;一第二流通空间,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接通于该流道之上;以及一第三流通空间,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接通于该第二流通空间之上;一阀盖,螺固于该阀体之上并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控制座设置孔,其中,该控制座设置孔位于该容置空间之上,并接通该容置空间;一隔膜件,设置于该阀体与该阀盖之间;一压力控制座,设置于该阀盖的该控制座设置孔之内;一阀杆,其杆身设置于该流道的内部,其中,该阀杆的下端自该第一流通空间延伸至该阀门之中,而该阀杆的上端通过该第二流通空间与该第三流通空间,并透过该隔膜件而穿设至该容置空间中;一下阀盘,用以启闭该阀门,其中,该下阀盘设置于该第一流通空间之内,且该阀杆的下端穿设于该下阀盘;一上阀盘,设置于该第二流通空间之内部,且该阀杆的上端穿设该上阀盘;两个内压自封块,成对地设置于该第三流通空间与该容置空间之间,并位于该上阀盘之上,其中,该两个内压自封块被穿设于该阀杆的上端末处,用以牵动该隔膜件上下地往复位移;以及一弹簧,其一端设置于该压力控制座之内,而另一端则延伸至该容置空间之中,并位于该两个内压自封块之上,用以复位该隔膜件、该两个内压自封块、该上阀盘、该下阀盘与该阀杆。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连接体还具有一底孔,且该底孔设置于该第一流通空间的底部,用以将该下阀盘置入于该第一流通空间之中。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阀门为一可拆式,其透过该底孔自该第一流通空间之内取出;并且,该阀门具有供流体流通的多个孔槽以及供该阀杆定位的一定位孔。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还包括一下盖,且该下盖螺固于该连接体的该底孔,用以密封该连接体;并且,该下盖具有一下盖孔,用以外接一压力传感器。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连接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入水端与一出水端,且该入水端与该出水端分别连接该入水管与该出水管。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隔膜件的材质为非金属材质。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压力控制座包括:—基座,螺固于该控制座设置孔之内;以及—压力调节块,为一凸字形块件,并设置于该基座的内部,以配合地嵌入该弹簧。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阀杆具有一阀杆孔与一阀杆槽,并且,该阀杆孔与该阀杆槽相互贯通并用以导引流体的流动。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阀杆的上下两侧分别嵌入一第一 O型环,并且于该阀杆的上侧末端嵌入一第二 O型环,用与密封该两个内压自封块。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下阀盘与该两个内压自封块分别通过两个垫圈的辅助而牢固于该阀杆的上下两端。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上阀盘具有一孔洞,并且,该孔洞可与该阀杆孔相互接通并用以流体的流动。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下阀盘由一阀上瓣、一阀座与一阀下瓣所组成。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中,该两个内压自封块以对接的方式夹持该隔膜件。如上所述的减压阀结构,还包括一压力调节组,且该压力调节组包括一螺杆与一螺帽;其中,该螺杆透过该螺帽以稳固螺接于该压力控制座的内部,并直接作用于该压力调节块,用以控制该弹簧的位移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于本技术中,将一连接体11、一阀体12、一阀盖13、一隔膜件14、一压力控制座15、一阀杆16、一下阀盘17、一上阀盘18、两个内压自封块19、一弹簧1A、下盖IB以及一压力调节组IC进行整合,以制作出一种减压阀结构I ;如此,在使用者使用该减压阀结构I时,便可利用该阀内的作动组件来调节流体的流量,并降低流体的压力;若出口侧的压力增加,作动组件则会迫使开度减小,而令压差增大,进而使出口压力下降;出口侧压力下降,则反之,使出口压力上升。2.承上述第I点,此外,由于本技术的一种减压阀结构I的特色在于其结合活塞式以及隔膜式的作动优势,并且,感应组件采用弹簧隔膜式设计,其优点是行程短、反应快,以及运用直动活塞式阀盘则会受力平均,并且使用阀杆内流道设计,测压准确迅速,利于保持下游管路统内的压力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减压阀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实 用新型的一种减压阀结构的前剖视图;图2B为本技术的一种减压阀结构的右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减压阀结构的压力控制座的前剖视图;图4为示范隔膜件、两个内压自封块、阀杆、上阀盘与下阀盘的连接关的前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减压阀结构的压力调节组的前剖视图;图6为示范压力控制座、压力调节组与弹簧的连接关的前剖视图;以及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减压阀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主要符号说明:1:减压阀结构 2:入水管3:出水管11:连接体12:阀体13:阀盖14:隔膜件15:压力控制座16:阀杆17:下阀盘18:上阀盘19:内压自封块1A:弹簧1B:下盖1C:压力调节组 111:第一流通空间112:阀门113:底孔114:入水端115:出水端121:流道122:第二流通空间123:第三流通空间131:容置空间132:控制座设置孔151:基座152:压力调节块 161:阀杆孔162: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体,用以连接一入水管与一出水管,并具有一第一流通空间与一阀门,其中,该阀门设于该第一流通空间内;?一阀体,设置于该连接体的上方,并具有:?一流道,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贯通该连接体的该第一流通空间;?一第二流通空间,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接通于该流道之上;以及?一第三流通空间,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接通于该第二流通空间之上;?一阀盖,螺固于该阀体之上并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控制座设置孔,其中,该控制座设置孔位于该容置空间之上,并接通该容置空间;?一隔膜件,设置于该阀体与该阀盖之间;?一压力控制座,设置于该阀盖的该控制座设置孔之内;?一阀杆,其杆身设置于该流道的内部,其中,该阀杆的下端自该第一流通空间延伸至该阀门之中,而该阀杆的上端通过该第二流通空间与该第三流通空间,并透过该隔膜件而穿设至该容置空间中;?一下阀盘,用以启闭该阀门,其中,该下阀盘设置于该第一流通空间之内,且该阀杆的下端穿设于该下阀盘;?一上阀盘,设置于该第二流通空间的内部,且该阀杆的上端穿设该上阀盘;?两个内压自封块,成对地设置于该第三流通空间与该容置空间之间,并位于该上阀盘之上,其中,该两个内压自封块被穿设于该阀杆的上端末处,用以牵动该隔膜件上下地往复位移;以及?一弹簧,其一端设置于该压力控制座之内,而另一端则延伸至该容置空间之中,并位于该两个内压自封块之上,用以复位该隔膜件、该两个内压自封块、该上阀盘、该下阀盘与该阀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连接体,用以连接一入水管与一出水管,并具有一第一流通空间与一阀门,其中,该阀门设于该第一流通空间内; 一阀体,设置于该连接体的上方,并具有: 一流道,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贯通该连接体的该第一流通空间; 一第二流通空间,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接通于该流道之上;以及 一第三流通空间,形成于该阀体的内部,并接通于该第二流通空间之上; 一阀盖,螺固于该阀体之上并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控制座设置孔,其中,该控制座设置孔位于该容置空间之上,并接通该容置空间; 一隔膜件,设置于该阀体与该阀盖之间; 一压力控制座,设置于该阀盖的该控制座设置孔之内; 一阀杆,其杆身设置于该流道的内部,其中,该阀杆的下端自该第一流通空间延伸至该阀门之中,而该阀杆的上端通过该第二流通空间与该第三流通空间,并透过该隔膜件而穿设至该容置空间中; 一下阀盘,用以启闭该阀门,其中,该下阀盘设置于该第一流通空间之内,且该阀杆的下端穿设于该下阀盘; 一上阀盘,设置于该第二流通空间的内部,且该阀杆的上端穿设该上阀盘; 两个内压自封块,成对地设置于该第三流通空间与该容置空间之间,并位于该上阀盘之上,其中,该两个内压自封块被穿设于该阀杆的上端末处,用以牵动该隔膜件上下地往复位移;以及 一弹簧,其一端设置于该压力控制座之内,而另一端则延伸至该容置空间之中,并位于该两个内压自封块之上,用以复位该隔膜件、该两个内压自封块、该上阀盘、该下阀盘与该阀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体还具有一底孔,且该底孔设置于该第一流通空间的底部,用以将该下阀盘置入于该第一流通空间之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阀门为一可拆式,其透过该底孔自该第一流通空间之内取出;并且,该阀门具有供流体流通的多个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议介王财发
申请(专利权)人:金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笙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