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跃东专利>正文

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393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包括多组热交换单元,每组热交换单元包括位于外部的风机、加热器和位于内部的热气流循环通道,所述的热气流循环通道包括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所述每组热交换单元的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为上下成对布置且互成镜向结构,二流道分别包括流道壳体、在流道壳体内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巢腔区和整流区,所述二流道的整流区之间设有供纤维网通过的可调间隙,该间隙作为产品热交换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节能,其中温度、流量、流速以及风压在热交换风道的横向分布上更加均匀,并且可调整,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丙纶(PP)、ES等低熔点复合纤维网的加固定型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用于热风循环穿透的生产设备主要由外部的循环热风引导管道、安装在设备内的上下热交换风道和安装在风道里面的单层的网孔板,以及其他风量调节装置组成。但现有的生产设备存在以下缺陷:(1)在其内部安装的上下热风交换风道存在温度横向分布严重不匀,横向气流流量、流速、风压等也大小不均。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飘网、起皱等现象,导致产品生熟不一。并且,设备整体上热风气流流速风压不好控制,从而造成所生产的非织造热风产品手感硬,产品横向分布的各项物理指标往往达不到行业要求。由于存在上述缺陷,生产速度也被限制在较低速度。(2)设备的内部热交换风道直接暴露,增加了循环热风的热能交换,能源大量消耗造成无谓的浪费。(3)另外,现有的设备在热风产品改型调整中非常困难,很难适应当前产品多样性的要求,无法生产出随着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而引起的产品档次提高而提出的柔软舒适的产品。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并满足节能降耗的需求,需要研制一种新型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可有效节能,其中温度、流量、流速以及风压在热交换风道的横向分布上更加均匀,并且可调整,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包括多组热交换单元,每组热交换单元包括位于外部的风机、加热器和位于内部的热气流循环通道,所述的热气流循环通道包括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所述每组热交换单元的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为上下成对布置且互成镜向结构,二流道分别包括流道壳体、在流道壳体内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巢腔区和整流区,所述二流道的整流区之间设有供纤维网通过的可调间隙,该间隙作为产品热交换区。本技术所述的每个巢腔区分别设有由I?5层巢腔横板和多个巢腔竖板纵横交错布置并按顺序排列叠合的小气流通道,即巢腔区为由径向导流道、横向分流道组成的风桌式结构。本技术所述的巢腔区的巢腔竖板以20?400毫米的间隔分布并布满流道。本技术所述的整流区位于巢腔区的外侧,整流区内设有I?3层水平布置的网孔板。本技术所述的位于整流区的流道壳体内壁上设有插槽,所述的网孔板活动插装于流道壳体内。本技术所述的整流区设有一层网孔板,该网孔板作为热交换板。本技术所述的整流区可以设有二层网孔板,二网孔板间隔布置,位于外侧的网孔板作为热交换板,位于内侧的网孔板作为均流板或阻风板。本技术所述的整流区还可以设有三层网孔板,三网孔板间隔布置,由外向内分别作为热交换板、均流板和阻风板。所述的热交换板、均流板和阻风板上分别设有直径为I毫米?40毫米的孔洞,所述的孔洞大小的布置由热交换板、均流板至阻风板的顺序依次增大。本技术所述的流道壳体由壳体封板,保温层,壳体内胆组成。本技术的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设备的冷却装置采用抽气式风冷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的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结构新颖,实用性强,每组热交换单元的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设计为由径向导流道、横向分流道组成的风巢结构,巢腔区对应产品热交换区的其中一块区域,进口部分统一由总风道供风,气流均匀进入各个风巢构成的流道。总体上,各点温度,压力,风速,基本上趋于均一化,从而大大提升产品质量。(2)正压流道或负压流道的整流区内,由I?3层网孔板上下迭加,相邻网孔板之间留有距离,作为流体缓冲区,该区域可以让紊乱的气流重新有序。整流区是由热交换板,均流板,阻风板所构成的空间,该空间的作用是对流动的热空气进行整理、导向、降速、稳压,使其对轻薄的纤维网产生的副作用降至最低,不致产生飘网起皱或软硬不均生熟不一。当生产手感硬的产品时,可以抽走其中I?2层网孔板,操作灵活方便。(3)流道壳体为保温体结构,可以由双面钣金薄板焊接冷压而成,中间填加保温材料,有效避免热量流失,节能降耗。(4)本技术的设备充分结合了常规平网式热风设备结构的优点,增加了设备的参数可调性能。设备内部热交换区温度差异大大减小,风速风压稳定,为提高生产速度奠定基础。将现有技术的冷却辊取消掉,改用抽气式风冷结构,尺寸上稍微增加了 I米左右。相比冷却辊冷却,设备降低了水资源的无谓消耗,减少了生产成本。本设备经改造后,除常规产品外还可以连续生产差异化,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及市场急需的超柔产品。速度可达100米/分钟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设备整体布局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成对镜像布置的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压流道的分解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包括多组热交换单元,每组热交换单元包括位于外部的风机1、加热器2和位于内部的热气流循环通道3,所述的热气流循环通道3包括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每组热交换单元的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为上下成对布置且互成镜向结构,二流道分别包括流道壳体31、在流道壳体31内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巢腔区32和整流区33,流道壳体31用于包裹流道。二流道的整流区33之间设有供纤维网通过的可调间隙,该间隙作为产品热交换区。间隙中间设有支撑纤维网前行的孔网帘。本实施例中,维持气流流动的动力装置为风机1,用于加热空气的装置为连接在循环系统中的电加热器。设备由4组变频驱动的风机1、加热器2及相应管道组成。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与机外的循环管道所连接。每个巢腔区32分别设有由1?5层巢腔横板和多个巢腔竖板纵横交错布置并按顺序排列叠合的小气流通道,即巢腔区32为由径向导流道、横向分流道组成的风巢式结构。巢腔区32的巢腔竖板以20?400毫米的间隔分布并布满流道。整流区33位于巢腔区32的外侧,整流区33设有1?3层水平布置的网孔板。位于整流区33的流道壳体31内壁上设有插槽,网孔板活动插装于流道壳体31内。插槽起到支撑和滑道的作用,便于网孔板抽出和推入。图4中,图中仅示出了网孔板上的局部网孔效果。本实施例中,整流区33共设有三层网孔板,三网孔板间隔布置,由外向内分别作为热交换板33a、均流板33b和阻风板33c。热交换板33a、均流板33b和阻风板33c上分别设有直径为1毫米?40毫米的孔洞,该孔洞大小的布置由热交换板33a、均流板33b至阻风板33c的顺序依次增大。本实施例中,流道壳体31由壳体封板31a,保温层31b,壳体内胆31c组成。设备的冷却装置采用抽气式风冷结构,具体采用冷却风机4。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外部风车运送来的热气流,经过巢腔区32时,热气流被单个的小气流通道所分隔,从而使热气流在流经现有常规通道时产生的气体紊流、乱流的现象减少甚至消失。巢腔横板和巢腔竖板起到分流和导向的作用,从而减少在热交换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包括多组热交换单元,每组热交换单元包括位于外部的风机(1)、加热器(2)和位于内部的热气流循环通道(3),所述的热气流循环通道(3)包括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热交换单元的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为上下成对布置且互成镜向结构,二流道分别包括流道壳体(31)、在流道壳体(31)内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巢腔区(32)和整流区(33),所述二流道的整流区(33)之间设有供纤维网通过的可调间隙,该间隙作为产品热交换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包括多组热交换单元,每组热交换单元包括位于外部的风机(1)、加热器(2)和位于内部的热气流循环通道(3),所述的热气流循环通道(3)包括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热交换单元的正压流道和负压流道为上下成对布置且互成镜向结构,二流道分别包括流道壳体(31)、在流道壳体(31)内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巢腔区(32)和整流区(33),所述二流道的整流区(33)之间设有供纤维网通过的可调间隙,该间隙作为产品热交换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巢腔区(32)分别设有由1?5层巢腔横板和多个巢腔竖板纵横交错布置并按顺序排列叠合的小气流通道,即巢腔区(32)为由径向导流道、横向分流道组成的风巢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区(33)位于巢腔区(32)的外侧,整流区(33)内设有1?3层水平布置的网孔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风巢式热风非织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整流区(33)的流道壳体(31)内壁上设有插槽,所述的网孔板活动插装于流道壳体(3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跃东王向钦
申请(专利权)人:林跃东王向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