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镧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350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氧化镧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轴(2)、搅拌桨(3)和驱动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4)位于釜体(1)外,搅拌轴(2)一端与驱动器(4)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搅拌桨(3)并伸入釜内,所述釜体(1)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1.6,釜体(1)的直径与搅拌桨(3)直径的比为1.7-2.5,搅拌桨(3)的桨叶宽度与直径比为0.2-0.6,所述搅拌轴(2)中部套有一轴套(5),所述轴套(5)上垂直连有一支撑臂(6),支撑臂(6)的另一端与釜体(1)内壁相接。该反应釜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化镧反应爸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镧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冶金常用设备。搅拌系统通常自顶部、底部或侧面伸入釜内。由于反应釜搅拌系统通常比较笨重,不易拆卸和更换,在需要调节搅拌状态或随着物料逐渐加入,釜内物料不断增加时需要保持搅拌状态稳定时往往存在许多不便之处,特别是在反应釜内进行沉淀反应时,由于反应物及沉淀物不断增多,反应釜内物料体积、粘度等性状变化较大。容易造成沉淀物的理化性能波动。在制备大颗粒氧化镧过程中就存在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氧化镧反应釜,它结构简单、且方便调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化镧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轴、搅拌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位于釜体外,搅拌轴一端与驱动器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搅拌桨并伸入釜内,所述釜体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1.6,釜体的直径与搅拌桨直径的比为1.7-2.5,搅拌桨的桨叶宽度与直径比为0.2-0.6,所述搅拌轴中部套有一轴套,所述轴套上垂直连有一支撑臂,支撑臂的另一端与釜体内壁相接。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桨的桨叶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浆。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器为调速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保持搅拌状态的稳定,减小釜内流体的理化性能变化,采用本技术制备的大颗粒草酸镧灼烧后氧化镧中心粒径找20-122微米之间,制备过程中不增加额外生产成本,使工艺简单易控,特别适用于生产大颗粒氧化镧产品,设有支撑臂,使其搅拌过程中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搅拌轴;3、搅拌桨;4、驱动器;5、轴套;6、支撑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釜体1、搅拌轴2、搅拌桨3和驱动器4,所述驱动器4为一调速电机且位于釜体1外,搅拌轴2 —端与驱动器4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搅拌桨3并伸入釜内,所述釜体1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1.6,釜体1的直径与搅拌桨3直径的比为1.7-2.5,搅拌桨3的桨叶宽度与直径比为0.2-0.6,所述搅拌轴2中部套有一轴套5,所述轴套5上垂直连有一支撑臂6,支撑臂6的另一端与釜体1内壁相接;所述搅拌桨3的桨叶垂直于水平面的平浆。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保持搅拌状态的稳定,减小釜内流体的理化性能变化,采用本技术制备的大颗粒草酸镧灼烧后氧化镧中心粒径找20-122微米之间,制备过程中不增加额外生产成本,使工艺简单易控,特别适用于生产大颗粒氧化镧产品,设有支撑臂6,使其搅拌过程中更加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氧化镧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轴(2)、搅拌桨(3)和驱动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4)位于釜体(1)外,搅拌轴(2)一端与驱动器(4)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搅拌桨(3)并伸入釜内,所述釜体(1)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1.6,釜体(1)的直径与搅拌桨(3)直径的比为1.7?2.5,搅拌桨(3)的桨叶宽度与直径比为0.2?0.6,所述搅拌轴(2)中部套有一轴套(5),所述轴套(5)上垂直连有一支撑臂(6),支撑臂(6)的另一端与釜体(1)内壁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镧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轴(2)、搅拌桨(3)和驱动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4)位于釜体(1)外,搅拌轴(2)—端与驱动器(4)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搅拌桨(3)并伸入釜内,所述釜体(1)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1-1.6,釜体(1)的直径与搅拌桨(3)直径的比为1.7-2.5,搅拌桨(3)的桨叶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义强
申请(专利权)人:千人计划南京化学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