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绕线部;驱动部,驱动部与绕线部驱动连接,且驱动部驱动绕线部绕绕线部的轴线转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绕线装置时,首先工作人员应将绑线的线头固定在绕线部上,然后使驱动部驱动绕线部转动,以使绑线陆续缠绕在绕线部上,并在缠绕完成后取下绑线团备用。由于不用人工缠绕绑线,因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绕线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绕线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IOkV配电架空线路作业时,需要用绑线将导线固定在绝缘子上。在进行作业前,需要将作业所需的绑线全部缠好备用。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缠绕绑线的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有时还容易割伤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绕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缠绕绑线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包括:绕线部;驱动部,驱动部与绕线部驱动连接,且驱动部驱动绕线部绕绕线部的轴线转动。进一步地,绕线部为卷筒,驱动部与卷筒的第一端驱动连接。进一步地,卷筒具有线端定位部。进一步地,线端定位部为卡线槽,卡线槽设置在卷筒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进一步地,绕线装置还包括传动部,驱动部通过传动部与绕线部驱动连接。进一步地,传动部包括:传动轴,绕线部与传动轴的第一端连接,驱动部与传动轴的第二端驱动连接;轴承座,传动轴与轴承座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传动部还包括:棘轮,棘轮套设在传动轴的第一端,且棘轮与传动轴同步转动;棘爪,棘爪与棘轮配合,棘爪与绕线部连接;复位元件,棘爪通过复位元件与绕线部连接。进一步地,传动轴具有丝杆段,传动部还包括与传动轴的丝杆段配合的丝母,绕线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丝母的远离驱动部的一端。进一步地,绕线装置还包括换向杆,换向杆设置在丝母上;绕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部换向的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为两个,换向杆的延伸端位于两个限位开关之间,且两个限位开关均与驱动部电连接。进一步地,丝母具有环向凸缘,绕线装置还包括:端盖,端盖套设在丝母上;法兰,法兰套设在传动轴的第一端,端盖通过法兰与绕线部连接,法兰与绕线部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棘轮、棘爪和复位元件均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端盖与法兰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丝母的环向凸缘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进一步地,传动部还包括轴承,轴承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且轴承的外圈与法兰配合,轴承的内圈与丝母配合,环向凸缘夹设在端盖与轴承之间,丝母的一端的端面与法兰抵接。进一步地,绕线装置还包括保护壳,驱动部设置在保护壳的内部,绕线部的一部分从保护壳内伸出。进一步地,保护壳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容纳腔,驱动部设置在容纳腔内,绕线部的另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顶盖,顶盖设置在底座的顶部。进一步地,保护壳还包括把手,把手设置在顶盖上。本技术中的驱动部与绕线部驱动连接,且驱动部驱动绕线部绕其轴线转动。使用本技术中的绕线装置时,首先工作人员应将绑线的线头固定在绕线部上,然后使驱动部驱动绕线部转动,以使绑线陆续缠绕在绕线部上,并在缠绕完成后取下绑线团备用。由于不用人工缠绕绑线,因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绕线的可靠性。同时,本技术中的绕线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绕线部、棘轮、棘爪和复位元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绕线部;11、线端定位部;20、驱动部;30、传动部;31、传动轴;32、轴承座;33、棘轮;34、棘爪;35、复位元件;36、丝母;36a、环向凸缘;37、轴承;40、换向杆;50、限位开关;60、端盖;70、法兰;71、第一容纳空间;72、第二容纳空间;80、保护壳;81、底座;81a、容纳腔;82、顶盖;90、装饰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绕线装置包括:绕线部10 ;驱动部20,驱动部20与绕线部10驱动连接,且驱动部20驱动绕线部10绕绕线部10的轴线转动。使用本技术中的绕线装置时,首先工作人员应将绑线的线头固定在绕线部10上,然后使驱动部20驱动绕线部10转动,以使绑线陆续缠绕在绕线部10上,并在缠绕完成后取下绑线团备用。由于不用人工缠绕绑线,因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绕线的可靠性。同时,本技术中的绕线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本技术中的绕线装置还包括保护壳80,驱动部20设置在保护壳80的内部,绕线部10的一部分从保护壳80内伸出。由于绕线部10的一部分从保护壳80内伸出,因而伸出部分的绕线部10用于绕线,从而保证了绕线的可靠性。由于驱动部20和绕线部10的另一部分均位于保护壳80内部,因而外力撞击绕线装置时,保护壳80会减弱撞击力,避免驱动部20和绕线部10损坏,从而延长了绕线装置的使用寿命。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护壳80包括:底座81,底座81具有容纳腔81a,驱动部20设置在容纳腔81a内,绕线部10的另一部分位于容纳腔81a内;顶盖82,顶盖82设置在底座81的顶部。优选地,顶盖82与底座81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顶盖82与底座81通过螺钉连接。由于顶盖82与底座81可拆卸地连接,因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容纳腔81a内的各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从而保证了绕线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保护壳80的长度为400mm,宽度为200mm,高度为300mm。在一未图示的实施例中,保护壳80还包括把手,把手设置在顶盖82上。由于设置有把手,因而便于工作人员携带或移动绕线装置,从而提高了绕线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绕线部10为卷筒,驱动部20与卷筒的第一端驱动连接。由于使用卷筒作为绕线部10,因而保证了绕线的可靠性,保证了绑线能够顺序、整齐地缠绕在一起,同时卷筒还具有质量轻的特点,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携带绕线装置。本技术中的绕线装置还包括传动部30,驱动部20通过传动部30与绕线部10驱动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部30包括:传动轴31,绕线部10与传动轴31的第一端连接,驱动部20与传动轴31的第二端驱动连接;轴承座32,传动轴31与轴承座32可枢转地连接。由于通过传动轴31与轴承座32的配合传递驱动部20的动力,因而保证了绕线部10的运动可靠性。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部30还包括:棘轮33,棘轮33套设在传动轴31的第一端,且棘轮33与传动轴31同步转动;棘爪34,棘爪34与棘轮33配合,棘爪34与绕线部10连接;复位元件35,棘爪34通过复位元件35与绕线部10连接。优选地,棘爪34通过销轴可枢转地与绕线部10连接。当传动轴31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棘爪34与棘轮33抵接,此时传动轴31带动棘轮33、棘爪34和绕线部10同步转动,当传动轴31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棘爪34与棘轮33滑移,此时传动轴31带动棘轮33转动,由于棘爪34与棘轮33没有抵接力作用,因而绕线部10不再随着传动轴31转动,从而避免反方向运动时已经缠好的线团松开,进一步提高了绕线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部(10);驱动部(20),所述驱动部(20)与所述绕线部(10)驱动连接,且所述驱动部(20)驱动所述绕线部(10)绕所述绕线部(10)的轴线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绕线部(10); 驱动部(20),所述驱动部(20)与所述绕线部(10)驱动连接,且所述驱动部(20)驱动所述绕线部(10)绕所述绕线部(10)的轴线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10)为卷筒,所述驱动部(20)与所述卷筒的第一端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具有线端定位部(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定位部(11)为卡线槽,所述卡线槽设置在所述卷筒的第二端的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传动部(30),所述驱动部(20 )通过所述传动部(30 )与所述绕线部(10 )驱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30)包括: 传动轴(31),所述绕线部(10)与所述传动轴(3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部(20)与所述传动轴(31)的第二端驱动连接; 轴承座(32 ),所述传动轴(31)与所述轴承座(32 )可枢转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30)还包括: 棘轮(33 ),所述棘轮(33 )套设在所述传动轴(31)的第一端,且所述棘轮(33 )与所述传动轴(31)同步转动; 棘爪(34),所述棘爪(34)与所述棘轮(33)配合,所述棘爪(34)与所述绕线部(10)连接; 复位元件(35 ),所述棘爪(34 )通过所述复位元件(35 )与所述绕线部(10 )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31)具有丝杆段,所述传动部(30)还包括与所述传动轴(31)的所述丝杆段配合的丝母(36),所述绕线部(1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丝母(36)的远离所述驱动部(20)的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换向杆(40),所述换向杆(40)设置在所述丝母(36)上;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琳,张津,汪兴盛,高殿新,周鸣一,陈银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