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272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包括舵杆和连接两舵杆的连套。连套上有轴向通槽,轴向通槽内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摆杆。两舵杆外端均有前后舵板。前后舵板的纵向中间均有横向轴孔,横向轴孔两端均有圆板,两圆板间有两个连杆。两连杆的两端均伸出在圆板之外并连有左右舵板。舵杆内有两根第一钢丝绳,两根第一钢丝绳的中间分别固定在摆杆的上下端上,两根第一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方和下方的连杆上。机身前侧固定有水平套管,水平套管内有转杆,转杆前端铰接有操纵杆。转杆后端通过上臂与竖杆上端相连。竖杆下端借助下臂与转轴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容易操纵。适用于能在狭小复杂地形条件下起降的飞行器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包括舵杆和连接两舵杆的连套。连套上有轴向通槽,轴向通槽内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摆杆。两舵杆外端均有前后舵板。前后舵板的纵向中间均有横向轴孔,横向轴孔两端均有圆板,两圆板间有两个连杆。两连杆的两端均伸出在圆板之外并连有左右舵板。舵杆内有两根第一钢丝绳,两根第一钢丝绳的中间分别固定在摆杆的上下端上,两根第一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方和下方的连杆上。机身前侧固定有水平套管,水平套管内有转杆,转杆前端铰接有操纵杆。转杆后端通过上臂与竖杆上端相连。竖杆下端借助下臂与转轴相连。本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容易操纵。适用于能在狭小复杂地形条件下起降的飞行器上。【专利说明】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飞行器。具体说,是能在高山或峡谷之类的狭小复杂地形条件下起降的飞行器上的方向操纵机构。
技术介绍
在飞机制造行业都知道,非水平翼飞行器如直升机的操纵系统由踏板、周期变距杆和总距杆三部分组成。其中,踏板通过控制尾桨的转动,平衡主螺旋桨转动时的扭矩,以达到飞行时的平衡,同时还能够控制直升机的旋转。周期变距杆与总距杆都是通过线系与自动倾斜器相连接。总距杆与自动倾斜器上的旋转环(动环)连接,通过总距杆的转动,带动杆件使动环沿主螺旋桨轴上下运动,使主螺旋桨倾角改变,从而调整了直升机升力,达到升降的目的。周期变距杆与自动倾斜器上的不旋转环(不动环)连接,周期变距杆的转动,通过线系或液压助力装置使自动倾斜器发生相应方向的倾斜,带动主螺旋桨轴发生倾斜,主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推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带动直升机进行平移。通过总距杆与周期变距杆的配合操纵,实现直升机的升降与平移。由于直升机的方向操纵机构含有踏板、周期变距杆和总距杆三部分,周期变距杆、总距杆通过一系列的连接杆件或液压助力机构实现与自动倾斜器的连接,自动倾斜器带动主螺旋桨的运动也是用杆件实现,不仅结构复杂,操纵起来比较麻烦,而且重量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这种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结构简单、容易操纵,重量较轻。本技术要解决的以上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特点是包括舵杆,所述舵杆由两根长度相等、直径相等的舵杆和处于两根舵杆之间、用于将两根舵杆连接在一起的连套组成,两舵杆的里端与所述连套间呈可旋转状配合。所述连套的上下侧壁上有上下对应的轴向通槽,所述连套的轴向中间有贯穿其前后壁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内穿有转轴,处于所述轴向通槽内的那段转轴上固定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上下端分别伸出在所述连套的上下侧之外;所述两舵杆的外端均有前后舵板,所述前后舵板上有纵向轴孔,所述舵杆的外端伸入并固定在所述纵向轴孔内;所述前后舵板的纵向中间均有横向轴孔,所述横向轴孔与所述纵向轴孔连通,所述横向轴孔两端均有圆板,两圆板可沿横向轴孔两端间旋转;两圆板上均有两个相互对应的轴孔,同一圆板上的两个轴孔均处于同一直径上;两圆板间有两个连杆,两个连杆两端对应穿入并固定在两圆板上的两个轴孔内。所述两连杆的两端均伸出在所述圆板之外,所述两圆板之外均有左右舵板,所述两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块左右舵板的一端上。所述舵杆内有两根第一钢丝绳,两根第一钢丝绳的中间分别固定在所述摆杆的上下端上,其中,与所述摆杆上端相连的那根第一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圆板之间上方的那个连杆上,与所述摆杆下端相连的那根第一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圆板之间下方的那个连杆上。机身前侧固定有水平套管,所述水平套管内有转杆,转杆的前端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中间铰接在转杆的前端,且铰接点之上的那段操纵杆用作手柄。转杆的后端有竖杆,竖杆上端与转杆间有上臂。所述上臂与转杆垂直,上臂的一端与转杆的后端固定在一起,上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竖杆下端与所述转轴的前端间有下臂,所述下臂与所述转轴垂直,下臂的一端与转轴的前端固定在一起,下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杆下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两舵杆的下侧均连有短竖杆,所述两短竖杆与所述竖杆平行,两短竖杆下端通过第二钢丝绳与操纵杆下端相连。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套管两端与转轴间有尼龙套。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当向后拉动手柄时,操纵杆绕其中间与转杆外端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带动操纵杆下端向前运动,由第二钢丝绳带动第三钢丝绳使两舵杆绕着连套的轴线顺时针转动,带动前后舵板使前后舵板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向后和向前移动。此时,前后舵板会受到涵道出口处的气流作用,在前后舵板上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从而推动飞行器向前飞行。向右搬动手柄时,操纵杆带动转杆逆时针转动。再由转杆带动上臂3 —起绕着水平套管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竖杆向上摆动。再由竖杆带动下臂与转轴一起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摆杆、与摆杆上下端相连的两根第一钢丝绳带动两个左右舵板逆时针摆动。此时,左右舵板受到涵道出口处气流的作用,会在左右舵板上产生向左的推力,从而实现飞行器的向左飞行。向右搬动手柄时,操纵杆带动转杆顺时针转动。再由转杆带动转杆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竖杆向下摆动。再由竖杆带动下臂与转轴一起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通过摆杆、与摆杆上下端相连的两根第一钢丝绳一起带动两个左右舵板顺时针摆动。此时,两个左右舵板受到涵道出口处气流的作用,会在左右舵板上产生向右的推力,从而实现飞行器的向右飞行。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杆件和钢丝绳的巧妙连接,只要向后、向左或向右搬动手柄,将运动方向分别逐渐传递给前后舵板或左右舵板,就可实现向前飞行、向左飞行或向右飞行,与
技术介绍
中的直升机操纵系统相比,省略了脚蹬、自动倾斜器等装置,不仅简化了结构,减轻了飞行器的重量,而且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点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正视图;图4是图3的J点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包括舵杆,所述舵杆由两根长度相等、直径相等的舵杆12和处于两根舵杆12之间、用于将两根舵杆12连接在一起的连套8组成,两舵杆12的里端与所述连套8间呈可旋转状配合;所述连套8的上下侧壁上加工有上下对应的轴向通槽18,所述连套8的轴向中间加工有贯穿其前后壁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内穿有转轴11。处于所述轴向通槽18内的那段转轴11上固定有摆杆9,所述摆杆9的上下端分别伸出在所述连套8的上下侧之外。所述两舵杆12的外端均固定有前后舵板13,所述前后舵板13上有纵向轴孔,所述舵杆12的外端伸入并固定在所述纵向轴孔内;所述前后舵板13的纵向中间均加工有横向轴孔,所述横向轴孔与所述纵向轴孔连通,所述横向轴孔两端均设置有圆板20,两圆板20可沿横向轴孔两端间旋转。两圆板20上均加工有两个相互对应的轴孔,同一圆板20上的两个轴孔均处于同一直径上。两圆板20间设置有两个连杆17,两个连杆17两端对应穿入并固定在两圆板20上的两个轴孔内。所述两连杆17的两端均伸出在所述圆板20之外,所述两圆板20之外均设置有左右舵板14,所述两连杆1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块左右舵板14的一端上。所述前后舵板13内有两根第一钢丝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飞行器方向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舵杆,所述舵杆由两根长度相等、直径相等的舵杆(12)和处于两根舵杆(12)之间、用于将两根舵杆(12)连接在一起的连套(8)组成,两舵杆(12)的里端与所述连套(8)间呈可旋转状配合;所述连套(8)的上下侧壁上有上下对应的轴向通槽,所述连套(8)的轴向中间有贯穿其前后壁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内穿有转轴(11),处于所述轴向通槽内的那段转轴(11)上固定有摆杆(9),所述摆杆(9)的上下端分别伸出在所述连套(8)的上下侧之外;所述两舵杆(12)的外端均有前后舵板(13)所述前后舵板(13)上有纵向轴孔,所述舵杆(12)的外端伸入并固定在所述纵向轴孔内;所述前后舵板(13)的纵向中间均有横向轴孔,所述横向轴孔与所述纵向轴孔连通,所述横向轴孔两端均有圆板,两圆板可沿横向轴孔两端间旋转;两圆板上均有两个相互对应的轴孔,同一圆板上的两个轴孔均处于同一直径上;两圆板间有两个连杆(17),两个连杆(17)两端对应穿入并固定在两圆板上的两个轴孔内;所述两连杆(17)的两端均伸出在所述圆板之外,所述两圆板之外均有左右舵板(14),所述两连杆(1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块左右舵板(14)的一端上;所述舵杆内有两根第一钢丝绳(21),两根第一钢丝绳(21)的中间分别固定在所述摆杆(9)的上下端上,其中,与所述摆杆(9)上端相连的那根第一钢丝绳(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圆板之间上方的那个连杆(17)上,与所述摆杆(9)下端相连的那根第一钢丝绳(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圆板之间下方的那个连杆(17)上;机身前侧固定有水平套管(4),所述水平套管(4)内有转杆(2),转杆(2)的前端有操纵杆(1),所述操纵杆(1)的中间铰接在转杆(2)的前端,且铰接点之上的那段操纵杆(1)用作手柄;转杆(2)的后端有竖杆(5),竖杆(5)上端与转杆(2)间有上臂(3);所述上臂(3)与转杆(2)垂直,上臂(3)的一端与转杆(2)的后端固定在一起,上臂(3)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杆(5)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竖杆(5)下端与所述转轴(11)的前端间有下臂(6),所述下臂(6)与所述转轴(11)垂直,下臂(6)的一端与转轴(11)的前端固定在一起,下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杆(5)下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两舵杆(12)的下侧均连有短竖杆(7),所述两短竖杆(7)与所述竖杆(5)平行,两短竖杆(7)下端通过第二钢丝绳(15)与操纵杆(1)下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振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