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包括两个轮毂、设置在各个轮毂外围的轮胎、覆盖在各个轮毂外侧的保护盖,两个轮毂通过分别设置在脚轮支架的两侧,脚轮支架设有定位装置,对定位装置进行设计,利用调节片的上下摆动角度的调节,调节片向上摆动,使得第二定位齿向上移动,复位柱的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定位齿的齿和第二定位齿内侧的齿槽啮合,从而实现脚轮转动方向的调整和控制,当调节片继续向下摆动,第二定位齿压住止刹连接部向下移动,止刹连接部的向下移动使得弧形翘板在杠杆原理下,另一端向上抬起,另一端处止刹部的卡齿和轮毂内轮侧的卡齿啮合,从而实现对脚轮的止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病床推车用的脚轮,采用纯机械进行止刹,其脚轮的转动方向无法固定,另外现有的设计无法通过电动去控制脚轮的止刹和转动方向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包括两个轮毂、设置在各个轮毂外围的轮胎、覆盖在各个所述轮毂外侧的保护盖,所述两个轮毂通过分别设置在脚轮支架的两侧,所述脚轮支架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调整轮毂的滚动方位和轮毂的止刹。进一步的,所述脚轮支架设有固定座和固定轮,所述固定座内部中空,所述固定座焊接设置在所述固定轮上,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套、转轴,调节片、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定位齿和套设在第一定位齿上的第二定位齿,所述转轴下端伸入固定座内部,在所述转轴下端底部和所述固定座内部底部之间设有滚珠,所述第一定位齿上端至少设有一个齿,所述第二定位齿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齿上端配合的齿槽,所述定位套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齿相配合的齿槽,所述固定座内部上端边缘设有复位柱和与所述第二定位齿齿口相配合的限位柱,所述复位柱下端设置弹性部件,所述复位柱设在所述第二定位齿下端,所述调节片设于定位套处并可推动所述第二定位齿沿着所述转轴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定位齿向上移动后所述定位套可套住所述第二定位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齿内部的齿槽设有8个,以4个齿槽为一组分别左右两侧均匀排列,所述每组齿槽之间设有凸起部。进一步的,所述轮毂内轮侧均匀设有卡齿,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止刹连接柱、弧形翘板和止刹部,所述止刹连接柱设于所述固定座内部上端边缘,所述止刹连接柱设于所述第二定位齿的下端,在所述止刹连接柱和所述弧形翘板的一端之间设有小弹簧,所述弧形翘板的另一端设置止刹部,所述止刹部设有与所述卡齿配合的卡齿。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片处设有电动舵机,所述电动舵机用于控制调节片的摆动角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定位装置,实现对脚轮的转动方向和止刹功能,进一步的对定位装置进行设计,利用调节片的上下摆动角度的调节,调节片向上摆动,复位柱的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定位齿向上移动,然后第一定位齿和第二定位齿内侧的齿槽作用下进行啮合(由于凸起部的作用,在0°和180°进行啮合),啮合后,再次在复位柱的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定位齿向上移动,使得定位套和第二定位齿进行啮合,从而实现脚轮转动方向的调整和控制,当调节片继续向下摆动,则使得第二定位齿继续向下移动,第二定位齿压住止刹连接部向下移动,止刹连接部的向下移动使得弧形翘板在杠杆原理下,另一端向上抬起,另一端处止刹部的卡齿和轮毂内轮侧的卡齿啮合,此时定位柱啮合第二定位齿,从而实现对脚轮的止刹以及脚轮转动方向的调整和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包括两个轮毂2、设置在各个轮毂外围的轮胎3、覆盖在各个所述轮毂外侧一面的保护盖1,所述两个轮毂2通过车轮转轴分别设置在脚轮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脚轮支架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调整轮毂的滚动方位和轮毂的止刹。所述脚轮支架设有固定座和固定轮4,所述固定座内部中空,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固定轮4上,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套、转轴7,调节片11、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定位齿8和套设在第一定位齿8上的第二定位齿6,所述转轴7下端伸入固定座内部,在所述转轴7下端底部和所述固定座内部底部之间设有滚珠,该滚珠的设置方便轮子进行360度转动,所述第一定位齿8上端设有8个齿17,该8个齿为4个一组,每组齿分别设在第一定位齿8的两侧,两组齿之间设有一端较长的间隔带,该间隔带要长于每个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定位齿6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齿8上端配合的齿槽,所述第二定位齿6内部的齿槽设有8个,以4个齿槽为一组分别左右两侧均匀排列,所述每组齿槽之间设有凸起部,在间隔带和凸起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定位齿8的齿在0度和180度时,可正好落入第二定位齿6的齿槽中,而在其他角度,由于在间隔带和凸起部的作用下,则无法进行啮合,所述定位套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齿相配合的齿槽18,所述固定座内部上端边缘设有复位柱13和与所述第二定位齿齿口相配合的限位柱12,其中复位柱13为塑料复位柱,共设置有3个,各个复位柱13在上端边缘均匀的排列,限位柱12为铁柱,共设有2个,分别和复位柱中的两个进行紧靠排列,在另一个复位柱侧紧靠设置止刹连接部10 ;所述复位柱下端设置弹性部件,例如弹簧等,在该设计下,所述调节片11设于定位套处并可推动所述第二定位齿6沿着所述转轴7上下移动,由于第二定位齿6套紧在第一定位齿8上,所述第二定位齿6向上移动后所述定位套可套住所述第二定位齿,因此调节片11 一端向上摆动一定角度,调节片11另一端则向上移动一端距离,从而使得压紧的第二定位齿6在复位柱1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复位柱13下的弹簧仍处于半压缩状态,然后通过移动病床,使得脚轮在0度或者180度处,第一定位齿8上端齿17和第二定位齿6的齿槽啮合,此时在复位柱13的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此刻复位柱13下的弹簧处于恢复状态,定位套的齿槽18和第二定位齿6的齿进行啮合。为了实现对脚轮的止刹,所述轮毂2内轮侧均匀设有卡齿,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止刹连接柱10、弧形翘板9和止刹部19,所述止刹连接柱10设于所述固定座内部上端边缘,在所述止刹连接柱10和所述弧形翘板9的一端之间设有小弹簧,所述弧形翘板9的另一端设置止刹部19,所述止刹部19设有与所述卡齿配合的卡齿,此时,当调节片11向下调节,则第二定位齿6下移,从而压紧止刹连接柱10,止刹连接柱10通过弹簧带动所述弧形翘板9的一端向下移动,所述弧形翘板9另一端杠杆方式的作用下,向上抬起,从而将止刹部的卡齿和轮毂2内轮侧的卡齿啮合,从而实现了对脚轮的止刹,而此时第二定位齿6的齿口被限位柱12进行卡紧,从而实现脚轮的左右转动的控制。本技术的设计不但适合人工调节脚轮,更适合电动方式进行调节,具体通过在脚轮上端设计一个舵机15,舵机15上设有定柱16,该定柱16穿过舵机15与转轴7接触,通过控制线14连接控制舵机15从而实现对调节片11的角度调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包括两个轮毂、设置在各个轮毂外围的轮胎、覆盖在各个所述轮毂外侧的保护盖,所述两个轮毂通过分别设置在脚轮支架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支架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调整轮毂的滚动方位和轮毂的止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包括两个轮毂、设置在各个轮毂外围的轮胎、覆盖在各个所述轮毂外侧的保护盖,所述两个轮毂通过分别设置在脚轮支架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支架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调整轮毂的滚动方位和轮毂的止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病床推车的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支架设有固定座和固定轮,所述固定座内部中空,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固定轮上,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套、转轴,调节片、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定位齿和套设在第一定位齿上的第二定位齿,所述转轴下端伸入固定座内部,在所述转轴下端底部和所述固定座内部底部之间设有滚珠,所述第一定位齿上端至少设有一个齿,所述第二定位齿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齿上端配合的齿槽,所述定位套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齿相配合的齿槽,所述固定座内部上端边缘设有复位柱和与所述第二定位齿齿口相配合的限位柱,所述复位柱下端设置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青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禾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