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017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向水分率多的树脂薄膜贴合透明薄膜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可以抑制在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产生气泡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在水分率10~60重量%的树脂薄膜的两面,经由粘接层或粘合层贴合水分率0.5~5重量%的第一透明薄膜及第二透明薄膜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按照第一透明薄膜位于第一金属辊侧的方式使树脂薄膜和第一透明薄膜通过第一金属辊与第一弹性辊的一对辊间,由此压接形成层叠薄膜之后,不卷取该层叠薄膜,按照第二透明薄膜位于第二金属辊侧的方式使该层叠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通过第二金属辊与第二弹性辊的一对辊间,由此压接形成多层层叠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水分率10 60重量%的树脂薄膜的两面,经由粘 接层或粘合层贴合水分率0.5 5重量%的第一及第二透明薄膜的多层层 叠薄膜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例如可以在 作为树脂薄膜使用偏振光薄膜、作为透明薄膜使用偏振光薄膜用的透明保 护薄膜来制造偏振片的方法中使用。此外,还可以适用于制造食品、医疗 仪器等的包装中使用的多层层叠薄膜。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树脂薄膜的两面贴合透明薄膜制造多层层叠薄膜时,通 常使用水系粘接剂或粘合剂。作为在树脂薄膜的两面上贴合透明薄膜的方 法,例如可以采用向一对辊间输送树脂薄膜的同时,在其两面上输送并同 时贴合透明薄膜的同时层叠法;在一对辊间输送透明薄膜的同时,在其一 面输送并贴合透明薄膜,然后接着在树脂薄膜的另一面贴合透明薄膜的逐 次层叠法。但是,利用所述的层叠法,在进行贴合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时,在得 到的多层层叠薄膜中的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会产生气泡。另外,还会 产生皱纹或条纹状的凹凸不均。针对所述皱纹的发生等相关课题,提出了以规定的夹紧压贴合树脂薄 膜(含水率0.1 20重量%的聚乙烯醇系薄膜)与透明薄膜(纤维素系薄 膜)的方法(专利文献1)。但是,即使利用该方法,也不能充分地抑制 在多层层叠薄膜中的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产生的气泡。专利文献l:特开平10—1665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树脂薄膜上贴合透明薄膜的多层层叠 薄膜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可以抑制在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产生气泡而 且可以抑制皱纹或条纹状的凹凸不均的产生的。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以下 所示的可以实现所述目的,以至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是在水分率10 60重 量%的树脂薄膜的两面,经由粘接层或粘合层贴合水分率0.5 5重量% 的第一透明薄膜及第二透明薄膜的,其特征在 于,按照第一透明薄膜位于第一金属辊侧的方式使树脂薄膜和第一透明 薄膜通过第一金属辊与第一弹性辊的一对辊间,由此压接形成层叠薄膜之 后, '不巻取该层叠薄膜,按照第二透明薄膜位于第二金属辊侧的方式使该 层叠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通过第二金属辊与第二弹性辊的一对辊间,由此 压接形成多层层叠薄膜。所述优选第一金属辊与第二金属辊的至少 任意一个为铁辊或不锈钢辊。所述优选第一弹性辊及第二弹性辊均为在 金属制的芯部涂敷橡胶层或树脂层得到的弹性辊。所述在第一弹性辊及第 二弹性辊优选橡胶层或树脂层的硬度为70以上100以下。所述优选相对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 处的切线,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树脂薄膜的输送线所成 的角度(eia)和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第一透明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eib)为相反方向,其中,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是指第一弹性辊被第一金属辊接触 挤压而产生的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处的第一弹性辊与第一金属辊的最 开始接触点,树脂薄膜的输送线是指树脂薄膜与第一弹性辊的最开始接触点处的 切线,第一透明薄膜的输送线是指第一透明薄膜与第一金属辊的最开始接 触点处的切线。所述,具有在将树脂薄膜向第一金属辊与 第一弹性辊的一对辊间输送之前、改变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树脂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eia)的机构。所述优选相对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 处的切线,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层叠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e2a)、和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第二透明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e2b)为相反方向,其中,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是指第二弹性辊被第二金属辊接触 挤压而产生的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处的第二弹性辊与第二金属辊的最 开始接触点,层叠薄膜的输送线是指层叠薄膜与第二弹性辊的最开始接触点处的 切线,第二透明薄膜的输送线是指第二透明薄膜与第二金属辊的最开始接 触点处的切线。所述,具有在将层叠薄膜向第二金属辊与第二弹性辊的一对辊间输送之前、改变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与层叠薄膜的输送线所成的角度(e2a)的机构。所述优选第一金属辊与第一弹性辊间的层叠压力及第二金属辊与第二弹性辊间的层叠压力的至少任意一个为2MPa 以上5MPa以下。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采用逐次层叠法,并在贴合各 薄膜时使用组合弹性辊与金属辊的一对辊。接着,在贴合树脂薄膜与透明 薄膜时,或者在将已贴合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的层叠薄膜中的树脂薄膜侧 与透明薄膜贴合时,均在通过时使透明薄膜位于金属辊侧。利用这种辊的 组合,金属辊不会接触含水的树脂薄膜,而且利用弹性辊的弹性力使树脂 薄膜与透明薄膜贴合,所以可以抑制在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产生气 泡,制造多层层叠薄膜。另外,还可以抑制产生皱纹或条纹状的凹凸不均。在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中,通过将将要输送的各薄膜的角度控制成,使树脂薄膜的输送角度(eia)与第一透明薄膜的输送角度(eib)成为相对第一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为相反方向, 另外通过使层叠薄膜的输送角度(02a)与第二透明薄膜的输送角度(92b)成为相对第二弹性辊的变形凹部端点处的切线为相反方向,可以将树脂薄 膜与第一透明薄膜的最开始接触时期或层叠薄膜与第二透明薄膜的最开 始接触时期、各薄膜被辊压接的时期的时间控制成较短,可以进一步抑制 在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产生气泡。所述在作为树脂薄膜使用偏振光薄膜、作为 透明薄膜使用偏振光薄膜用的透明保护薄膜来制造偏振片的方法中优选 使用。可以得到在各薄膜间不会产生气泡,另外没有皱纹的发生或条纹状的凹;凸不均的外观良好的偏振片。该偏振片面内均一性出色,为高析像度, 而且可以实现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LCD)、电致发光显示装置(ELD)等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中薄膜向辊间进入的角度关系的示意图。图2A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中薄膜向辊间进入的角度关系的示意图。图2B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中薄膜向辊间进入的龟度关系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比较例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的示意图。 图中,A —树脂薄膜、Bl —第一透明薄膜、B2 —第二透明薄膜、al一第- 弹性辊、a2 —第二弹性辊、b1 —第一金属辊、b2 —第二金属辊、Ml, M2 —角度改变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的一例的图,首先,使树脂薄膜A和第一透明薄膜Bl通过第一弹性辊al与第一金属辊bl的一对辊间,由此 压接形成层叠薄膜L1。在所述一对辊中,树脂薄膜A位于第一弹性辊al 侧,另外,第一透明薄膜B1位于第一金属辊bl侧。接着,不巻取层叠 薄膜,使层叠薄膜L1 (树脂薄膜A侧)和第二透明薄膜B2通过第二金 属辊b2与第二弹性辊a2的一对辊间,由此压接形成多层层叠薄膜L2。 多层层叠薄膜L2在树脂薄膜A的两面具有第一透明薄膜Bl及第二透明 薄膜B2。在所述一对辊中,层叠薄膜Ll位于第二弹性辊a2侦L另一方 面,第二透明薄膜B2位于第二金属辊b2侧。另外,在图1中,在向第一弹性辊al与第一金属辊bl的一对辊间输 送树脂薄膜A之前,设置有树脂薄膜A的角度改变机构M1。另外,在向 第二弹性辊a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在水分率10~60重量%的树脂薄膜的两面、经由粘接层或粘合层贴合水分率0.5~5重量%的第一透明薄膜及第二透明薄膜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第一透明薄膜位于第一金属辊侧的方式使树脂薄膜和第一透明薄膜通过第一金属辊与第一弹性辊的一对辊间,由此压接形成层叠薄膜之后,    不卷取该层叠薄膜,按照第二透明薄膜位于第二金属辊侧的方式使该层叠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通过第二金属辊与第二弹性辊的一对辊间,由此压接形成多层层叠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裕土本一喜和田守正妹尾智之大浦崇史池岛健太郎增田友昭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