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9990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2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把手,包括把手和把手座;所述把手包括提手部,以及设置在提手部的两端的内侧的转轴部;所述把手座的两端设有与把手的转轴部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把手的转轴部的外周上设有凸块;所述把手处于闭合位置时,凸块与把手座的内壁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凸块与把手座的内壁过盈配合,因此能够在不影响机器外观的前提下实现把手在闭合状态时的有效定位,结构简单可靠,提高了产品的档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把手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把手。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带旋转把手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通过把手座后部的筋位与把手的内侧面的过盈配合实现把手的定位。把手定位的目的在于:1.避免把手闭合时,由于重力作用与把手座形成撞击,引起噪声;2.避免机器运行时引起把手窜动,造成噪声。以上所述的把手定位方式有如下弊端:一、筋位的布置影响机器的外观;二、若壳体、把手进行喷漆后,会导致筋位与内侧面配合过盈量增加,可能会导致装配困难;三、筋位与内部面摩擦次数多后,会导致把手内侧面有划伤,影响提手的内侧面的光洁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把手,能够在不影响及其外观的前提下实现把手在闭合状态时的定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把手,包括把手和把手座;所述把手包括提手部,以及设置在提手部的两端的内侧的转轴部;所述把手座的两端设有与把手的转轴部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把手的转轴部的外周上设有凸块;所述把手处于闭合位置时,凸块与把手座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凸块与把手座的内壁接触的一端的边缘设有倒角。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凸块与把手座的内壁过盈配合,因此能够在不影响机器外观的前提下实现把手在闭合状态时的有效定位,结构简单可靠,提高了产品的档次。【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把手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纵向截面图。图6为图5的B处放大图。附图中的标号为:把手1、提手部11、转轴部12、凸块13、倒角14 ;把手座2、通孔2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旋转把手,包括把手I和把手座2。把手I包括提手部11,以及设置在提手部11的两端的内侧的转轴部12。把手座2的两端设有与把手I的转轴部12相配合的通孔21。把手I的转轴部12的外周上设有凸块13。把手I处于闭合位置时,凸块13与把手座2的内壁过盈配合。凸块13与把手座2的内壁接触的一端的边缘设有倒角14。由于把手I处于闭合位置时,凸块13与把手座2的内壁过盈配合,从而有效地定位把手1,使把手I保持在闭合位置。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和把手座(2);所述把手(1)包括提手部(11),以及设置在提手部(11)的两端的内侧的转轴部(12);所述把手座(2)的两端设有与把手(1)的转轴部(12)相配合的通孔(21);所述把手(1)的转轴部(12)的外周上设有凸块(13);所述把手(1)处于闭合位置时,凸块(13)与把手座(2)的内壁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I)和把手座(2);所述把手(I)包括提手部(11),以及设置在提手部(11)的两端的内侧的转轴部(12);所述把手座(2)的两端设有与把手(I)的转轴部(12)相配合的通孔(21);所述把手(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