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9877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2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即使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也能够防止护线套的密封性能的降低。一种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其中,将对线束进行覆盖的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侧覆盖于屏蔽壳的筒部并用第一铆接环进行铆接固定,使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筒状的护线套覆盖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铆接固定部并且外嵌于从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突出的屏蔽壳的筒部,使护线套的前端抵接在屏蔽壳的凸缘部并且利用第二铆接环对护线套的前端侧的外周进行铆接固定,在被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和第一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夹着的位置,从护线套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环状密封肋条并且在屏蔽壳的筒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压入环状密封肋条的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详细地说,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即使将安装于布线在车辆中的线束的末端的护线套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也能够在不降低该护线套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进行线束末端的防水。
技术介绍
以往,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和逆变器之间、或逆变器和电动机之间等设备间布线的由高压电线构成的线束被布线在底板下表面侧的地板下面的情况较多。该在地板下面布线的线束,需要谋求防水、免受飞石破坏的保护以及屏蔽,因此将构成线束的电线组插通于由例如金属管构成的外装部件,并将该金属管配置并固定在底板的下表面(参照日本特开2010 - 215010号公报等)。存在插通于所述金属管的线束的两端部分被从金属管拉出并原样与对方侧设备连接的情况,但是,一般来说在较多情况下,是将线束的两端部分插通于与金属管的末端连接的波纹管等具有挠性的外装部件而布线到发动机室或后部车室内的对方侧设备。在与对方侧设备连接的线束的末端,例如安装如图3 (A)、图3 (B)所示那样的护线套111而进行线束100的末端的防水。具体来说,将对由多根高压电线W构成的线束100进行覆盖的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101的前端侧覆盖在安装于对方侧设备120的壳体上的金属制的屏蔽壳115的筒部116,并利用第一铆接环113进行铆接固定,并且,以覆盖该铆接固定部的方式在屏蔽壳115的筒部116上外嵌作为护线套111的一端侧的大直径筒部Illa而将其前端侧的外周面利用第二铆接环114铆接固定。另外,在拉出了所述线束100的波纹管等外装部件110的末端外嵌作为所述护线套111的另一端侧的小直径筒部Illb而通过缠绕带子(T)等而紧贴固定。另一方面,屏蔽壳115的筒部116的剖面形状通常在较多情况下形成为椭圆或长圆形状,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利用第二铆接环114对覆盖于所述筒部116的护线套111的大直径筒部Illa进行铆接固定,也难以均匀地对压力进行负荷,并且难以提高密封性能。因此,如图3 (B)所示,在位于第二铆接环114的正下方的大直径筒部Illa的内周面突出设置多个环状的唇部112,唇部112随着与第二铆接环114的铆接固定而压接在屏蔽壳115的筒部116的外周面,从而谋求密封性能的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2150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利用在位于第二铆接环114的正下方的大直径筒部Illa的内周面设置有唇部112的护线套111而进行线束100末端的防水的情况下,如果护线套111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则存在对由铆接环114产生的按压力直接进行承受的唇部112容易热变形的问题。若唇部112产生热变形,则即使在护线套的内部压力乃至第二铆接环114的按压力降低的情况下唇部112也难以恢复原始的形状,因此具有在筒部116和唇部112之间产生隙间而使得密封性能劣化的可能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课题为,即使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也能够不降低护线套的密封性能地进行线束末端的防水。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该线束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布线且由多根高压电线构成,所述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的特征在于,将对所述线束进行覆盖的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侧覆盖于在筒部前端突出设置有凸缘部的屏蔽壳的筒部,并利用第一铆接环进行铆接固定,使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筒状的护线套覆盖该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铆接固定部并且外嵌于从该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突出的所述屏蔽壳的筒部,使所述护线套的前端抵接在所述屏蔽壳的凸缘部并且利用第二铆接环对该护线套的前端侧的外周进行铆接固定,在被所述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一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夹着的位置,从所述护线套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环状密封肋条并且在所述屏蔽壳的筒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压入所述环状密封肋条的凹部,由所述第二铆接环、所述环状密封肋条以及所述第一铆接环构成三个阶段的防水部。如上所述,在将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侧铆接固定在屏蔽壳的筒部的第一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和将护线套的前端侧铆接固定在所述屏蔽壳的筒部的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之间所夹着的位置,在护线套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环状密封肋条,并且在屏蔽壳的筒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压入所述环状密封肋条的凹部。根据该结构,没有使设置于护线套的内周面的环状密封肋条位于第二铆接环的正下方,因此能够抑制由第二铆接环产生的按压力直接作用于环状密封肋条,即使将护线套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也能够防止环状密封肋条产生热变形。另外,与第一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和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之间、即对按压力进行负荷的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接近地突出设置环状密封肋条,并且将环状密封肋条形成为压入到在屏蔽壳的筒部上设置的凹部的结构而增大了与筒部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提高环状密封肋条和屏蔽壳的筒部的紧贴性,并且也能够防止护线套向筒部轴线方向的位置错位。进而,利用环状密封肋条和屏蔽壳筒部的凹部的紧贴嵌合,也能够提高第一铆接环的外周面和护线套的内周面的紧贴性。因此,根据所述结构,即使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也能够在不降低护线套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切实地进行线束末端的防水。并且,优选为,设置于所述护线套的环状密封肋条的两侧外表面与所述凹部的两侧内表面接触,并且在突出端面突出设置一个或多个唇部,将该唇部压接在所述凹部的底面。如上所述,通过在不位于第二铆接环正下方的环状密封肋条的突出端面突出设置一个或多个唇部,能够在不使该唇部产生热变形的情况下将该唇部压接在所述凹部的底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线套的密封性能。进而,优选为,在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铆接环的固定位置之间的所述屏蔽壳的筒部的外周面,设置与所述护线套的内周面压接的小环状肋条。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屏蔽壳的筒部和护线套的紧贴性。并且,优选为,将所述护线套的另一端覆盖在插通有所述线束的波纹管或金属管的前端,并通过缠绕带子进行固定、利用连接带进行连接或利用铆接环进行铆接固定。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将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侧铆接固定于屏蔽壳的筒部的第一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和将护线套的前端侧铆接固定于所述屏蔽壳的筒部的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所夹着的所述护线套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环状密封肋条,并且在屏蔽壳的筒部外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压入所述环状密封肋条的凹部。即,没有使设置于护线套的内周面的环状密封肋条位于第二铆接环的正下方,因此能够抑制由第二铆接环产生的按压力直接作用于环状密封肋条,从而即使将护线套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也能够防止环状密封肋条产生热变形。另外,与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接近地突出设置环状密封肋条,并且将环状密封肋条压入到在屏蔽壳的筒部上设置的凹部的结构,增大了与筒部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提高环状密封肋条和屏蔽壳的筒部的紧贴性,也能够防止护线套向筒部轴线方向的位置错位。因此,即使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状态,也能够在不降低护线套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切实地进行线束末端的防水。另外,通过在环状密封肋条的突出端面突出设置一个或多个唇部,能够在不使该唇部热变形的情况下将该唇部压接在所述凹部的底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线套的密封性倉泛。【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图1 (A)是表示与连接对方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该线束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布线且由多根高压电线构成,所述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的特征在于,将对所述线束进行覆盖的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侧覆盖于在筒部前端突出设置有凸缘部的屏蔽壳的筒部,并利用第一铆接环进行铆接固定,使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筒状的护线套覆盖该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铆接固定部并且外嵌于从该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突出的所述屏蔽壳的筒部,使所述护线套的前端抵接在所述屏蔽壳的凸缘部并且利用第二铆接环对该护线套的前端侧的外周进行铆接固定,在被所述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一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夹着的位置,从所述护线套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环状密封肋条并且在所述屏蔽壳的筒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压入所述环状密封肋条的凹部,由所述第二铆接环、所述环状密封肋条以及所述第一铆接环构成三个阶段的防水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9.21 JP 2011-2061741.一种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该线束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布线且由多根高压电线构成,所述线束的末端防水结构的特征在于, 将对所述线束进行覆盖的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侧覆盖于在筒部前端突出设置有凸缘部的屏蔽壳的筒部,并利用第一铆接环进行铆接固定, 使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筒状的护线套覆盖该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铆接固定部并且外嵌于从该屏蔽用筒状编组构件的前端突出的所述屏蔽壳的筒部, 使所述护线套的前端抵接在所述屏蔽壳的凸缘部并且利用第二铆接环对该护线套的前端侧的外周进行铆接固定, 在被所述第二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一铆接环的固定位置夹着的位置,从所述护线套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环状密封肋条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冈谅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