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能够在采用了半导体发光元件与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中抑制荧光体的劣化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具备:封装(10);安装在封装(10)上的半导体发光元件(5);设置在封装(10)上的盖构件(50);封闭封装(10)与盖构件(50)之间的空间的密封构件(30);含有配置在被封闭的空间中的荧光体的荧光体含有树脂(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半导体发光元件与荧光体组合的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薄型电视的背光光源用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迅速从既有的白炽灯、荧光灯更换为将使用了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放射黄色荧光的黄色荧光体组合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等发光装置。对这些发光装置而言,例如电光转换效率超过1001m/W的高效率化的发展以及封装尺寸从例如5mm2到100mm2的各种尺寸的发光装置以低价格提供推动了迅速的普及。然而,从这些白色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为蓝色光与黄色光的组合即模拟白色光,因此存在彩色再现性差的课题。因此,迄今为止,例如,除发出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示的蓝色光的蓝色半导体发光元件与发出黄色光的第一荧光体以外,还提出了将发出红色的光的第二荧光体与第一荧光体混合并涂布在蓝色半导体发光元件上的发光装置。以下,利用图16、图17说明现有的发光装置。在本现有例中,第一荧光体粒子为钇·铝·柘榴石系的荧光体粒子,第二荧光体粒子为如下的荧光体粒子,该荧光体粒子由通过Eu活性化的CaAlSiN3晶体构成。在片型白色发光二极管灯的发光装置1021中,在可见光线反射率高的白色的氧化铝陶瓷基板1029固定有两条引线1022、1023,这些引线的一端分别位于基板的大致中央部,而另一端分别向外部伸出而成为在进行对电气基板的安装时软钎焊的电极。在一条引线1022的一端上,以成为基板中央部的方式而载置并固定有蓝色发光二极管元件1024。蓝色发光二极管元件1024的下部电极与其下方的引线1022通过导电性膏剂连接,上部电极与另一条引线1023通过金属细线1025电连接。荧光体1027为将第一树脂与第二荧光体混合的荧光体,向第一树脂1026中分散,并安装在蓝色发光二极管元件1024附近。分散有该荧光体1027的第一树脂1026透明,并将蓝色发光二极管元件1024的整体覆盖。而且,在氧化铝陶瓷基板1029上固定有作为白色的硅酮树脂的壁面构件1030。壁面构件1030呈在中央部开孔的形状,面向中央的部分形成曲面形状的斜面,斜面成为用于将光向前方导出的反射面。壁面构件1030的中央部的孔形成凹部,此处以将蓝色发光二极管元件1024以及分散有荧光体1027的第一树脂1026完全封闭的方式来填充透明的第二树脂1028。第一树脂1026与第二树脂1028使用相同的环氧树脂。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发光装置1021得到如图17的实线所示的光谱,且得到其色度坐标为x=0.338,y=0.330。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发光装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图17所示的光谱中存在红色~红外区域的发光,然而如虚线的能见度曲线所示那样人眼对波长680nm以上的光的能见度低,无助于发光装置的亮度。而且,由于在从作为激发光的蓝色光转换成该区域的光时的斯托克斯损失大,因此转换损失大。因此,为了效率良好地控制这种红色~红外区域的光的光谱,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能够控制峰值波长并且利用光谱的半值宽狭窄的量子点荧光体构成发光装置的内容。【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59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9380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发光装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量子点荧光体不耐气体、水分。对于这种课题,现有例中示出了能够抑制量子点荧光体的劣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采用了该液状硬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发光装置的结构。但是,由于近几年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周边构件的可靠性的提高,对量子点荧光体也要求抑制进一步劣化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能够在采用了半导体发光元件与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中抑制荧光体的劣化的发光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封装;安装在所述封装上的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封装上的盖构件;封闭所述封装与所述盖构件之间的空间的密封构件;配置在所述被封闭的空间中的荧光体。根据该结构,即使是不耐气体、水分的荧光体,也能够容易通过气体阻隔性高的构件进行气密封闭,因此能够抑制荧光体的劣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在所述被封闭的空间形成有由气体形成的空隙。根据该结构,在将荧光体封闭时,与封闭的空间的体积相比能够减小含有荧光体的构件的体积,从而能够抑制含有荧光体的构件侵入密封构件的密封区域,因此能够将荧光体有效地气密封闭。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空隙由除氧以外的气体或真空形成。根据该结构,在封闭区域内残留的气泡为除氧以外的气泡,因此能够抑制荧光体氧化而劣化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封装为向陶瓷材料埋入金属配线而成的构造。根据该结构,由于封装由气体阻隔性高的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构成,因此能够由气体阻隔性高的构件封闭荧光体。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盖构件由透光性的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构成。根据该结构,由于封装由气体阻隔性高的透明树脂材料构成,因此能够由气体阻隔性高的构件封闭荧光体。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盖构件由透光性的玻璃构成。根据该结构,由于封装由气体阻隔性高的玻璃材料构成,因此能够由气体阻隔性高的构件封闭荧光体。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盖构件以及所述封装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表面被实施疏水处理。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存在于发光装置的封闭区域的空隙任意配置在规定的区域。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荧光体由多种荧光体粒子构成。根据该结构,由于荧光体由例如具有多个波长区域的荧光体材料构成,因此能够根据用途自由设计发光装置的色度坐标、平均彩色再现指数(彩色再现性)。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荧光体为量子点荧光体。在该结构中,能够将荧光体设置为半值宽窄且能够自如调整峰值波长的量子点荧光体,并且能够抑制量子点荧光体因气体、水分而劣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多种荧光体粒子被封入所述被封闭的空间中。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多种荧光体因气体、水分而劣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荧光体的至少一种由稀土类活性荧光体材料构成。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荧光体设置为相对于气体以及水分而劣化较小的稀土类活性荧光体材料,因此能够自由进行荧光体的配置,从而能够自如设计发光装置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荧光体混合于不同的树脂材料中。根据该结构,能够按照荧光体而分别混合在不同的树脂材料中,从而能够自如设计发光装置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特征也在于,所述盖构件中含有荧光体。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预先利用含有荧光体的盖构件构成发光装置,因此能够更简便地构成发光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发光装置,即使是采用了不耐气体、水分的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也能够容易通过气体阻隔性高的构件气密封闭荧光体,因此能够抑制荧光体的劣化。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A为表示透明树脂材料的透氧性与透湿率的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中,具备:封装;安装在所述封装上的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封装上的盖构件;封闭所述封装与所述盖构件之间的空间的密封构件;配置在被封闭的所述空间中的荧光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30 JP 2011-1467991.一种发光装置,其中,具备:封装;安装在所述封装的凹部上的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封装上的盖构件;封闭所述封装与所述盖构件之间的空间的密封构件;配置在被封闭的所述空间中的荧光体,所述荧光体以与所述半导体发光元件接触的方式将该半导体发光元件覆盖,所述封装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以及侧面被实施疏水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在被封闭的所述空间形成有由气体形成的空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空隙由除氧以外的气体或真空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封装为向陶瓷材料埋入金属配线而成的构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一彦,吉田真治,泷川信一,片山琢磨,中西秀行,田中毅,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