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勘探孔涌水处理方法,首先找到勘探孔涌水点的具体位置,在该处插入粗钢管,粗钢管两端开口,在粗钢管中插入细钢管,细钢管两端开口,一端伸出地表并确保细钢管管内的涌水不超出细钢管顶部,另一端在粗钢管没入地表一端的水平面之上,同时在两钢管间隙之间填入过滤材料,在过滤材料之上采用速凝混凝土进行封堵,确保水不从两钢管间隙之间涌出;接下来在地表之上的细钢管周围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同时将细钢管内的水位抽至混凝土垫层之下,并对细钢管内部涌水进行封堵,最后完成底板浇筑,截掉细钢管露出底板的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很好的解决了深基坑勘探孔涌水问题,处理后的深基坑勘探孔不会再发生涌水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涌水处理
,涉及。
技术介绍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当开挖到设计标高时,由于坑内外的水头差较大、土层的复杂性以及施工因素等有时会造成遗留勘探孔的涌水,导致基坑或地下室无法继续进行施工,并会对深基坑以及周边环境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目前处理深基坑勘探孔涌水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是井底降水法,二是砂包或土包围堰,三是用封堵器对勘探孔进行封堵。第一种方法是将涌水引至积水坑内,依据单位涌水量设置相应流量的水泵和井底深度,通过水泵将涌水排除坑外,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抽水周期长,抽水费用高,而且操作不便;第二种多用于堤防的管涌抢险,适用于水压差不是太大的情况,而深基坑中坑内外的水头差较大,会导致砂包或土围堰过高,围堰自身也有坍塌的风险;第三种方法看上去简单易行,但当涌水是承压水引起的时候,7jC压大,堵漏很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解决了现有的方法堵漏容易失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找到勘探孔涌水点的具体位置,在该处插入直径为350?IOOOmm的粗钢管,粗钢管两端开口,一端与地表平齐,另一端没入地表以下3?4m,在粗钢管中插入200?600mm的细钢管,细钢管两端开口,一端伸出地表并确保细钢管管内的涌水不超出细钢管顶部,另一端在粗钢管没入地表一端的水平面之上,同时在两钢管间隙之间填入过滤材料,在过滤材料之上采用麻丝或速凝混凝土进行封堵,确保水不从两钢管间隙之间涌出;接下来将水泵放置于细钢管中进行抽水,等待细钢管中水位不在上涨时停止抽水,并对细钢管内部涌水进行封堵,最后完成垫层和底板浇筑,截掉细钢管露出底板的部分,完成整个勘探孔涌水处理过程。过滤材料由上至下为石子、粗粒砂、细砂;细钢管可以叠加。封堵的步骤是在细钢管伸出地表部分的外表面设置一圈膨胀止水条和两道止水翼环,然后往细钢管中喷射快干水泥或速凝混凝土进行封堵,最后迅速焊接止水盖板。封堵的步骤是在细钢管伸出地表部分的外表面设置一圈膨胀止水条和两道止水翼环,在细钢管内部设置一个止水阀装置,并打开阀门,然后往细钢管中喷射快干水泥或速凝混凝土进行封堵,当混凝土凝固后,关闭止水阀门,最后迅速焊接止水盖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很好的解决了深基坑勘探孔涌水问题,处理后的深基坑勘探孔不会再发生涌水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止水条和止水翼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止水阀装置示意图。图中,1.粗钢管,2.地表,3.细钢管,4.混凝土垫层,5.底板,6.过滤材料,7.麻丝或速凝混凝土,8.膨胀止水条,9.止水翼环,10.止水盖板,11.止水阀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首先找到勘探孔涌水点的具体位置,在该处插入直径为350?IOOOmm的粗钢管1,粗钢管I两端开口,一端与地表2平齐,另一端没入地表2以下3?4m,在粗钢管I中插入200?600mm的细钢管3,细钢管3两端开口,一端伸出地表2并确保细钢管3管内的涌水不超出细钢管3顶部,另一端在粗钢管I没入地表一端的水平面之上,同时在两钢管间隙之间填入过滤材料6,在过滤材料6之上采用麻丝或速凝混凝土 7进行封堵,确保水不从两钢管间隙之间涌出;接下来将水泵放置于细钢管3中进行抽水,等待细钢管3中水位不在上涨时停止抽水,并对细钢管3内部涌水进行封堵,最后完成垫层4和底板5浇筑,截掉细钢管露出底板5的部分,完成整个勘探孔涌水处理过程。过滤材料6由上至下为石子、粗粒砂、细砂;细钢管3可以叠加。如图2所示封堵的步骤是在细钢管3伸出地表2部分的外表面设置一圈膨胀止水条8和两道止水翼环9,然后往细钢管中喷射快干水泥或速凝混凝土进行封堵,最后迅速焊接止水盖板10。如图3所示封堵的步骤是在细钢管3伸出地表2部分的外表面设置一圈膨胀止水条8和两道止水翼环9,在细钢管3内部设置一个止水阀装置11,并打开阀门,然后往细钢管3中喷射快干水泥或速凝混凝土进行封堵,当混凝土凝固后,关闭止水阀门,最后迅速焊接止水盖板10。具体的,当深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或坑底时,勘探孔出现了涌水,首先在勘探孔处插入直径350?IOOOmm的粗钢管1,并进入土层3?4m ;再向粗钢管I中插入直径200?600mm的细钢管3,细钢管3可接多节从而使管涌的水头尽快达到平衡;同时在粗钢管I和细钢管3之间投入过滤材料6,下部分层填入粗料、小石子和大石子,每层厚度20cm?30cm,如发现填料下沉,可继续补充滤料,直到稳定为止,顶部采用堵漏、防渗的麻丝或速凝混凝土 7进行封堵,这样确保水从细钢管3中流出,且可以有效降低水流速度,过滤泥砂;采用水泵从细钢管3中抽水,确保水位不超过钢管顶;当其余部位混凝土垫层4全部浇注完毕,并具有初凝以后,确保此时水位位于垫层以下,逐渐停止抽水。抽水过程中,泥沙淤积,水位下降,适于封堵。在细钢管3外侧设置一圈膨胀止水条8和两圈止水翼环9,膨胀止水条8遇水膨胀,可以与细钢管3间贴合紧密,此外止水翼环9和膨胀止水条8都能增加渗透路径,有效防止水的渗漏,然后迅速焊接止水盖板10,最后完成底板5的浇筑,截掉细钢管3露出部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粗钢管I将勘探孔围住,能使涌水水流走向明确,可以避免新的管涌点的出现。2.本专利技术采用粗钢管I将勘探孔围住,并将细钢管3深入到土层中一定程度,其优势在于细钢管3可以很容易和安全地加高,使水头差迅速减小。3.本专利技术两钢管之间采用过滤材料6,可以有效减缓水流流速,并达到过滤泥沙的作用。4.本专利技术在抽水过程中,管内泥沙逐渐淤积,水流速度减缓,细管内水头不断下降,封堵条件良好。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简单,效果显著,能有效处理深基坑勘探孔的涌水,加快施工进程。下面列举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在勘探孔涌水点插入300mm粗钢管,插入地表3.5m,粗钢管中放置200mm细钢管,并在细钢管至上叠加一个细钢管,钢管缝隙之间由下至上填入石子,然后在用速凝混凝土封堵,在地表之上围绕细钢管浇筑混凝土垫层,在细钢管外侧围一圈膨胀止水条和两道止水翼环,迅速焊接止水盖板,再在混凝土垫层上方浇筑底板,最后截掉露出底板的细钢管。实施例2:在勘探孔涌水点插入600mm粗钢管,插入地表3.5m,粗钢管中放置400mm细钢管,并在细钢管至上叠加一个细钢管,钢管缝隙之间由下至上填入石子,然后在用速凝混凝土封堵,在地表之上围绕细钢管浇筑混凝土垫层,在细钢管外侧围一圈膨胀止水条和两道止水翼环,迅速焊接止水盖板,再在混凝土垫层上方浇筑底板,最后截掉露出底板的细钢管。实施例3:在勘探孔涌水点插入IOOOmm粗钢管,插入地表4m,粗钢管中放置600mm细钢管,并在细钢管至上叠加一个细钢管,钢管缝隙之间由下至上填入石子,然后在用速凝混凝土封堵,在地表之上围绕细钢管浇筑混凝土垫层,在细钢管外侧围一圈膨胀止水条和两道止水翼环,在细钢管内部设置一个止水阀装置,并打开阀门,然后往细钢管中喷射快干水泥或速凝混凝土进行封堵,当混凝土凝固后,关闭止水阀门,最后迅速焊接止水盖板,再在混凝土垫层上方浇筑底板,最后截掉露出底板的细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基坑勘探孔涌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找到勘探孔涌水点的具体位置,在该处插入直径为350~1000mm的粗钢管(1),粗钢管(1)两端开口,一端与地表(2)平齐,另一端没入地表(2)以下3~4m,在粗钢管(1)中插入200~600mm的细钢管(3),细钢管(3)两端开口,一端伸出地表(2)并确保细钢管(3)管内的涌水不超出细钢管(3)顶部,另一端在粗钢管(1)没入地表一端的水平面之上,同时在两钢管间隙之间填入过滤材料(6),在过滤材料(6)之上采用麻丝或速凝混凝土(7)进行封堵,确保水不从两钢管间隙之间涌出;接下来将水泵放置于细钢管(3)中进行抽水,等待细钢管(3)中水位不在上涨时停止抽水,并对细钢管(3)内部涌水进行封堵,最后完成垫层(4)和底板(5)浇筑,截掉细钢管露出底板(5)的部分,完成整个勘探孔涌水处理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勘探孔涌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找到勘探孔涌水点的具体位置,在该处插入直径为350~1000mm的粗钢管(1),粗钢管(I)两端开口,一端与地表(2)平齐,另一端没入地表(2)以下3~4m,在粗钢管(I)中插入200~600mm的细钢管(3),细钢管(3)两端开口,一端伸出地表(2)并确保细钢管(3)管内的涌水不超出细钢管(3)顶部,另一端在粗钢管(I)没入地表一端的水平面之上,同时在两钢管间隙之间填入过滤材料(6),在过滤材料(6)之上采用麻丝或速凝混凝土(7)进行封堵,确保水不从两钢管间隙之间涌出;接下来将水泵放置于细钢管(3)中进行抽水,等待细钢管(3)中水位不在上涨时停止抽水,并对细钢管(3)内部涌水进行封堵,最后完成垫层(4)和底板(5)浇筑,截掉细钢管露出底板(5)的部分,完成整个勘探孔涌水处理过程。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深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龙,叶晶晶,赵升峰,周文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