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四次强渗;四次扩散;零件随炉降温至855~860℃,并保持45~50min,降温过程中维持炉内碳势为0.82~0.85%CP;将零件在855~860℃进行油淬,淬火油温度为90~100℃;清洗去除零部件表面油渍,清洗液温度控制在65~70℃;将零件在210~220℃进行低温回火,时间200~230min;取出零部件,出炉空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其采用高温变碳势法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渗碳是为了增加钢件表层的碳含量和碳浓度梯度,钢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碳原子渗入表层。渗碳后淬火回火,使零件表面硬度提高、耐磨。碳氮共渗是向工件表层渗入氮和碳,以渗氮为主的热处理工艺。渗层硬度较低,脆性较小。但碳氮共渗的渗层较薄,不宜承受重载荷。传统的渗碳工艺是在920~930°C内进行强渗,碳势1.2% CP,保温7~9小时,然后进行扩散温度920~930°C,碳势0.8% CP,保温5~7小时,之后冷却至淬火温度进行淬火。工艺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其采用高温变碳势法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55~960°C,保温为200~22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40~1.45% CP内; 2)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5~938°C,保温160~16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0~1.2% CP ; 3)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5~940°C,保温110~11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5~1.30% CP ; 4)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3~938°C,保温110~11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1.1% CP ; 5)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2~936°C,保温50~8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5~1.30% CP ; 6)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5~940°C,保温50~8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0.95% CP ; 7)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四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2~937°C,保温50~7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8~1.30% CP ; 8)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四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3~938°C,保温30~4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85~0.9% CP ; 9)零件随炉降温至855~860°C,并保持45~50min,降温过程中维持炉内碳势为0.82 ~0.85% CP ; 10)将零件在855~860°C进行油淬,淬火油温度为90~100°C;11)清洗去除零部件表面油溃,清洗液温度控制在65~70°C; 12)将零件在210~220°C进行低温回火,时间200~230min; 13)取出零部件,出炉空冷。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其采用高温变碳势法提高生产效率。在同样材料、零件尺寸和渗层深度的情况下可缩短30-35%的工艺时间,效率提高;尤其适合 17CrNiMo6、20Cr2Ni4、20CrNi2Mo、20Cr2MnMo、12CrNi3 等材料制成的齿轮零件;通过此工艺生产的零件晶相组织更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实施例1 一种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55°C,保温为20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40% CP内; 2)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5°C,保温16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0% CP ; 3)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5°C,保温llO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5% CP; 4)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3°C,保温llO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 CP; 5)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2°C,保温5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5% CP ; 6)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5°C,保温5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 CP; 7)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四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2°C,保温5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8% CP ; 8)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四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3°C,保温3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85% CP ;9)零件随炉降温至855~860°C,并保持45min,降温过程中维持炉内碳势为0.82%CP ; 10)将零件在855°C进行油淬,淬火油温度为90°C; 11)清洗去除零部件表面油溃,清洗液温度控制在65°c; 12)将零件在210°C进行低温回火,时间200min; 13)取出零部件,出炉空冷。实施例2 一种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I)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60°C,保温为22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45% CP内; 2)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8°C,保温16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 CP; 3)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40°C,保温11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30% CP; 4)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8°C,保温11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1% CP ; 5)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6°C,保温8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30% CP ; 6)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40°C,保温8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5% CP ; 7)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四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7°C,保温7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30% CP ; 8)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四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8°C,保温4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 CP;9)零件随炉降温至860°C,并保持50min,降温过程中维持炉内碳势为0.85% CP ; 10)将零件在860°C进行油淬,淬火油温度为100°C; 11)清洗去除零部件表面油溃,清洗液温度控制在70°C; 12)将零件在220°C进行低温回火,时间230min; 13)取出零部件,出炉空冷。实施例3 一种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56°C,保温为21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42% CP内; 2)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6°C,保温163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1% CP ; 3)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8°C,保温112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7% CP; 4)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6°C,保温113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5% CP ; 5)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4°C,保温5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6% CP;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55~960℃,保温为200~22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40~1.45%CP内;2)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5~938℃,保温160~16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0~1.2%CP;3)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5~940℃,保温110~11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5~1.30%CP;4)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3~938℃,保温110~11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1.1%CP;5)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2~936℃,保温50~8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5~1.30%CP;6)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5~940℃,保温50~8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0.95%CP;7)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四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2~937℃,保温50~7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8~1.30%CP;8)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四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3~938℃,保温30~4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85~0.9%CP;9)零件随炉降温至855~860℃,并保持45~50min,降温过程中维持炉内碳势为0.82~0.85%CP;10)将零件在855~860℃进行油淬,淬火油温度为90~100℃;11)清洗去除零部件表面油渍,清洗液温度控制在65~70℃;12)将零件在210~220℃进行低温回火,时间200~230min;13)取出零部件,出炉空冷。...
【技术特征摘要】
1.齿轮的快速渗碳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55~960°C,保温为200~22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40~1.45% CP内; 2)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一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5~938°C,保温160~16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0~1.2% CP ; 3)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5~940°C,保温110~11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5~1.30% CP ; 4)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二次扩散,炉温维持在933~938°C,保温110~115min,网带炉内碳势为0.9~1.1% CP ; 5)在渗碳炉内对零件进行渗碳的第三次强渗,炉温维持在932~936°C,保温50~80min,网带炉内碳势为1.25~1.30% CP ; 6)在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东风齿轮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