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8555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9 0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烟气进口、烟气出口、换热流体进口、蒸汽出口、换热管、分流管、内导流、外导流折流板、内筒体、外筒体、内导流折流板、集液管和集汽管;换热管为经专用机械加工成型的具有一定波距的椭圆波节管。换热管束为多层组合的错流盘管结构。椭圆波节管波节高度e和盘管组合方式由盘管直径D、盘管间距s和烟气流速μ确定,烟气以射流方式360°方向依次扩散、收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层组合椭圆波节盘管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其烟气以射流方式扩散、收缩,增强了烟气和管内流体的蒸发传热过程,提高了烟气余热回收效率,缩小了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的体积,节省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节能减排是我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在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纲要中,节能减排是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重点,也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造成能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能源转换装备技术落后,导致废热和余热利用效率低,现代工业过程中常用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主要有翅片管换热器和热管换热器,两种技术均存在接触热阻大、换热效率低、金属材料消耗大和装置庞大等缺陷,因此极需开发新型高效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为工业过程中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一项高效、紧凑和环保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烟气进口、烟气出口、换热流体进口、蒸汽出口、波节椭圆换热管、分流管、集液管、集汽管、内导流折流板、外导流折流板、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处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轴向的两端位置,分别与所述内筒体连通;所述换热流体进口和蒸汽出口处于所述外筒体靠近两端的侧壁上;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有多组,所述多组波节椭圆换热管依次沿轴向排列在所述内筒内部,所述分流管、集液管和集汽管处于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空间内,并分别与相应的波节椭圆换热管连通;所述内导流折流板和外导流折流板均有多个,依次交替设置于所述波节换热管之间。进一步,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为钛管或不锈钢管;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为椭圆通道结构,且为多层组合的错流盘管结构,盘管以左、右旋多层交错组合结构排列,形成棱形网格式流道结构;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设有凸起波节,所述波节高度为3_—6mm,相邻两个波节的距离为IOmm—16mm ;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层与层间距为5_8mm ;所述分流管、集液管和集汽管纵向轴线一致且垂直于所述换热流体进口和蒸汽出口的轴线,所述集汽管和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集液管位于所述分流管和所述集汽管之间;所述外导流折流板为中间有通孔环状射流型结构,外周边缘与所述内筒体内壁接触连接;所述内导流折流板为设有支撑架的实心环状射流型结构,外周边与所述内筒体内壁不接触留有间隙;所述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分别通过内导流连通所述内筒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工业过程中烟气余热的回收高效,克服常用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中翅片管换热器和热管换热器存在接触热阻大、换热效率低、金属材料消耗大和装置庞大等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全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波节椭圆换热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外导流折流板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内导流折流板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 —B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烟气进口,2、烟气出口,3、换热流体进口,4、蒸汽出口,5、波节椭圆换热管,6、分流管,7、集液管,8、集汽管,9、内导流型折流板,10、外导流型折流板,11、内筒体,12、外筒体,13、内导流,14、波节,15、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6所示,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烟气进口 1、烟气出口 2、换热流体进口 3、蒸汽出口 4、波节椭圆换热管5、分流管6、集液管7、集汽管8、内导流折流板9、外导流折流板10、内筒体11、外筒体12和内导流13 ;如图1所示,所述烟气进口 I和烟气出口 2处于轴向两端位置,分别通过内导流13连通所述内筒体11,烟气进口 I和烟气出口 2分别用于进烟和出烟,烟气换热前通过一个内导流13产生扩散进入内筒体11,烟气换热后通过另外一个内导流13压缩由烟气出口 2排出;所述换热流体进口 3和蒸汽出口 4处于所述外筒体12靠近两端的侧壁上,换热流体进口 3和蒸汽出口 4分别用于换热流体与烟气对流的方式进入换热管5和输出蒸汽产生能量;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5有多组,所述多组波节椭圆换热管依次沿轴向排列,且为多层组合的错流盘管结构,盘管以左、右旋多层交错组合结构排列,形成棱形网格式流道结构;所述分流管6、集液管7和集汽管8处于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的空间内并分别与相应的波节椭圆换热管5连通;所述外导流折流板10和内导流折流板9均有多个,依次交替设置于所述换热管5之间,相邻两组波节椭圆换热管5由外导流折流板10或者内导流折流板9隔开;所述分流管6、集液管7和集汽管8纵向轴线一致且垂直于所述换热流体进口 3和蒸汽出口 4的轴线,所述分流管6和所述换热流体进口 3连通,所述集汽管8和所述蒸汽出口 4连通,所述集液管7位于所述分流管6和所述集汽管8之间,换热流体从换热流体进口 3进入分流管6后流过波节椭圆换热管5、集液管7、集汽管8与烟气换热不断受热,发生汽化生成蒸汽经集汽管8由蒸汽出口 4排出,进入另一热力循环系统,做功后冷凝回流入烟气余热气回收蒸汽发生>j-U ρ?α装直。如图2所示,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5为设有波节14的钛管或不锈钢管,同一组的波节椭圆换热管5层与层的间距为5_—8mm,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5经专用机械加工成型为波节椭圆通道结构,波节椭圆换热管5上的波节14高度e为3mm—6mm,波节距h为IOmm —16_,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5上的波节14高度e和盘管组合方式由盘管直径D、盘管间距s和烟气流速μ确定;烟气从烟气进口 I进入内筒体11从波节椭圆换热管5层与层的间距通过,波节14是波节椭圆换热管5管壁的凸起,管壁的凸起波节14对烟气有定位、限流、增大波节椭圆换热管5外表面积从而增加换热流体与烟气的接触面积的三重作用,螺旋状管使得换热流体流动路径增加,管内流动时间长,提高了单位体积内烟气与换热管表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延长换热流体与烟气换热时间,充分增大换热流体通过波节椭圆换热管5与烟气的接触面积,最终提高换热效率。如图3、4所示,所述外导流折流板10为中间有通孔的环状环状射流型结构,外周边与所述内筒体11内壁接触连接,所述内导流折流板9为设有支撑架15的实心环状环状射流型结构,通过支撑架15内导流折流板9安装在内筒体11内,外周边与所述内筒体11内壁不接触留有间隙,烟气从烟气进口 I经过第一组波节椭圆换热管5后,通过外导流折流板10中间的通孔或者内导流折流板9外周边与所述内筒体11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下一组波节椭圆换热管5,可通过烟气流量V确定外导流折流板10和内导流折流板9在360°方向上的射流速度,其流速按以下公式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烟气进口(1)、烟气出口(2)、换热流体进口(3)、蒸汽出口(4)、波节椭圆换热管(5)、分流管(6)、集液管(7)、集汽管(8)、内导流折流板(9)、外导流折流板(10)、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进口(1)和烟气出口(2)处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轴向的两端位置,分别与所述内筒体(11)连通;所述换热流体进口(3)和蒸汽出口(4)处于所述外筒体(12)靠近两端的侧壁上;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5)有多组,所述多组波节椭圆换热管依次沿轴向排列在所述内筒内部,所述分流管(6)、集液管(7)和集汽管(8)处于所述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的空间内,并分别与相应的波节椭圆换热管(5)连通;所述内导流折流板(9)和外导流折流板(10)均有多个,依次交替设置于所述换热管(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烟气进口(I)、烟气出口(2)、换热流体进口(3)、蒸汽出口(4)、波节椭圆换热管(5)、分流管(6)、集液管(7)、集汽管(8)、内导流折流板(9)、外导流折流板(10)、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进口(I)和烟气出口( 2 )处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轴向的两端位置,分别与所述内筒体(11)连通;所述换热流体进口(3)和蒸汽出口(4)处于所述外筒体(12)靠近两端的侧壁上;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5)有多组,所述多组波节椭圆换热管依次沿轴向排列在所述内筒内部,所述分流管(6)、集液管(7)和集汽管(8)处于所述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的空间内,并分别与相应的波节椭圆换热管(5)连通;所述内导流折流板(9)和外导流折流板(10)均有多个,依次交替设置于所述换热管(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5)为钛管或不锈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式烟气余热回收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节椭圆换热管(5)为椭圆通道结构,且为多层组合的错流盘管结构,盘管以左、右旋多层交错组合结构排列,形成棱形网格式流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应生陆刚黄艳琼张正国高学农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新艺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