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动阀门,包括阀体、筒状体和分别设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阀芯,设于所述阀体内,阀芯的侧壁周向与筒状体的内壁接触,并能在筒状体内做活塞运动,阀芯上设有连通部;第三通孔,开设在阀体上,能使外部气体从第三通孔进入第一封盖和阀芯之间;第四通孔,开设在阀体上,能使外部气体从第四通孔进入第二封盖和阀芯之间;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开设在筒状体上,且能被阀芯隔断连通。这种设计由于其阀体内部具备较大体积的腔体,可开设口径较大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进而保证有较大的介质流量。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两端通过气动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阀门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和设备输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门技术。
技术介绍
阀门是日常生活及各种设备中十分常见的配件,控制着介质的通过和阻断。现有的阀门多种多样,比如:闸阀、节流阀、球阀、蝶阀、隔膜阀、柱塞阀、旋塞阀等等。较之最传统的阀门,如今的很多阀门已经配备的电气设备控制阀门的开闭。但是,使用在像压缩机、储气罐、干燥机等带有一定压力的排气排水领域,现有的这些电气控制的阀门由于工作原理的限制,不能将通道设计得过大,从而不能使介质顺畅地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阀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气动阀门,包括阀体、筒状体和分别设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阀芯,设于所述阀体内,阀芯的侧壁周向与筒状体的内壁接触,并能在筒状体内做活塞运动,阀芯上设有连通部;第三通孔,开设在阀体上,能使外部气体从第三通孔进入第一封盖和阀芯之间;第四通孔,开设在阀体上,能使外部气体从第四通孔进入第二封盖和阀芯之间;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开设在筒状体上,且能被阀芯隔断连通。这种设计由于其阀体内部具备较大体积的腔体,可开设口径较大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进而保证有较大的介质流量。此外,本技术两端通过气动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节能环保。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通部是在阀芯上环向开设的第一通槽。这种设计使阀芯在阀体内可以任意角度转动,都不会出现堵塞通道和减少通过面积的情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通部是在阀芯上径向开设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实现贯通,介质能直接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流通,减少阻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分别开设在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上。这种设计使得外部气体能够直接向阀芯端部施力,使得阀芯受力后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作出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均开设在筒状体上,且第三通孔位于第一封盖和阀芯之间,第四通孔位于第二封盖和阀芯之间。外部气体不会直接施力于阀芯,避免阀芯受力过猛导致移动过度,从而导致阀门损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封盖和阀芯之间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二封盖和阀芯之间也设有设第二限位件。有效避免阀芯移动过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筒状体内壁设有密封体。提高了第一封盖和阀芯之间的空间的密封程度和第二封盖和阀芯之间的空间的密封程度,提高阀芯移动的灵敏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阀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开启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气动阀门,包括阀体、阀芯30、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其中,阀体包括筒状体11和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分别固定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阀芯30设于阀体内,阀芯30的侧壁周向与筒状体11的内壁接触,并能在筒状体11内做活塞运动,阀芯30上设有连通部;需要说明的是,连通部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在阀芯30上沿其环向开设的第一通槽31,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在阀芯30上沿其径向开设的第二通槽32。第三通孔121,开设在阀体上,且能使外部气体从第三通孔121进入第一封盖12和阀芯30之间;第四通孔131,开设在阀体上,且能使外部气体从第二通孔112进入第二封盖13和阀芯30之间。设置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目的是引入外部气体,驱动阀芯30在筒状体11内移动。具体来说,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开设位置有多种方案。可以如图1所示,分别开设在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上;也可以如图4所示,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均开设筒状体11上,并且能使外部气体从第三通孔121进入到第一封盖12和阀芯30之间的空隙,能使外部气体自第四通孔131进入到第二封盖13和阀芯30之间的空隙;另外,还可以结合前两种方案,将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中的一个开设在封盖上,另一个开设在筒状体11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设置方式中的第二种,当开设在筒状体11上时,为保证外部气体从第三通孔121进入到阀体内推动阀芯30移动,就必须保证第一封盖12和阀芯30之间有空隙。因此,需要在第三通孔121和阀芯30之间设置第一限位件,防止阀芯30过于靠近第一封盖12,堵住第三通孔121,阻碍外部气体从第三通孔121进入。同样的,在阀芯30和第二封盖13之间,应当设置第二限位件。具体而言,比如第一封盖12和阀芯30之间的限位件可以如图4所示的固定在筒状体11内壁并位于第三通孔121和阀芯30之间的第一限位卡512,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在第一封盖12和阀芯之间设置第一定位杆511。第一定位杆511可以固定在第一封盖12靠近阀芯30 —侧,也可以固定在阀芯30靠近第一封盖12的一端端部。同样的,第二封盖13和阀芯30之间的限位件可以是固定在筒状体11内壁并位于第四通孔131和阀芯30之间的第二限位卡522,也可以是在第二封盖13和阀芯之间设置第二定位杆521。第二定位杆521可以固定在第二封盖13靠近阀芯30 —侧,也可以固定在阀芯30靠近第二封盖13的一端端部。筒状体11上还开有供介质流入和流出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阀芯30能阻断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 ;当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能通过流通部实现连通部。由于是依靠气体的压力来开启阀门的,因此,应当尽可能提高第一封盖12和阀芯30之间的空间的密封程度以及第二封盖13和阀芯30之间的空间的密闭程度,换言之,阀芯30与筒状体11之间的缝隙应尽可能的小。因此,在筒状体11内壁上铺有密封体90。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如图1、3、4所示,连通部不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阀芯30阻隔了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连通。当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如图5所示,连通部位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处于连通状态,介质能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流通。本技术涉及的气动阀门是依靠控制外部气源向第四通孔131和第三通孔121内输气的频率来实现阀门的关闭和开启的。具体来说,当需要开启阀门时,外部气源只向第四通孔131内输气,使得第二封盖13和阀芯30之间的空间的气压上升,从而推动阀芯30向第一封盖12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连通部移至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直至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完全连通时,阀门完全开启。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开设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目的是将外部气源的气体引入阀体内,推动阀芯30移动,进而实现连通部的移动,最终实现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因此,在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前提下,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位置可以互换。另外,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的位置同样也可互换。以上表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包括筒状体(11)和分别设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阀芯(30),设于所述阀体内,阀芯(30)的侧壁周向与所述筒状体(11)的内壁接触,并能在筒状体(11)内做活塞运动,所述阀芯(30)上设有连通部;第三通孔(121),开设在所述阀体上,能使外部气体从第三通孔(121)进入所述第一封盖(12)和所述阀芯(30)之间;第四通孔(131),开设在所述阀体上,能使外部气体从第四通孔(131)进入所述第二封盖(13)和所述阀芯(30)之间;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均开设在所述筒状体(11)上,且能被所述阀芯(30)隔断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包括筒状体(11)和分别设于其两端的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 阀芯(30),设于所述阀体内,阀芯(30)的侧壁周向与所述筒状体(11)的内壁接触,并能在筒状体(11)内做活塞运动,所述阀芯(30)上设有连通部; 第三通孔(121),开设在所述阀体上,能使外部气体从第三通孔(121)进入所述第一封盖(12)和所述阀芯(30)之间; 第四通孔(131),开设在所述阀体上,能使外部气体从第四通孔(131)进入所述第二封盖(13)和所述阀芯(30)之间; 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均开设在所述筒状体(11)上,且能被所述阀芯(30)隔断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是在所述阀芯(30)上环向开设的第一通槽(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平,曾培,
申请(专利权)人:干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