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开窗启闭装置,设在窗框与窗扇之间,设有一可安装在窗框上的外壳,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部、第二下壳部、第三下壳部,第一下壳部内嵌有一电机,第二下壳部设有与该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并相接的蜗杆,第三下壳部设有一与该蜗杆相啮合的蜗轮、与该蜗轮同轴心并同步转动的转动轴、以及与该转动轴连接的导杆组;导杆组包括导杆、滑块、导轨槽,导轨槽设置在窗扇上,滑块在该导轨槽内滑动,导杆一端与转动轴连接并同步转动,另一端与滑块连接。该装置使用蜗轮蜗杆的减速传动方式,将零部件设于下壳体中,然后装配好的外壳安装在窗框与窗扇之间,结构简单、紧凑、外形小巧,而且能够以电动方式开启门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开箇启闭装直
本技术涉及平开窗领域,尤其是一种平开窗启闭装置。
技术介绍
门窗作为房屋必不可少的配套部件,一直是销售量大并且品种规格极多的一种建材。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其中,为了满足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以电动方式开启和关闭的门窗也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门窗有平开窗、推拉窗等。平开窗是指合页(铰链)安装于门窗侧面向内或向外开启的门窗;推拉窗主要是指窗扇沿水平方向垂直左右推拉的门窗。在门窗的三性能(抗风压性、水密性、气密性)方面,平开窗普遍都要优于推拉窗。但是推拉窗因为开启灵活,操作方便简单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相比而言平开窗因其一般都采用合页(铰链)连接,开启一般采用执手开启,在操作上往往没有推拉窗灵活。因而在让门窗具有良好的三性能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平开窗操作复杂,使用不便的疑难,成为人们头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开窗启闭装置,目的是解决平开窗需执手开启,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平开窗启闭装置,设在窗框与窗扇之间,该装置设有一可安装在窗框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部、第二下壳部、第三下壳部,所述第一下壳部内嵌有一电机,所述第二下壳部设有一与该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并相接的蜗杆,所述第三下壳部设有一与该蜗杆相啮合的蜗轮、与该蜗轮同轴心并同步转动的转动轴、以及与该转动轴连接的导杆组;所述导杆组包括导杆、滑块、导轨槽,所述导轨槽设置在窗扇上,所述滑块在该导轨槽内滑动,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并同步转动,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可有多种方式连接:第一种,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种,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连接。第三种,所述蜗杆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一段轴杆上开设蜗齿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壳部设有支撑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二下壳部设有支撑所述蜗杆并使该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的第二支撑台。进一步的,该启闭装置还包括可控制所述电机运转的智能控制器。更进一步的,该启闭装置设有与所述智能控制器连接的风雨感应器。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占-^ \\\ ?1.本技术的启闭装置使用蜗轮蜗杆的减速传动方式,将零部件设于下壳体中,然后将装配好的外壳安装在窗框与窗扇之间,结构简单、紧凑、外形小巧,而且能够以电动方式开启门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2.本技术的启闭装置中下壳体设有第一支撑台与第二支撑台,通过其高度尺寸与支撑轴径的配合设立,保证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的同轴度,进而确保二者传动的稳定性。3.本技术下壳体呈凹形的半封闭结构,安装时,上壳体与下壳体对应盖合,然后在上、下壳体的连接处使用胶水胶合,最后通过螺栓将装配好的外壳安装在窗框或门框上,此方式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封闭性强,可适用于一些使用要求中密封性强或防水的场合,使得内部的结构不会出现进水的情况,从而保证其性能。4.本技术可配置智能控制器,通过驱动电机的运转,从而实现装置的智能控制,其中智能控制电路控制方式可采用遥控控制、感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等,如采用智能设备(如手机及平板电脑)远程控制;还可再配置风雨感应器,在遇到下雨或者大风天气时,风雨感应器传递信号到智能控制器,由智能控制器将窗自动关闭,防止由于门窗未关闭造成财产的伤害或损失。5.本技术的电机如处于断电状态,可在不破坏装置的前提下,用手动启闭平开窗。6.本技术可与在玻璃中内置的智能遮阳帘配套使用,智能遮阳帘通过阳光光线强度、时间段、遥控感应等使用条件来智能控制帘幕的阻隔,跟本装置配合使用可实现遮阳、阻隔视线以及开窗满足人们享受阳光需求的多种功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平开窗启闭装置,设在窗框I与窗扇2之间,设有一可安装在窗框I上的外壳3。外壳3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又比照图3,所述下壳体32包括第一下壳部321、第二下壳部322、第三下壳部323,所述下壳体32呈凹形的半封闭结构,可紧凑安装传动的零部件(下文具体详述)。结合图4,安装时,首先将上壳体31覆盖下壳体32上,然后在上壳体31、下壳体32的连接处使用胶水胶合,最后通过螺栓将装配好的外壳3安装在窗框或门框上,此方式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封闭性强,可适用于一些门或窗需要密封性强或防水的场合,使得内部的结构不会出现进水的情况,从而保证其性能。该装置的内部结构详见图2,所述第一下壳部321内嵌有一电机4,所述第二下壳部322设有一与该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心并相接的蜗杆5,所述第三下壳部323设有一与该蜗杆5相啮合的蜗轮6、与该蜗轮6同轴心并同步转动的转动轴7、以及与该转动轴7连接的导杆组8 (图2未画出);又见图1,所述导杆组8包括导杆81、滑块82、导轨槽83,所述导轨槽83设置在窗扇2上,所述滑块82在该导轨槽83内滑动,所述导杆81 —端与所述转动轴7连接并同步转动,另一端与所述滑块82连接。该装置使用蜗轮蜗杆的减速传动方式,将零部件设于下壳体中,然后将装配好的外壳安装在窗框I与窗扇2之间,结构简单、紧凑、外形小巧,而且能够以电动方式开启门窗,当电机4运作时,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带动转动轴7旋转,进而带动导杆组8运动,其中导杆81以转动轴7的轴心为基点旋转,从而使滑块82在导轨槽83内滑动,由此来实现门窗的启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如果电机4处于断电状态,也可在不破坏装置的前提下,通过新增的离合器装置用手动启闭平开窗。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下壳部321设有支撑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的第一支撑台324,所述第二下壳部322设有支撑所述蜗杆5并使该蜗杆5与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心的第二支撑台325,参考图2所示结构,通过两个支撑台的高度尺寸与支撑轴径的配合设立,能够保证电机4的输出轴与蜗杆5的同轴度,进而确保二者传动的稳定性。上述中,所述蜗杆5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的连接方式可有多种方式,不局限于本说明书内所提。参见图2,该蜗杆5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的通过联轴器9连接,而蜗杆5与电机4的输出轴的连接还有其他方式,如可通过键连接,或者直接在电机4的输出轴的一段轴杆上开设蜗齿构成蜗杆5等。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常用技术手段,本处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方式还可通过与其他装置配合来实现不同的功用。其一,通过配置智能控制器,控制电机4的运转,从而实现装置的智能控制。其中智能控制电路控制方式可采用遥控控制、感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等,如采用智能设备(如手机及平板电脑)远程控制。其二,还可再配置风雨感应器,在遇到下雨或者大风天气时,风雨感应器传递信号到智能控制器,由智能控制器将窗自动关闭,防止由于门窗未关闭造成财产的伤害或损失。其三,可与在玻璃中内置的智能遮阳帘配套使用,智能遮阳帘通过阳光光线强度、时间段或者遥控感应等使用条件来智能控制帘幕的阻隔,跟本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开窗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窗框与窗扇之间,该装置设有一可安装在窗框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部、第二下壳部、第三下壳部,所述第一下壳部内嵌有一电机,所述第二下壳部设有一与该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并相接的蜗杆,所述第三下壳部设有一与该蜗杆相啮合的蜗轮、与该蜗轮同轴心的转动轴、以及与该转动轴连接并同步转动的导杆组;所述导杆组包括导杆、滑块、导轨槽,所述导轨槽设置在窗扇上,所述滑块在该导轨槽内滑动,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并同步转动,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开窗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窗框与窗扇之间,该装置设有一可安装在窗框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部、第二下壳部、第三下壳部,所述第一下壳部内嵌有一电机,所述第二下壳部设有一与该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并相接的蜗杆,所述第三下壳部设有一与该蜗杆相啮合的蜗轮、与该蜗轮同轴心的转动轴、以及与该转动轴连接并同步转动的导杆组;所述导杆组包括导杆、滑块、导轨槽,所述导轨槽设置在窗扇上,所述滑块在该导轨槽内滑动,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并同步转动,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开窗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木水,陈贵荣,赵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