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结构,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系统,该立柱结构在与至少一个楼层板相交处包括格构柱区段,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到格构柱区段并且包括多个伸出臂部,所述伸出臂部能被浇注到楼层板中使得卡接装置,以及由此格构柱区段固定连接到楼层板。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卡接装置,在拆除时仅需要切断伸出臂部,然后将卡接装置从立柱拆除,使得可回收的立柱区段的单件长度大大增加,降低了回收成本,提供了回收效率,使得立柱结构的重复使用变得可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柱结构及包括该立柱结构的基坑支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系统的立柱结构,以及一种包括该立柱结构的建筑基坑支护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利用的土地空间越来越小,为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建筑物必然向高空和地下发展。地下铁路、地下车库、地下商场、高层建筑地下室日益增多。在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深基坑工程,而基坑支护又是基坑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在基坑较深或在软土地区基坑支护常采用内支撑结构体系,在此结构体系中立柱几乎全部采用型钢格构柱,待地下工程完成后,全部钢格构柱用气割割成小段拆除然后运至废铁回收站。现有技术中,由于立柱结构形式单一,加工制作中的关键技术不能突破,只能一次性使用,具体存在如下不足之处:I)、施工周期长:由于采用单一型钢格构柱,制作时全部由四个肢柱或两个肢柱及很多的缀板焊接完成,所需工序较繁琐、费工费时、不能满足工期的要求。2)钢材浪费大:受购买原材及立柱长度的影响,型钢格构柱不可避免需要接长,目前传统方法是搭接,即每个肢柱需要取同原材一样的一段材料进行帮接后再焊接,这样既浪费了钢材又增加焊接工作量。3)焊接后质量得不到保证:型钢格构柱在接长时若采用肢柱对接焊方法,先加工成若干段长度不同的型钢格构柱,然后再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肢柱对接,由于每一段型钢格构柱在制作时存在偏差再加上焊接变形,在两段型钢格构柱对接中存在错边情况,焊接接头达不到工程中的等强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4)立柱结构在现场须与楼板浇筑在一起,目前没有即与混凝土楼板连接又与立柱连接的转换工具装置,立柱不能取出仅限于一次使用。5)建筑主体结构完成后,须拆除支护体系,在拆除立柱时,柱内的混凝土,碎石及泥浆等填充物不易取出,这样既增加了拆除运输难度和成本更不利于重复利用。随着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建筑业界亟待开发一种施工方便、确保质量、生产高效、实用性强、可回收利用的立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柱结构,其至少能够解决部分上述缺点,促进立柱结构的回收利用。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结构,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系统,该立柱结构包括多个区段,其中所述多个区段中的至少一些为格构柱区段,且至少两个区段通过端头构件固定连接到一起,所述端头构件包括中央带有开孔的端头板、多个第一肋板和多个第二肋板,其中所述格构柱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所述端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肋板分别在端头板的第一例和相对的第二侧通过焊接将端头板连接到相应格构柱区段。该端头构件的提供使得立柱区段之间,例如格构柱区段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轻松、可靠。具体地,格构柱区段之间的连接不再需要传统连接方法中繁琐、耗时还不可靠的对接。通过本技术的端头构件,格构柱区段可以方便可靠地连接到一起。肋板的提供增加了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此外,本技术的端头构件还提供了格构柱区段与其它可能区段(例如钢管区段)之间的可靠连接。肋板可以包括焊接到端头板的第一边缘以及焊接到格构柱区段侧面的第二边缘。肋板可以为方形或三角形钢板。端头板可以为方形或圆形钢板。第一和第二肋板可以分别绕相应格构柱区段周向间隔开,更优选等角度地间隔开。优选地,格构柱区段包括多条纵向型钢,所述肋板对应于型钢设置,使得肋板的第二边缘被焊接到相应型钢的侧面。对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结构,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系统,该立柱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格构柱区段和至少一个钢管区段,其中所述各格构柱区段和钢管区段中的至少两个通过端头构件固定连接到一起,所述端头构件包括中央带有开孔的端头板、多个第一肋板和多个第二肋板,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区段的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端头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肋板分别在端头板的第一侧和相对的第二侧通过焊接将端头板连接到相应区段,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肋板分别绕相应区段周向间隔开。该端头构件的提供使得格构柱区段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轻松、可靠,此外还使得能够实现原本不可行的钢管和格构柱之间的可靠连接。肋板可以包括焊接到端头板的第一边缘以及焊接到相应区段侧面的第二边缘。第一和第二肋板可以分别绕相应区段周向间隔开,更优选等角度地间隔开。钢管区段可以包括套在钢管内部的内衬管,以便在拆除立柱结构时内衬管可连同内部填充物一起从钢管拆除。内衬管的提供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填充到钢管内部的填充物,如混凝土等可以被方便地移除,大大降低了重复利用钢管的成本。内衬管可以由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纤维材料、泡沫材料及其组合中的一种制成。内衬管和钢管之间可以具有隔离层。隔离层包括脱模剂层。该脱模剂层可以为涂覆到内衬管外表面和/或钢管内表面的涂层,也可以是脱模剂材料形成的独立层。在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结构,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系统,该立柱结构在与至少一个楼层板相交处包括格构柱区段,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到格构柱区段并且包括多个伸出臂部,所述伸出臂部能被浇注到楼层板中使得卡接装置,以及由此格构柱区段固定连接到楼层板。在未提供本技术的卡接装置的情况下,由于立柱区段浇注到楼层板中,在拆除时立柱区段必须在楼层板处切断。加上立柱区段还需要在与水平支撑构件相交处被切断,使得传统支护系统中,立柱被拆除时需切割为非常零碎的小段,其给重复利用增加了复杂性和成本,立柱被拆除之后只能作为废铁送到回收站。使用本技术的卡接装置,在拆除时仅需要切断伸出臂部,然后将卡接装置从立柱拆除,使得可回收的立柱区段的单件长度大大增加,降低了回收成本,提供了回收效率,使得立柱结构的重复使用变得可行。优选地,卡接装置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通过机械紧固件连接到一起的多个安装区段,所述多个区段通过所述机械紧固件施加的拉力而卡紧固定在格构柱区段的周边上。优选地,所述多个安装区段为线性区段,所述机械紧固件为螺栓紧固件。优选地,该立柱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格构柱区段和至少一个钢管区段,其中所述各格构柱区段和钢管区段中的至少两个通过端头构件固定连接到一起,所述端头构件包括中央带有开孔的端头板、多个第一肋板和多个第二肋板,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区段的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端头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肋板分别在端头板的第一侧和相对的第二侧通过焊接将端头板连接到相应区段。优选地,肋板包括焊接到端头板的第一边缘以及焊接到格构柱区段侧面的第二边缘。优选地,第一和第二肋板分别绕相应格构柱区段周向间隔开。优选地,钢管区段包括套在钢管内部的内衬管,以便在拆除立柱结构时内衬管可连同内部填充物一起从钢管拆除。优选地,内衬管由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纤维材料、泡沫材料及其组合中的一种制成。优选地,内衬管和钢管之间具有隔离层。优选地,隔离层包括脱模剂层。在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结构,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系统,该立柱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钢管区段,所述钢管区段包括套在钢管内部的内衬管,以便在拆除立柱结构时内衬管可连同内部填充物一起从钢管拆除。内衬管的提供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填充到钢管内部的填充物,如混凝土等可以被方便地移除,大大降低了重复利用钢管的成本。优选地,该立柱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格构柱区段,其中所述各格构柱区段和钢管区段中的至少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柱结构,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立柱结构在与至少一个楼层板相交处包括格构柱区段,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到格构柱区段并且包括多个伸出臂部,所述伸出臂部能被浇注到楼层板中使得卡接装置,以及由此格构柱区段固定连接到楼层板,其中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通过机械紧固件连接到一起的多个安装区段,所述多个区段通过所述机械紧固件施加的拉力而卡紧固定在格构柱区段的周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结构,用于建筑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立柱结构在与至少一个楼层板相交处包括格构柱区段,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到格构柱区段并且包括多个伸出臂部,所述伸出臂部能被浇注到楼层板中使得卡接装置,以及由此格构柱区段固定连接到楼层板,其中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通过机械紧固件连接到一起的多个安装区段,所述多个区段通过所述机械紧固件施加的拉力而卡紧固定在格构柱区段的周边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立柱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格构柱区段和至少一个钢管区段,其中所述各格构柱区段和钢管区段中的至少两个通过端头构件固定连接到一起,所述端头构件包括中央带有开孔的端头板、多个第一肋板和多个第二肋板,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区段的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海,梁书新,罗峰,
申请(专利权)人:周正海,梁书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