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座。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0)和保护单元(20),保护单元(20)固定设置在插座本体(10)上,保护单元(20)为围设在插座本体(10)的插孔外的套体,套体向远离插座本体(10)的方向延伸。保护单元能够防止视障使用者误碰插孔造成触电,因而能够保证视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座
本技术涉及供电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插座。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插座的插孔一般都暴露在空气中,使用时,使用者直接将插头的插脚插入插孔内实现连接。这一过程对于普通使用者并不存在困难,但是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使用者而言,这一过程充满困难和危险。由于存在视力障碍的使用者不能通过眼睛准确判断插孔的位置,而仅能通过手的触感进行确定,这就使得视力障碍的使用者在确定插孔位置时容易将手指伸入插孔中,造成触电,这种插座极大的危害了视力障碍的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视力有障碍的人在使用电源插座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触电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插座,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和保护单元,保护单元固定设置在插座本体上,保护单元为围设在插座本体的插孔外的套体,套体向远离插座本体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保护套,第一保护套围设在插座本体的单相三极插孔外,第一保护套上设置有由第一保护套的顶端向下延伸的用于容纳插头的电线的第一通线槽,第一通线槽对应于单相三极插孔的接地端设置在第一保护套的远离接地端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一保护套上还设置有标识单相三极插孔的接地端位置的第一标识部,第一标识部对应于接地端设置在第一保护套的靠近接地端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一标识部为设置在第一保护套上的与该插孔类型相对应的盲文凸起。进一步地,第一保护套还包括第二通线槽,第二通线槽设置在第一保护套的与第一通线槽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上,第一标识部设置在第二通线槽的中点处。进一步地,保护单元包括第二保护套,第二保护套围设在插座本体的单相两极插孔外,第二保护套上设置有由第二保护套的顶端向下延伸的用于容纳插头的电线的第三通线槽和第四通线槽,第三通线槽设置在第二保护套的第一侧壁上,第四通线槽设置在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进一步地,第三通线槽的中点与第四通线槽的中点的连线平行于单相两极插孔的两个插孔的连线。进一步地,第三通线槽的中点与第四通线槽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单相两极插孔的两个插孔的连线。进一步地,保护单元靠近插座本体的一端具有安装座,安装座由保护单元的外壁向远离保护单元的方向延伸而成。进一步地,插座还包括开关,开关对应插座本体的插孔设置,并控制插孔是否通电。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和保护单元,保护单元固定设置在插座本体上,保护单元为围设在插座本体的插孔外的套体,套体向远离插座本体的方向延伸。对于存在视力障碍的使用者而言,使用本插座时,可以通过围设在插孔外的保护单元确定插孔的位置,避免了使用者意外将手伸入插孔内造成触电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A-A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插座本体;11、开关;20、保护单元;21、第一保护套;211、第一通线槽;212、第二通线槽;213、第一标识部;22、第二保护套;221、第三通线槽;222、第四通线槽;223、第二标识部。【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0和保护单元20,保护单元20固定设置在插座本体10上,保护单元20为围设在插座本体10的插孔外的套体,套体向远离插座本体10的方向延伸。通过在插孔外围设套体可以避免视障人士在将插头插入插孔的过程中手指意外伸入插孔内造成触电,进而保证视障人士在使用插座时的安全,提高插座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优选地,保护单元20靠近插座本体10的一端具有安装座,安装座由保护单元20的外壁向远离保护单元20的方向延伸而成。安装座便于将保护单元20安装在插座本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单元20通过粘结剂粘结到插座本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单元20包括第一保护套21和第二保护套22。插座为了增加适用性一般会在同一插座上设置多个不同规格和类型的插孔,例如同一插座上既包括单相三极插孔又包括单相两极插孔。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保护单元20包括两种横截面形状不同的保护套。其中,第一保护套21围设在插座本体10的单相三极插孔外,第一保护套2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触觉确定第一保护套21的横截面形状,进而依此判定第一保护套21围设的插孔的类型,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直接用手触摸插孔,进而避免意外触电。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套21的横截面可以为任何形状,只要第一保护套21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二保护套22的横截面形状不同即可。优选地,第一保护套21上设置有标示单相三极插孔的接地端的位置的第一标识部213,第一标识部213对应于接地端设置在第一保护套21的靠近接地端的一侧。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确定第一标识部213的位置,进而确定单相三极插孔的接地端的位置,以方便使用者将单相三极插头的插脚与插孔对应,同时无需使用者用手触摸插孔保证安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识部213为设置在第一保护套21上的与其所围设的插孔类型相对应的盲文凸起,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标识部213为盲文中的“单相三极”,这样使用者通过触摸第一标识部213即可确定插孔的类型,同时确定插头与插孔的配合位置,更加方便快捷。优选地,第一保护套21上还设置有第一通线槽211,该第一通线槽211由第一保护套21的顶端向下延伸而成,第一通线槽211用于容纳插头的电线,避免插头插入插孔后第一保护套21的套体干涉电线,进而避免电线扭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线槽211对应于单相三极插孔的接地端设置在第一保护套21的远离接地端的一侧。第一保护套21上还可以设置第二通线槽212,第二通线槽212位于第一保护套21的与第一通线槽211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上,第一标识部213设置在第二通线槽212的中点处,以提高适用性,使插座能够适用于更多类型的插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护套2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第二保护套22围设在插座本体10的单相两极插孔外,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第二保护套22,并根据第二保护套22的形状确定第二保护套22内的插孔的类型,进而避免直接触摸插孔造成触电,提高安全性。优选的,第二保护套22上设置有第二标识部223,第二标识部223位于单相两极插孔的两个插口的连线的中垂线上,以便使用者可以根据第二标识部223的位置确定单相两极插孔的位置,进而将插头的插脚与插孔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标识部223为与其所围设的插孔类型相对应的盲文凸起,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标识部223为盲文中的“单相两极”,以便使者即可以通过触摸第二标识部223确定插孔的类型和插孔的位置,进而提高使用效率。[0031 ] 第二保护套22上设置有由第二保护套22的顶端向下延伸的用于容纳插头的电线的第三通线槽221和第四通线槽222,第三通线槽221设置在第二保护套22的第一侧壁上,第四通线槽222设置在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第三通线槽221的中点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10)和保护单元(20),所述保护单元(20)固定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10)上,所述保护单元(20)为围设在所述插座本体(10)的插孔外的套体,所述套体向远离所述插座本体(10)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10)和保护单元(20),所述保护单元(20)固定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10)上,所述保护单元(20)为围设在所述插座本体(10)的插孔外的套体,所述套体向远离所述插座本体(10)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20)包括第一保护套(21),所述第一保护套(21)围设在所述插座本体(10)的单相三极插孔外,所述第一保护套(21)上设置有由所述第一保护套(21)的顶端向下延伸的用于容纳插头的电线的第一通线槽(211),所述第一通线槽(211)对应于所述单相三极插孔的接地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套(21)的远离所述接地端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21)上还设置有标识所述单相三极插孔的接地端位置的第一标识部(213),所述第一标识部(213)对应于所述接地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套(21)的靠近所述接地端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部(213)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套(21)上的与该插孔类型相对应的盲文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21)还包括第二通线槽(212),所述第二通线槽(212)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套(21)的与所述第一通线槽(211)相对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钢,冯丽利,谭树玉,王书进,李昕,郭莹,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