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包括至少一根线芯,单根线芯的结构为:包括动力线芯导体,所述动力线芯导体的外围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复合屏蔽层;多根线芯绞合形成缆芯,位于缆芯中部放置有组合承重芯,所述缆芯上还设置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的外围顺序包裹有第一隔氧层、内护套、复合阻燃层、第二隔氧层以及外护套,位于第一隔氧层与内护套之间间隔设置有监视线芯。具有优良的高阻燃性和无损性信号传输,具备电缆自承重性能,减少连接的敷设空间要求及扩大使用范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是一种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
技术介绍
煤矿屏蔽监视型软电缆作为煤矿井下的重要电气配套产品之一,其使用环境苛亥IJ,安全性要求严格,是性能水平要求高、制造技术难度较大的电线电缆品种,如长期工作温度要求为90°C;单根垂直续燃时间〈60s及负载燃烧续燃时间〈240 S ;护套氧指数>38等要求。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悬挂敷设和通讯数据信号的无损性要求,因而煤矿用移动金属屏蔽监视软电缆不仅要满足自身的阻燃、防火要求,还要具备自承重性。现有技术中的煤矿屏蔽监视型软电缆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其使用可靠性差,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从而使其具有优良的高阻燃性和无损性信号传输,具备电缆自承重性能,减少连接的敷设空间要求及扩大使用范围。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包括至少一根线芯,单根线芯的结构为:包括动力线芯导体,所述动力线芯导体的外围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复合屏蔽层;多根线芯绞合形成缆芯,位于缆芯中部放置有组合承重芯,所述缆芯上还设置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的外围顺序包裹有第一隔氧层、内护套、复合阻燃层、第二隔氧层以及外护套,位于第一隔氧层与内护套之间间隔设置有监视线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线芯导体采用镀锡铜单丝构成的束线按照左向正规绞合构成;所述动力线芯导体最外两层采用镀锡铜丝左向正规绞合构成,其余各层采用镀锡铜丝构成的束线按照左向正规绞合构成;所述监视线芯的构成分别为内向外依次包括玻璃质纤维导体、PVC套管、半导电层;与缆芯同心式绞合构成;所述组合承重芯通过三根钢丝经绞合构成;所述复合屏蔽层的内层由半导电层绕包,复合屏蔽层的外层由铜丝编织绕包;所述填充料为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所述内护套采用耐热硅橡胶;所述复合阻燃层的内层为玻纤带绕包构成,复合阻燃层的外层为氢氧化镁纤维带绕包构成;所述外护套为高阻燃材质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本技术结构合理,制作方便,成本低,使用可靠性好。(2)本技术所述的监视线芯采用玻璃材质纤维做导体,玻璃材质纤维导体具有传输光信号且损耗小特点,便于地面监测,可以直接传输实时画面。(3)本技术所述的组合承重芯采用三根钢丝左向绞合,使电缆能承受自身重量而满足悬挂式敷设及扩张使用范围。(4)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屏蔽层为半导电带绕包和铜丝编织构成,屏蔽性能优良,电能损耗低。(5)本技术所述的绝缘层为耐热硅橡胶,并在绝缘层挤包成型后采用连硫处理。耐热硅橡胶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能是缆芯导体的正常工作温度提升到190°C。(6)本技术所述的填充料为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该材料低烟无卤,阻燃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和柔软性。(7)本技术所述的隔氧层为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该材料低烟无卤,阻燃性优异,耐油性和柔软性好。(8)本技术所述的复合阻燃层为玻纤带和氢氧化镁纤维带复合,玻纤带拉力特强,易于绕包,氢氧化镁纤维带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二者复合后大大提高电缆的柔软性和阻燃性。(9)本技术所述的外护套为高阻燃橡胶,高阻燃橡胶的氧指数为46,抗撕性能达到12N/mm,远大于标准的5.0N/mm,负载条件下续燃时间I?2秒,成束燃烧炭化长度0.2米,绝缘电阻550MQ.km (20°C ),既具有非常好的防火耐火、阻燃、低烟、无卤、短续燃时间、绝缘性能等性能,在井下发生火灾情况下保证线路畅通,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能给人员逃生或系统控制赢得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动力线芯导体;2、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复合屏蔽层;5、填充料;6、监视线芯;7、内护套;8、复合阻燃层;9、第一隔氧层;10、外护套;11、组合承重芯;12、第二隔氧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包括至少一根线芯,单根线芯的结构为:包括动力线芯导体1,动力线芯导体I的外围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复合屏蔽层4 ;多根线芯绞合形成缆芯,位于缆芯中部放置有组合承重芯11,缆芯上还设置有填充料5,填充料5的外围顺序包裹有第一隔氧层9、内护套7、复合阻燃层8、第二隔氧层12以及外护套10,位于第一隔氧层9与内护套7之间间隔设置有三根监视线芯6。动力线芯导体I采用镀锡铜单丝构成的束线按照左向正规绞合构成。动力线芯导体I最外两层采用镀锡铜丝左向正规绞合构成,其余各层采用镀锡铜丝构成的束线按照左向正规绞合构成。左向正规绞合时,各层绞合的节径比分别由外层向内层依次按照10加3的规则。监视线芯6的构成分别为内向外依次包括玻璃质纤维导体、PVC套管、半导电层;与缆芯同心式绞合构成。组合承重芯11通过三根钢丝经绞合构成。节径比为40的规则,并绕包半导电带;置于缆芯中央,与之绞合成缆芯;复合屏蔽层4的内层由半导电层绕包,复合屏蔽层4的外层由铜丝编织绕包。其采用镀锡铜单丝构成的束线按照左向正规绞合构成,并绕包半导电带;与缆芯同心式绞合构成;填充料5为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内护套7采用耐热硅橡胶。复合阻燃层8的内层为玻纤带绕包构成,复合阻燃层8的外层为氢氧化镁纤维带绕包构成。外护套10为高阻燃材质构成。通过高阻燃橡胶挤包成型,再经硫化处理。第一隔氧层9和第二隔氧层12为交联低烟无卤聚乙烯材质,上述各结构层均采用常规工艺制作,包括所述的硅橡胶和高阻燃橡胶的硫化工艺及聚乙烯的交联工艺。上述各材质皆采用市售原料。动力线芯导体I采用镀锡铜单丝构成的束线按照左向正规绞合构成;束线的束绞设备及电缆的复绞设备为常规设备。监视线芯6采用常规的光纤电缆生产工艺,并在PVC套管上绕包半导电带。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线芯,单根线芯的结构为:包括动力线芯导体(1),所述动力线芯导体(1)的外围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复合屏蔽层(4);多根线芯绞合形成缆芯,位于缆芯中部放置有组合承重芯(11),所述缆芯上还设置有填充料(5),所述填充料(5)的外围顺序包裹有第一隔氧层(9)、内护套(7)、复合阻燃层(8)、第二隔氧层(12)以及外护套(10),位于第一隔氧层(9)与内护套(7)之间间隔设置有监视线芯(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线芯,单根线芯的结构为:包括动力线芯导体(1),所述动力线芯导体(I)的外围依次包裹有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复合屏蔽层(4);多根线芯绞合形成缆芯,位于缆芯中部放置有组合承重芯(11),所述缆芯上还设置有填充料(5),所述填充料(5)的外围顺序包裹有第一隔氧层(9)、内护套(7)、复合阻燃层(8)、第二隔氧层(12)以及外护套(10),位于第一隔氧层(9 )与内护套(7 )之间间隔设置有监视线芯(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导体(I)采用镀锡铜单丝构成的束线按照左向正规绞合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导体(I)最外两层采用镀锡铜丝左向正规绞合构成,其余各层采用镀锡铜丝构成的束线按照左向正规绞合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移动自承重式高阻燃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峰,潘宜鹏,刘洁,彭永领,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中冠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