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它包括十八联模、抗压试模和压块。十八联模设有十八个第一模槽;抗压试模定位放置于十八联模之上,其设有十八个第二模槽,且第二模槽与第一模槽一一对应;压块放置于抗压试模上,其包括一压块本体,该压块本体设置有十八个能分别伸入十八个第二模槽内的凸起,该凸起与第二模槽一一对应。它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十八块试验样品为一次性成型,不仅效率大大提高,且施加的成型压力相同,使得试验结果离散性减小,试验数据更加可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中规定了浸泡抗蚀性能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检验时需要成型18条试块,在成型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成型压力,拆模后分为二组进行养护。由于标准中给出的成型模具为三联模,即每次只可成型3条试块,分为6次进行成型,对6次的成型需要分别施压,难以保证6次的施压的压力和时间完全相同,加大试验结果的离散性,给试验的结果造成影响;且成型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的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十八联模(100),其设有十八个第一模槽(110);抗压试模(200),其定位放置于十八联模(100)之上,其设有十八个第二模槽(210),且第二模槽(210)与第一模槽(110)——对应;及压块(300),其放置于抗压试模(200)上,其包括一压块本体(310),该压块本体(310)设置有十八个能分别伸入十八个第二模槽(210)内的凸起(320),该凸起(320)与第二模槽(210)——对应。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十八联模(100)包括底座(120)、前端板(130)、后端板(140)、上侧板(150)、下侧板(160)、中隔板(170)和十六根隔条(180),前后二端板(130、140)、上下二侧板(150、160)、中隔板(170)和隔条(180)均放置于底座(120)之上,前后二端板(130、140)和上下二侧板(150、160)围成一中空的区域,中隔板(170)将该区域一分为二,十六根隔条(180)将二区域隔成十八个所述的第一模槽(110)。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前后二端板(130、140)均设有三个能分别与二侧板(150、160)和中隔板(170)之端部相插接配合的端槽(131、141),上下二侧板(150、160)分别设有八个沿侧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上下侧槽(151、161)且上侧槽(151)和下侧槽(161)相对布置并——对应,中隔板(170)设有能与上侧槽(151)——对应的八个第一中槽(171)和能与下侧槽(161)——对应的八个第二中槽(172),其中八根隔条(180)位于上侧板(150)和中隔板(170)之间且每一隔条(180)之二端部分别与上侧槽(151)和第一中槽(171)相紧配合,另外八根隔条(180)位于下侧板(160)和中隔板(170)之间且每一隔条(180)之二端部分别与下侧槽(161)和第二中槽(172)相紧配合。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抗压试模(200)包括一试模本体(220),试模本体(220)开设有贯穿试模本体(220)的所述的第二模槽(210),十八个第二模槽(210)设为二排且上下间隔布置,位于上排的九个第二模槽(210)与位于下排的九个第二模槽(210)—一对应。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模槽(110)与第二模槽(210)之尺寸和形状均相同。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底座(120)之下侧边设有间隔布置的二限位块(121),所述下侧板(160)靠接在二限位块(121)。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底座(120)之前后二侧部分别设有条形的一前挡板(122)和一后挡板(123),所述前端板(130)顶抵靠接在前挡板(122),所述后端板(140)顶抵靠接在后挡板(123),且前挡板(122)和后挡板(123)之高度均大于后端板(140)之高度且小于后端板(140)与抗压试模(200)高度之和。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底座(120)之前侧部还固设一螺母(124),所述前挡板(122)和前端板(130)均开设有螺孔,另设有一螺栓(190),该螺栓(190)先后穿过螺母(124)、前挡板(122)之螺孔和前端板(130)之螺孔并将螺母(124)、前挡板(122)和前端板(130)螺接在一起。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使用时,只需将抗压试模定位置于十八联模上,且第一模槽与第二模槽一一对应,再将试验样品逐个装入第一模槽和第二模槽内,再放置压块于抗压试模之上且凸起与第二模槽一一对应,对该压块施加成型压力,压完之后,撤离压块,再用直尺将抗压试模表面刮平,,一天之后,撤离抗压试模,将试验样品进行后续的试验。由于十八块试验样品为一次性成型,不仅效率大大提高,且施加的成型压力相同,使得试验结果离散性减小,试验数据更加可靠。2.十八联模通过底座、端板、侧板和中隔板、隔条插接或者紧配合进行固定,不仅拆装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小。3.底座设有限位块、前挡板和后挡板,使得端板和侧板在前后方向和向下方向进行限位。4.螺栓将螺母、前挡板和前端板螺接在一起,使得十八联模的结构更加牢固,能承受更大的成型压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十八联模的俯视示意图。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十八联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抗压试模的俯视示意图。图5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压块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至图5,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它包括十八联模100、抗压试模200和压块300。所述十八联模100,其设有十八个第一模槽110。本实施例中,所述十八联模100包括底座120、前端板130、后端板140、上侧板150、下侧板160、中隔板170和十六根隔条180。前后二端板130、140、上下二侧板150、160、中隔板170和隔条180均放置于底座120之上,前后二端板130、140和上下二侧板150、160围成一中空的区域,中隔板170将该区域一分为二,十六根隔条180将二区域隔成十八个所述的第一模槽110。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二端板130、140均设有三个能分别与二侧板150、160和中隔板170之端部相插接配合的端槽131、141,前端板130之三个端槽131上下间隔布置,上侧板150、中隔板170和下侧板160之左端部分别插入三个端槽131中且相紧配合,后端板140之三个端槽141上下间隔布置,上侧板150、中隔板170和下侧板160之右端部分别插入三个端槽141中且相紧配合。所述上下二侧板150、160分别设有八个沿侧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上下侧槽151、161且上侧槽151和下侧槽161相对布置并对应。所述中隔板170设有能与上侧槽151 —一对应的八个第一中槽171和能与下侧槽161——对应的八个第二中槽172,其中八根隔条180位于上侧板150和中隔板170之间且每一隔条180之二端部分别与上侧槽151和第一中槽171相紧配合,另外八根隔条180位于下侧板160和中隔板170之间且每一隔条180之二端部分别与下侧槽161和第二中槽172相紧配合。也即,该十六根隔条180将端板、侧板和中隔板围成的区域分隔成十八个第一模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十八联模(100),其设有十八个第一模槽(110);?抗压试模(200),其定位放置于十八联模(100)之上,其设有十八个第二模槽(210),且第二模槽(210)与第一模槽(110)一一对应;及?压块(300),其放置于抗压试模(200)上,其包括一压块本体(310),该压块本体(310)设置有十八个能分别伸入十八个第二模槽(210)内的凸起(320),该凸起(320)与第二模槽(210)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十八联模(100),其设有十八个第一模槽(110); 抗压试模(200),其定位放置于十八联模(100)之上,其设有十八个第二模槽(210),且第二模槽(210)与第一模槽(110)—一对应;及 压块(300),其放置于抗压试模(200)上,其包括一压块本体(310),该压块本体(310)设置有十八个能分别伸入十八个第二模槽(210)内的凸起(320),该凸起(320)与第二模槽(210)——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八联模(100)包括底座(120)、前端板(130)、后端板(140)、上侧板(150)、下侧板(160)、中隔板(170)和十六根隔条(180),前后二端板(130、140)、上下二侧板(150、160)、中隔板(170)和隔条(180)均放置于底座(120)之上,前后二端板(130、140)和上下二侧板(150,160)围成一中空的区域,中隔板(170)将该区域一分为二,十六根隔条(180)将二区域隔成十八个所述的第一模槽(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前后二端板(130、140)均设有三个能分别与二侧板(150、160)和中隔板(170)之端部相插接配合的端槽(131、141),上下二侧板(150、160)分别设有八个沿侧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上下侧槽(151、161)且上侧槽(151)和下侧槽(161)相对布置并对应,中隔板(170)设有能与上侧槽(151)——对应的八个第一中槽(171)和能与下侧槽(161)——对应的八个第二中槽(172),其中八根隔条(180)位于上侧板(150)和中隔板(170)之间且每一隔条(180)之二端部分 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茜,徐仁崇,苏艺凡,刘光锐,龚明子,曾冲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润锦龙建材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