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粘贴装置以及粘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6939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03:35
薄片粘贴装置(10)构成为具备:被设置成能够保持粘贴片(S)的保持单元(13);以及将粘贴片(S)粘贴到被粘附体(W)的被粘附面(WO)上的粘贴单元(12)。粘贴单元(12)具有:第1粘贴部(15),将保持单元(13)保持的粘贴片(S)的一部分按压粘贴到第1粘贴面;以及第2粘贴部(16),将利用第1粘贴部(15)进行粘贴后残留的粘贴片(S)部分按压粘贴到第2粘贴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将粘贴片粘贴到被粘附面上的。
技术介绍
以往,已有用于将粘贴片粘贴到不平滑的被粘附面上的薄片粘贴装置,作为这种薄片粘贴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已有公开。专利文献I的薄片粘贴装置,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在保持标签等粘贴片的同时,可根据被粘附体的被粘附面的形状进行弹性变形,将粘贴片粘贴时,弹性部件一边变形一边对粘贴片施加按压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 - 286928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粘贴装置中,如图7所示,即使用弹性部件50按压粘贴片S,在被粘附体W上的突状部WA的外侧,弹性部件50不能够对粘贴片S的端部区域施加足够的按压力,所以粘贴片S的端部区域不被粘贴到侧面W4,出现粘贴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粘贴片的粘贴残留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薄片粘贴装置,将粘贴片粘贴到具备第I粘贴面以及第2粘贴面的被粘附面上,所述粘贴片在基片的一侧的面上具备粘合剂层,所述薄片粘贴装置具备:被设置成能够保持所述粘贴片的保持单元;以及将所述粘贴片按压粘贴到被粘附面上的粘贴单元,所述粘贴单元具备:第I粘贴部,能够将被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粘贴片的一部分按压粘贴到第I粘贴面;以及第2粘贴部,能够将利用所述第I粘贴部进行粘贴后残留的粘贴片部分按压粘贴到第2粘贴面。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粘贴片在粘合剂层上临时粘贴有剥离片,所述保持单元被设置成能够对所述剥离片被部分地剥离了的状态的粘贴片进行保持。另外,所述第2粘贴部被设置成,能够将从粘贴片部分地剥离了的状态的剥离片逐步剥离的同时,将粘贴片按压粘贴到所述第2粘贴面。此外,所述保持单元具备痕迹赋予部,该痕迹赋予部将被临时粘贴在所要保持的粘贴片上的剥离片折弯而对该该剥离片赋予折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薄片粘贴方法,将粘贴片粘贴到具备第I粘贴面以及第2粘贴面的被粘附面上,所述粘贴片在基片的一侧的面上具备粘合剂层,所述薄片粘贴方法包括:保持所述粘贴片的工序;将被保持的所述粘贴片的一部分按压粘贴到第I粘贴面的工序;以及将在上述工序中进行粘贴后残留的所述粘贴片部分按压粘贴到第2粘贴面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利用第I粘贴部将粘贴片的一部分按压粘贴到第I粘贴面之后,利用第2粘贴部将粘贴残留的粘贴片部分按压粘贴到第2粘贴面。因此,即使通过基于第I粘贴部的粘贴而在粘贴片上存在粘贴残留部,也能够利用第2粘贴部将该粘贴残留的区域粘贴,能够防止生成粘贴残留。另外,保持单元能够将剥离片被部分地剥离了的状态的粘贴片保持,所以所要粘贴的粘贴片的样式增加,通用性增加。此外,能够利用第2粘贴部在一边将剥离片剥离一边进行粘贴,所以能够避免在利用第2粘贴部进行粘贴前,粘贴片被粘贴到不希望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发生例如在粘贴片上广生裙皱或者在粘贴片与被粘附体之间混入气泡的粘贴不良。另外,在保持单元具有痕迹赋予部的情况下,能够简单且以短时间对剥离片赋予折痕,另外,能够将折弯位置保持恒定,能够稳定地进行剥离片的剥离以及粘贴片的粘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薄片粘贴装置的概要主视图。图2是所述薄片粘贴装置的概要侧视图。图3是所述薄片粘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图4 (A)?(C)是粘贴片的粘贴要领的说明图。图5 (A)以及(B)是粘贴片的粘贴要领的说明图。图6是粘贴片的粘贴要领的说明图。图7是现有例的粘贴片的粘贴要领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薄片粘贴装置;12粘贴单元;13保持单元;15第I粘贴部;16第2粘贴部;32夹持部件(痕迹赋予部);AD粘合剂层;BS基片;RL剥离片;RL1狭缝;S粘贴片;胃被粘附体;WO被粘附面;WA突状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本说明书中表示方向或位置的术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图1为基准,“前”表示该图的跟前侧,“后”表示该图1的进深侧,“左”、“右”、“上”、“下”也同样是以从正面观看的情况为基准。在图1?图3中,薄片粘贴装置10被并列设置在将被粘附体W固定的固定台B的上方。薄片粘贴装置10构成为具备:粘贴单元12,将粘贴片S粘贴到被粘附体W的被粘附面WO上;保持单元13,设置于该粘贴单元12,将粘贴片S保持;以及移动单元14,被设置成能够使粘贴单元12以及被粘附体W相对移动。粘贴片S具备基片BS和设置在该基片BS的一侧的面上的粘合剂层AD,在该粘合剂层AD上临时粘贴有剥离片RL。在剥离片RL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RL1,剥离片RL能够通过该狭缝RLl而被左右分割。所述被粘附体W具备:位于上表面侧的主面Wl ;与该主两Wl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内侧面W2 ;从各个内侧面W2分别在左右方向上连接的顶面W3 ;以及从各个顶面W3分别朝下方向连接的外侧面W4,由内侧面W2和顶面W3和外侧面W4的上方的一部分形成突状部W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面W1、各个内侧面W2、各个顶面W3以及各个外侧面W4被作为被粘附面WO。所述粘贴单元12具备:第I粘贴部15,将粘贴片按压粘贴到由主面Wl以及突状部WA的表面构成的第I粘贴面;第2粘贴部16,将粘贴片S的粘贴残留部粘贴到第2粘贴面,该第2粘贴面位于外侧面W4的突状部WA的外侧表面的下方;以及切换单元18,对第I粘贴部15以及第2粘贴部16进行支承,能够切换第I粘贴部15以及第2粘贴部16的朝向。所述第I粘贴部15具备: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23,由发泡聚氨酯、橡胶、合成树脂等构成;以及从正面观看时为向下的U字型的支承体24,从上方支承弹性部件23,并且被安装到切换单元18上。弹性部件23的下表面的左右宽度被设定成比主面Wl的左右宽度稍小且比顶面W3的左右宽度大。所述第2粘贴部16具备:一对按压面部26 ;以及连结面部27,将一对按压面部26连结,被安装在切换单元18上。各个按压面部26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与被粘附体W的各个侧面W3的距离大致相同。所述切换单元18具备:从侧面观看时为朝向的U字型的支架29,被支承在后述的直动电动机20的输出轴上;被设置在支架29上的作为驱动装置的转动电动机M ;以及旋转体30,通过联接器35以及轴34被连结在该转动电动机M的输出轴上,且被设置成可旋转,在旋转体30上安装有第I粘贴部15以及第2粘贴部16。所述保持单元13具备:板状的夹持部件32,分别设置在支承体24的左右两面,该夹持部件3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铰链部33,被安装在各个夹持部件32的上方,被设置成能够使夹持部件32的下部向左右方向摇动;以及弹压单元,由未予图示的弹簧、橡胶等构成,以使夹持部件32的下部靠近支承体24的方式进行弹压。由此,粘贴片S的左右两端侧被夹持在支承体24和夹持部件32之间而能够被保持。另外,夹持部件32构成剥离片RL的痕迹赋予部,如图4 (A)的双点划线所示,从狭缝RLl将临时粘贴在被保持的粘贴片S上的剥离片RL剥离,在夹持部件32的下部进行折弯,从而能够对剥离片RL赋予折痕。所述移动单元14具备:作为驱动装置的直动电动机20,从上方支承切换单元18,能够使粘贴单元1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对粘贴片S施加按压力;以及作为驱动装置的直动电动机21,从左侧支承该直动电动机20,能够使该直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粘贴装置,将粘贴片粘贴到具备第1粘贴面以及第2粘贴面的被粘附面上,所述薄片粘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片在基片的一侧的面上具备粘合剂层,所述薄片粘贴装置具备:被设置成能够保持所述粘贴片的保持单元;以及将所述粘贴片按压粘贴到被粘附面上的粘贴单元,所述粘贴单元具备:第1粘贴部,能够将被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粘贴片的一部分按压粘贴到第1粘贴面;以及第2粘贴部,能够将利用所述第1粘贴部进行粘贴后残留的粘贴片部分按压粘贴到第2粘贴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7.01 JP 2011-1471841.一种薄片粘贴装置,将粘贴片粘贴到具备第I粘贴面以及第2粘贴面的被粘附面上,所述薄片粘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粘贴片在基片的一侧的面上具备粘合剂层, 所述薄片粘贴装置具备:被设置成能够保持所述粘贴片的保持单元;以及将所述粘贴片按压粘贴到被粘附面上的粘贴单元, 所述粘贴单元具备:第I粘贴部,能够将被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粘贴片的一部分按压粘贴到第I粘贴面;以及第2粘贴部,能够将利用所述第I粘贴部进行粘贴后残留的粘贴片部分按压粘贴到第2粘贴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贴片在粘合剂层上临时粘贴有剥尚片, 所述保持单元被设置成能够对所述剥离片被部分地剥离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口阳平高桥耕作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