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6467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水检测之前,将接触池的进水廊道设计为包括顺序连接在二沉池汇流井和接触池之间的第一进水廊道和第二进水廊道,将所述第二进水廊道和第一进水廊道折向相连,且第二进水廊道宽度大于第一进水廊道宽度;并在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设置除泡机构进行除泡。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对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而是以消除泡沫的方式避免泡沫对检测的影响,能够以较小的成本,降低接触池出水检测参数,同时提高出水指标检测精度和可靠性,提高检测达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接触池出水检测技术,尤其是一种能够提高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接触池,又名接触消毒池,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经二沉池沉淀后到外排之前的一道用于加液氯进行消毒反应的池子。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完毕的污水,其能够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称为中水,可以外排或者进行再利用。故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时均需要进行检测,判断出水ss指标(悬浮固体含量)、色度浊度等能否达到要求。在夏天进水量加大的情况下,常常会造成出水ss指标和色度浊度指标超标,为了降低出水SS指标,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靠加大生物反应池,沉淀池等处理工序中的处理效果;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小的成本,降低接触池出水检测参数,提高出水指标检测精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其特征在于,在出水检测之前,将接触池的进水廊道设计为包括顺序连接在二沉池汇流井和接触池之间的第一进水廊道和第二进水廊道,将所述第二进水廊道和第一进水廊道折向相连,且第二进水廊道宽度大于第一进水廊道宽度;并在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设置除泡机构进行除泡。 申请人:研究分析发现,夏天阶段,污水泡沫量非常大,进一步分析污水泡沫包括生物泡沫和物理泡沫,生物泡沫主要由丝状菌残体以及少量絮凝沉降性能差的死泥残体微粒产生,物理泡沫主要是水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扰动跌水等原因产生。由于污水行业ss测定是采用过滤称重的方式测量,故其中生物泡沫会影响SS指标大小;同时泡沫微粒混杂在水中,会造成色度浊度的加大;导致了检测可靠性差,检测指标不准确,容易超标。故 申请人:将接触池的进水廊道设计为折向相连的第二进水廊道和第一进水廊道,且第二进水廊道宽度大于第一进水廊道宽度。这样,两个进水廊道折向相连,可以更好地消能,同时第二进水廊道宽度更大,故水流进入第二廊道后水速放缓,避免水流过急而产生新的气泡;同时可以更好的保证接触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避免水流过急对接触池的影响,确保消毒效果,提高最终检测通过率。同时,在并在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设置除泡机构进行除泡;避免了泡沫对检测的影响,进而达到了降低接触池出水检测参数,提高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和可靠性的效果O作为优化,所述除泡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宽度方向廊道壁上的水管,水管上顺第二进水廊道水流方向斜向下设置有一排出水喷嘴,水管和中水管道系统相连;还包括位于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口处的消能挡板,所述消能挡板竖向下部没入水面并位于进水口过流断面的上半部位置,消能挡板上均匀分布有过流孔;使用时,消能挡板用于消能和减缓水速并使得消能挡板后续的水流从下往上涌动,使水流深处隐藏的泡沫上浮出水面并被水管射出的水流打破,确保更好的除泡效果。这样,消能挡板可以更好地消能以减缓水速;同时消能挡板的布置位置,使得消能挡板后续的水流呈现从下往上涌动的特点,避免由于第二进水廊道变宽并折向后在其进水处产生跌流和漩涡而席卷入空气产生气泡。同时,消能挡板使得后续水流从下往上涌动后,会使得水流深处隐藏的泡沫上浮出水面并被水管射出的水流打破,确保更好的除泡效果;进而降低接触池出水检测参数,使其能够更好地达标。作为优化,进一步在接触池的第一进水廊道中设置悬浮除泡装置以消除进水水流中泡沫;所述悬浮除泡装置,包括一个整体呈矩形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宽度和第一进水廊道宽度匹配且四角靠下端固定的浮子支撑浮于水面,支撑框架通过固定绳系在第一进水廊道的廊道壁上,支撑框架迎着水流方向的前端横向设置有一个除泡刷,除泡刷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框架上,除泡刷下部的刷毛浸入水面下,除泡刷上部的刷毛露出水面;悬浮除泡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后端的一个双层钢丝网,所述双层钢丝网下半部斜向前浸入水面下方;悬浮除泡装置使用时除泡刷用于初步打碎水面泡沫并带动水底泡沫上浮,双层钢丝网用于拦截聚集剩余泡沫并在一段时间集满之后,由人工打捞清理。这样优化后,采用的悬浮除泡装置使用时,水流冲击除泡刷旋转,这样,除泡刷可以将水流表面的泡沫打散,初步消除泡沫;部分未被除泡刷打碎的泡沫以及部分被除泡刷旋转的水流带动从水流下部上浮到水面的泡沫均被钢丝网拦截聚集,当一段时间集满之后,可以人工打捞清理,更好地提高了除泡效果。其中,钢丝网采用双层且下部向前倾斜设置,可以提高对泡沫的聚集效果以及便于打捞时泡沫附着在钢丝网上,方便打捞清理。钢丝网采用80目左右的钢丝网,可较好地确保聚集效果。故优化后,极大地提高了除泡效果,确保了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无需对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而是以消除泡沫的方式避免泡沫对检测的影响,能够以较小的成本,降低接触池出水检测参数,同时提高出水指标检测精度和可罪性,提闻检测达标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时采用的除泡系统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图1的A-A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种提高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的方法,其改进在于,在出水检测之前,将接触池的进水廊道设计为带有除泡系统的进水廊道,以消除泡沫,进而避免泡沫对出水指标检测过程的影响,以降低检测参数并提高检测准确性。其中除泡系统如下图1和图2所示,包括顺序连接在二沉池汇流井和接触池之间的第一进水廊道I和第二进水廊道2,所述第一进水廊道I内设置有悬浮除泡装置,所述第二进水廊道2进水处设置有除泡机构;所述悬浮除泡装置包括一个整体呈矩形的支撑框架3,支撑框架3宽度和第一进水廊道宽度匹配且四角靠下端固定的浮子4支撑浮于水面,支撑框架通过固定绳系在第一进水廊道的廊道壁上,支撑框架3迎着水流方向的前端横向设置有一个除泡刷5,除泡刷5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框架3上,除泡刷5下部的刷毛浸入水面下,除泡刷5上部的刷毛露出水面;所述除泡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宽度方向廊道壁上的水管6,水管6上顺第二进水廊道水流方向斜向下设置有一排出水喷嘴10,水管6和中水管道系统相连。所述悬浮除泡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框架3后端的一个双层钢丝网7,所述双层钢丝网7下半部斜向前浸入水面下方。所述第二进水廊道2和第一进水廊道I折向相连,且第二进水廊道2宽度大于第一进水廊道宽度。所述除泡机构中,还包括位于第二进水廊道2进水口处的消能挡板8,所述消能挡板8下部没入水面并位于进水口过流断面的上半部位置,消能挡板8上均匀分布有过流孔9。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除泡系统使用时,水流先在第一进水廊道中流经除泡刷,除泡刷旋转将水面的泡沫打碎,同时带动水流将水流下部的泡沫向上浮处水面,并连同部分未被打碎的泡沫一起被双层钢丝网拦截。1-2天积满后,人工打捞清理,具体实施时,钢丝网采用80目左右的钢丝网,可较好地确保聚集效果。水流继续流入第二进水廊道,第二进水廊道折向设置且宽度更大,故可以很好地消能减速,避免新气泡产生。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设置了包括水管和消能挡板的除泡机构,其中设置的消能挡板可以更好地消能以减缓水速;同时消能挡板的布置位置,使得消能挡板后续的水流呈现从下往上涌动的特点,避免由于第二进水廊道变宽并折向后在其进水处产生跌流和漩涡而席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水检测之前,将接触池的进水廊道设计为包括顺序连接在二沉池汇流井和接触池之间的第一进水廊道和第二进水廊道,将所述第二进水廊道和第一进水廊道折向相连,且第二进水廊道宽度大于第一进水廊道宽度;并在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设置除泡机构进行除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水检测之前,将接触池的进水廊道设计为包括顺序连接在二沉池汇流井和接触池之间的第一进水廊道和第二进水廊道,将所述第二进水廊道和第一进水廊道折向相连,且第二进水廊道宽度大于第一进水廊道宽度;并在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设置除泡机构进行除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接触池出水指标检测准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泡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处宽度方向廊道壁上的水管,水管上顺第二进水廊道水流方向斜向下设置有一排出水喷嘴,水管和中水管道系统相连;还包括位于第二进水廊道进水口处的消能挡板,所述消能挡板竖向下部没入水面并位于进水口过流断面的上半部位置,消能挡板上均匀分布有过流孔;使用时,消能挡板用于消能和减缓水速并使得消能挡板后续的水流从下往上涌动,使水流深处隐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子山杜宇麟张斌峰张琨姜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渝西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