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遮阳卷帘一体化节能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62812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遮阳卷帘一体化节能窗,包括窗框、窗玻璃,窗玻璃由一组真空玻璃组件和一块内窗玻璃组成,真空玻璃组件上方设置有遮阳卷帘装置,遮阳卷帘装置包括卷轴、卷绕在卷轴上的遮阳卷帘、卷帘收放机构,遮阳卷帘在一组真空玻璃组件和一块内窗玻璃之间收放,卷帘收放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卷轴两端的尾插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在遮阳卷帘一侧设置隔条和另一侧设置导向隔条,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上卷绕有拉绳,拉绳的一端设置磁控装置,尾插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上分别装有轴承,轴承分别设置在左、右端板内,左、右端板分别和隔条及导向隔条连接。把遮阳卷帘内置安装在真空玻璃组件与窗玻璃之间,构成一体化建筑节能窗;在室内通过装拆窗玻璃,安全实现内置遮阳卷帘的安装、维护、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遮阳卷帘一体化节能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建筑节能窗。
技术介绍
建筑节能门窗开发不断深化,各项节能指标不断提高,为适应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发展的需要,遮阳门窗一体化节能门窗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中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是应用比较多的一种产品形式。经几年推广应用发现,该产品存在较多缺陷,一是百叶帘装在中空玻璃窗内不能拆卸维修,一旦损坏只能将百叶帘连同玻璃一起更换;二是百叶帘收卷后叠置在窗户上方,影响了窗户的采光量;三是百叶帘的隔热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遮阳一体化节能门窗,保温隔热、抗风压性能强,及安装、使用时安全可靠,提高遮阳卷帘收存时的最大釆光量,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对冬天的采光需求、方便安全装拆,解决售后服务中高层楼宇普遍存在的维修、保养难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遮阳卷帘一体化节能窗,包括窗框、窗玻璃,窗玻璃由一组真空玻璃组件和一块内窗玻璃组成,真空玻璃组件上方设置有遮阳卷帘装置,遮阳卷帘装置包括卷轴、卷绕在卷轴上的遮阳卷帘、卷帘收放机构,遮阳卷帘在一组真空玻璃组件和一块内窗玻璃之间收放,卷帘收放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卷轴两端的尾插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在遮阳卷帘一侧设置隔条和另一侧设置导向隔条,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上卷绕有绕线拉绳,绕线拉绳的一端设置磁控装置,尾插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上分别装有轴承,轴承分别设置在左、右端板内,左、右端板分别和隔条及导向隔条连接。卷轴的外圈设置有卷帘罩壳。磁控装置为过桥、设置在导向隔条内的内磁滑轮,在导向隔条外的磁控手把,绕线拉绳的一端穿过过桥绕过内磁滑轮后,端头固定在过桥上,在导向隔条外的磁控手把与内磁滑轮相吸引在导向隔条、内窗玻璃外的玻璃平面上沿手把滑槽滑动。。窗框靠外侧的一面有靠山面,真空玻璃组件靠在靠山面上,靠内侧的一面为敞开面,内窗玻璃设置在内侧面,内窗玻璃上设置密封条和室内玻璃压条。有益效果: 1.把遮阳卷帘内置安装在真空玻璃组件与窗玻璃之间,通过室内玻璃压条、玻璃密封带将玻璃紧密固定在断桥隔热窗型材中间,构成一体化建筑节能窗; 2.在室内通过装拆窗玻璃,安全实现内置遮阳卷帘的安装、维护、保养; 3.真空玻璃组件中,将中间一块玻璃降低,留出内置卷帘构件的空间,巧妙解决内置构件的紧凑合理位置;4.与目前工程上部分应用的内置百页窗相比,相同窗面积,采用相似结构的断桥隔热窗型材,本专利技术可增加玻璃采光面积> 3% ; 5.绕线盘尾插上的拉绳通过过桥直接与磁控系统连接,推动磁控手把作上下运动,即能使遮阳卷帘作收放动作; 6.导向隔条与隔条使真空玻璃组件与窗玻璃之间保持等距;导向隔条与隔条又分别与隔条盖板配合,加上上盖形成完整的玻璃卷帘组合体。本专利技术属建筑内置卷帘遮阳一体化窗,适用于高层外窗,性能指标优于其它形式遮阳门窗。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仅有3.5cm的空间能收卷2m多高的织物遮阳卷帘,而不改变原有隔热窗铝型材尺寸,不会减小窗玻璃在高度上的采光面,优于目前任何形式的遮阳一体化节能窗所能够达到如此紧密且灵活操作的程度。本专利技术突出的优点是其可拆性。解決了目前内置遮阳一体化产品在安装、维修、保养等环节中的一大难题,实现了建筑遮阳一体化节能门窗能够像普通门窗一样应用在高层建筑外门窗上,并能对高层门窗如平房门窗一样十分方便地完全在室内装拆進行维修、养护、或更换零部件等等作业,这是目前任何一种建筑外遮阳产品还不能实现的操作,因而使门窗外遮阳节能产品在高层建筑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或有的产品如中空内置百叶帘也有遮阳功能,但就是不可拆,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一旦需要保养、维修遮阳部分出现的问题,只能连同内外玻璃一起整体更换了之。本专利技术以更合理的结构形式,达到提高节能效果、实用方便、是性价比更高的新颖节能门窗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成部位轴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置遮阳卷帘窗主视图; 图3-1是图2中的A— A向遮阳卷帘剖视图; 图3-2是图3-1中C一C向磁控拉绳剖视图; 图4-1是图2中的B— B向隔条、导向隔条位置剖视图; 图4_2是图4_1中D —D向面料收卷首I]视图; 图5是真空玻璃组件端面示意图。图中:I一真空玻璃组件,2—左端板,3—轴承,4一尾插,5—卷轴,6—上盖,7一卷帘罩壳,8—卷绕盘尾插,9一右端盖,10—隔条盖,11 一过桥,12—拉绳,13 —内磁滑轮,14 一磁控手把,15—窗玻璃,16—导向隔条,17—遮阳卷帘,18—底条堵头,19一底条,20—隔条,21—手把滑槽,22—室内玻璃压条,23—断桥隔热窗型材,24—玻璃密封带,25—角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内置遮阳卷帘一体化节能窗,包括窗框、窗玻璃,窗玻璃由一组真空玻璃组件I和一块内窗玻璃15组成,真空玻璃组件上方设置有遮阳卷帘装置,遮阳卷帘装置包括卷轴5、卷绕在卷轴5上的遮阳卷帘17、卷帘收放机构,遮阳卷帘17在一组真空玻璃组件I和一块窗玻璃15之间收放,卷帘收放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卷轴5两端的尾插4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在遮阳卷帘17—侧设置隔条20和另一侧设置导向隔条16,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上卷绕有绕线拉绳12,绕线拉绳12的一端设置磁控装置,尾插4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上分别装有轴承3,轴承3分别设置在左、右端板2、9内,左、右端板2、9分别和隔条20及导向隔条16连接。卷轴5的外圈设置有卷帘罩壳7。磁控装置为过桥11、设置在导向隔条16内的内磁滑轮13,在导向隔条16外的磁控手把14,绕线拉绳12的一端穿过过桥11绕过内磁滑轮13后,端头固定在过桥11上,在导向隔条16、窗玻璃15外的磁控手把14与内磁滑轮13相吸引,磁控手把14在窗玻璃15平面上沿手把滑槽21上滑动,带动收放卷帘。窗框靠外侧的一面有靠山面,真空玻璃组件I靠在靠山面上,靠内侧的一面为敞开面,内窗玻璃15设置在内侧面,内窗玻璃15上设置密封条24和室内玻璃压条22。玻璃周边及卷帘罩壳顶部由上盖6、隔条盖10包封。上盖6、隔条盖10与卷帘罩壳7、隔条20、导向隔条16相配合形成遮阳卷帘装置的组装件整体。将组装件嵌入相应尺寸的窗框内,窗框由断桥隔热窗型材23按实际尺寸加工成形。使用时,手动操纵磁控手把14沿手把滑槽21徐徐上推或下拉,因磁铁相吸带动内窗玻璃15里面装在导向隔条16内的内磁滑轮13同时上下滑动。内磁滑轮13上绕有拉绳12,拉绳12 —头固定在过桥11的面板上,另一头则通过过桥11,卷绕在卷绕盘尾插8上。卷绕盘尾插8装有轴承3,轴承3与右端盖9上的轴相配,卷绕盘尾插8另一端套有卷轴5,卷轴5另一端套在尾插4上,同样尾插4与轴承5、左端板2相配,卷轴5上卷有遮阳卷帘17 ;遮阳卷帘17下端连有底条19,使遮阳卷帘17在收放过程中更好地保持面料平整、挺括,底条19的自重也使卷帘下放更顺畅;底条19两端装有底条堵头18,防止底条19收放中可能与遮阳卷帘17引起错位。使所组成的遮阳卷帘收卷部件,安装在卷帘罩壳7型腔内,卷帘罩壳7两端又分别与左端板2、右端盖9形成传动机构,实现轻松收卷。本专利技术窗采光由真空玻璃组件I与内窗玻璃15通过导向隔条16、隔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遮阳卷帘一体化节能窗,包括窗框、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玻璃由一组真空玻璃组件(1)和一块内窗玻璃(15)组成,真空玻璃组件上方设置有遮阳卷帘装置,遮阳卷帘装置包括卷轴(5)、卷绕在卷轴(5)上的遮阳面料(17)、卷帘收放机构,所述遮阳面料(17)在一组真空玻璃组件(1)和一块内窗玻璃(15)之间收放,卷帘收放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卷轴(5)两端的尾插(4)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在遮阳面料(17)一侧设置隔条(20)和另一侧设置导向隔条(16),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上卷绕有拉绳(12),拉绳(12)的一端设置磁控装置,尾插(4)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上分别装有轴承(3),轴承(3)分别设置在左、右端板(2、9)内,左、右端板(2、9)分别和隔条(20)及导向隔条(1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遮阳卷帘一体化节能窗,包括窗框、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玻璃由一组真空玻璃组件(I)和一块内窗玻璃(15)组成,真空玻璃组件上方设置有遮阳卷帘装置,遮阳卷帘装置包括卷轴(5)、卷绕在卷轴(5)上的遮阳面料(17)、卷帘收放机构,所述遮阳面料(17)在一组真空玻璃组件(I)和一块内窗玻璃(15)之间收放,卷帘收放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卷轴(5)两端的尾插(4)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在遮阳面料(17) —侧设置隔条(20)和另一侧设置导向隔条(16),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上卷绕有拉绳(12),拉绳(12)的一端设置磁控装置,尾插(4)和带有绕线轮的卷绕盘尾插(8)上分别装有轴承(3),轴承(3)分别设置在左、右端板(2、9)内,左、右端板(2、9)分别和隔条(20)及导向隔条(1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丕忻金树中朱燕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纵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