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水保温剂及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所述冶炼方法包括将含钒钛铁矿在高炉冶炼得到含钒钛铁水,并在高炉出铁过程中,将铁水保温剂随铁水流加入至承装所述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中进行保温;其中,所述铁水保温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5~55%的SiO2、10~20%的Al2O3、10~15%的固定C、8~15%的CaO、5~20%的FeO、不大于0.10%的S、不大于0.10%的P以及不大于5.0%的H2O。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影响铁水质量、生产节奏及生产组织的前提下,降低铁水运输过程的温降,提高铁水进入脱硫站的温度,为后步工序拥有充足的热源提供了保障,同时降低炼钢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减少铁水温降的铁水保温剂,以及在含钒钛铁矿冶炼过程中使用该铁水保温剂对含钒钛铁水进行保温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高炉炼铁普遍采用铁水罐运送铁水,铁水罐由于保温效果差,铁水直接和空气接触,曝露面积较大。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向铁水中加入碳化稻壳、蛭石、覆盖剂对铁水进行保温,但是上述方法保温效果欠佳,对环境污染较大,铁水温降低速率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高炉出铁后对铁水进行保温的保温剂和保温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所述冶炼方法包括将含钒钛铁矿在高炉中冶炼得到含钒钛铁水,并在高炉出铁过程中,将铁水保温剂随铁水流加入至承装所述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中进行保温;其中,所述铁水保温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5~55%的Si02、10~20%的Al203、10~15%的固定C、8~15%的CaO、5~20%的FeO、不大于0.10%的S、不大于0.10%的P以及不大于5.0%的H20。根据本专利技术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承装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中含钒钛铁水装入量达到其容量的20~40%时,开始加入所述铁水保温剂,并在所述承装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中含钒钛铁水装入量达到其容量的70~90%时完成所述铁水保温剂的加入。根据本专利技术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铁水保温剂的加入量为0.5~lKg/t铁水。根据本专利技术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铁水保温剂的粒度不大于3mm ο根据本专利技术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按重量百分比计,粒度不大于Imm的所述铁水保温剂占85%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装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为铁水罐。根据本专利技术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含钒钛铁水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C:3.9 ~4.8%、Mn:0.15 ~0.35%、V:0.25 ~0.40%、Si:0.10 ~0.25%、S:0.05~0.16%、P:0.05~0.16%,T1:0.08~0.23%,其余为铁,并且含钒钛铁水中各成分的含量之和为100%,所述含钒钛铁水温度为1330~1410°C。根据本专利技术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高炉冶炼的高炉渣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Ca015 ~30%、FeO ≤ 5%、Mg05 ~10%、Si022 5 ~35%、Ti0215 ~30%和 Al2O3IO ~20%。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铁水保温剂。所述铁水保温剂用于对含钒钛铁水进行保温,所述铁水保温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5~55%的Si02、10~20%的Al2O3UO~15%的固定C、8~15%的Ca0、5~20%的FeO、不大于0.10%的S、不大于0.10%的P以及不大于 5.0% 的 H2O。根据本专利技术铁水保温剂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铁水保温剂的粒度不大于3mm。根据本专利技术铁水保温剂的一个实施例,按重量百分比计,粒度不大于Imm的所述铁水保温剂占85%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在不影响铁水质量和不改变冶炼流程的情况下对含钒钛铁水进行保温,提高了铁水进入脱硫站的温度,为后步工序拥有充足的热源提供了保障,同时降低了炼钢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含钒钛铁水的冶炼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铁水保温剂及含fL钛铁矿的冶炼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包括将含钒钛铁矿在高炉冶炼得到含钒钛铁水,并在高炉出铁过程中,将铁水保温剂随铁水流加入至承装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例如,铁水罐)中进行保温。通常,高炉出铁后,采用铁水罐将该含钒钛铁水转运至下一工序(例如,脱硫站),由于转运距离和铁水罐保温效果不好,含钒钛铁水温降大,影响后续工序(例如铁水脱硫、提钥;)。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含fL钛铁水出铁至铁水罐的过程中将特制的铁水保温剂随铁水流加入到铁水罐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其中,所采用的铁水保温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5~55%的Si02、10~20%的Al2O3UO~15%的固定C、8~15%的Ca0、5~20%的FeO、不大于0.10%的S、不大于0.10%的P以及不大于5.0%的H20。铁水保温剂在随铁水流加入至铁水罐的过程中,吸收铁水中的热量后熔化,并且与铁水所携带的高炉渣反应生成复合保温层(包括钙钛矿、钛辉石等物质),并且具有上述组分的铁水保温剂通过控制Si02、Al203、Ca0、Fe0的合理配比,可使保温层的效果更好,若各组分配比不在上述范围(例如配比过小或者过大),均会使生成保温层的效果较差,导致铁水保温效果较差。另外,固定碳的加入主要是使渣层中用一定量的碳,防止高温条件下将铁水吸氧,同时由于碳燃烧可以产生热量,对铁水有温度补偿的效果,若固定碳含量过低,则温度补偿效果不佳,碳含量过高,则使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对于S、P的控制主要是基于不影响铁水成本而设定的,若保温剂S、P含量较高,则会使铁水增硫、增磷较多,引起后步炼钢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对于水分含量的限制是基于安全性能考虑的。若水分含量过高,则铁水保温剂加入到铁水中时,易发生爆炸等现象。进一步地,铁水保温剂的粒度不大于3mm,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铁水保温剂中粒度不大于Imm的比例在85%以上。铁水保温剂粒度< Imm时熔化效果最好,当铁水保温剂粒度> 3mm时,熔化效果较差,导致保温层的形成效果较差。当保温剂中粒度不大于Imm的比例在85%以上时,保温剂的熔化效果较好,能很好地形成保温渣层,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铁水保温剂加入时机的选择是基于与高炉渣反应生成保温层的效果来考虑的:若铁水保温剂在出铁前加入到铁水罐中,当铁水冲入铁水罐后,铁水保温剂将全部浮至铁水表面,不能完全熔化而与进入铁水的高炉渣反应生成保温层;若出铁结束后加入保温剂,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且更为严重;因此保温剂需要在上述特定地时段内加入。另外,若将保温剂直接加入至铁水罐内而不随铁水流加入,由于高炉铁水出铁时间较长,铁水表面的高炉渣很快受冷转变为固态,保温剂加入到铁水罐内后,无法与铁水罐铁水表面高炉渣反应,不能生成较好的包保温层。因此,保温剂需要在在铁水流的混冲搅拌下加入到铁水中,才能能达到很好的熔化效果,且生成保温层的效果较好。优选地,当铁水罐中含钒钛铁水装入量达到铁水罐容量的20~40%时,开始加入所述铁水保温剂,并在铁水罐中含钒钛铁水装入量达到铁水罐容量的70~90%时完成所述铁水保温剂的加入。进一步地,铁水保温剂的加入量为0.5~11^八铁水。当保温剂的加入量小于0.5Kg/ ^时,由于量不够,一次生成保温层的效果较差,若大于lKg/twk,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造成成本上升。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铁水保温剂对含钒钛铁水进行保温的工艺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冶炼方法包括将含钒钛铁矿在高炉冶炼得到含钒钛铁水,并在高炉出铁过程中,将铁水保温剂随铁水流加入至承装所述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中进行保温;其中,所述铁水保温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5~55%的SiO2、10~20%的Al2O3、10~15%的固定C、8~15%的CaO、5~20%的FeO、不大于0.10%的S、不大于0.10%的P以及不大于5.0%的H2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冶炼方法包括将含钒钛铁矿在高炉冶炼得到含钒钛铁水,并在高炉出铁过程中,将铁水保温剂随铁水流加入至承装所述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中进行保温; 其中,所述铁水保温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5~55%的SiO2、10~20%的Al2O3UO~15%的固定C、8~15%的Ca0、5~20%的FeO、不大于0.10%的S、不大于0.10%的P以及不大于5.0%的H2O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钒铁钛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承装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中含钒钛铁水装入量达到其容量的20~40%时,开始加入所述铁水保温剂,并在所述承装含钒钛铁水的容器中含钒钛铁水装入量达到其容量的70~90%时完成所述铁水保温剂的加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水保温剂的加入量为0.5~lKg/t铁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水保温剂的粒度不大于3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粒度不大于Imm的所述铁水保温剂占85%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龙奎,戈文荪,陈永,陈炼,杜丽华,黄正华,董克平,黄东平,施敏,张家利,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