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4677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8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其包括有:至少两个缸体、至少两个缸体槽;所述缸体被设置成环状圆弧形的段状结构,所有的所述缸体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状结构;每一个所述缸体内都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至少一缸体槽;所述缸体槽内活动的设置有一活塞,所述活塞和所述缸体槽共同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缸体外部的液压系统间连通有至少一油道。通过复数个缸体拼接的方式组成升顶装置,使得舵叶、或结构相类似的零部件如螺旋桨等安装时,无需再将大型螺母旋下,只要将船用液压顶升装置中的连接板、螺栓拆卸移去,再移去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即可,减少了大型螺母的安装次数,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液压顶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压顶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液压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许多大型船舶的舵叶、或结构相类似零部件如螺旋桨等安装需要利用船方提供的专用液压工具来实现的。但有的船舶有,有的则无。而现有技术中的专用液压工具是一种圆形环型的液压顶升装置,舵叶或螺旋桨安装到位后,需要将大型螺母旋下,移去专用液压顶升装置,重新再将大型螺母旋上,安装、锁紧舵叶或螺旋桨。大型螺母的安装费时、费力,特别是锁紧舵叶的大型螺母,其安装是垂直向上旋的,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大型船舶的舵叶、或结构相类似零部件如螺旋桨等安装时减少大型螺母的安装次数,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一种不必完全拆卸大型螺母即可完成对舵叶等零部件的安装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至少两个缸体、至少两个缸体槽;所述缸体被设置成环状圆弧形的段状结构,所有的所述缸体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状结构;也就是说,所有缸体可以拼合成一个圆环的缸体环,用于在安装时套设于大型螺母等组装件之间。每一个所述缸体内都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至少一缸体槽;所述缸体槽内活动的嵌设有一活塞,所述活塞和所述缸体槽共同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缸体外部的液压系统间连通有至少一油道。较佳的,所述缸体为两个结构对称的半圆形环型结构,所述缸体之间通过至少一连接板相螺接。也就是说,连接板一侧固定有一缸体,另一侧固定另一缸体,固定的方式均为螺接。较佳的,所述缸体槽被设置成同心异构的圆柱形槽结构,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外圆上固设一凸肩,该活塞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缸体槽。较佳的,所述活塞伸入所述缸体槽的长度短于所述缸体槽的深度,所述活塞的底部和所述缸体槽的内壁始终能共同形成所述腔体。所述油道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由于所述腔体始终存在,液压油可以在实施顶升时提供压力,使活塞向外顶出脱离缸体槽的底平面。防止了因活塞底部触及缸体槽底平面,导致无法形成上顶压力的情况的发生。较佳的,所述活塞伸入所述缸体槽的一端的外圆上设置有一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一组密封件。较佳的,所述一组密封件包括有一密封圈和一尼龙挡圈。较佳的,所述油道之间相互连通。此处设置为相互连通既使得出油通道之间相互连通,也可以理解为缸体槽之间也互相连通了。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复数个缸体拼接的方式组成升顶装置,使得舵叶、或结构相类似的零部件如螺旋桨等安装时,无需再将大型螺母旋下,只要将船用液压顶升装置中的连接板、螺栓拆卸移去,再移去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即可,减少了大型螺母的安装次数,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沿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顶升安装大型船舶的舵叶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沿A-A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缸体201、缸体301,缸体201与缸体301均为半圆形环型结构,且结构对称。该缸体201、缸体301上一体成型的设有若干同心异构的圆柱形槽结构的缸体槽,缸体槽内活动嵌设有活塞 202。另外,活塞202的一端的外圆上固设有一凸肩,活塞202的另一端伸入缸体槽,且活塞202伸入缸体槽的长度小于缸体槽的深度,使得活塞202的底部始终和缸体槽的底平面不能接触,也就是说活塞202和缸体槽内壁始终存在有腔体。另外,活塞202伸入缸体槽的一端的外圆上设有环槽,环槽内装有作为密封件的尼龙挡圈203和橡胶“O”型密封圈204,该些密封件在本实施例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2实施顶升时起密封作用,该缸体201、缸体301的外圆沿周向固设一油道,该油道为内螺纹结构,及在该缸体201、缸体301的外圆沿周向固设安装旋塞205、垫片206的若干螺孔,螺孔内设有油孔并与缸体槽内的腔体接通,使油道以及缸体槽之间互相接通,形成内置密闭的液压油的油道,该缸体201、缸体301在垂直于半剖面的外侧各固设一侧面,侧面固设安装连接板207的若干螺孔,用连接板207和螺栓208将两个半圆形环型的缸体201、缸体301连接成整体组成船用液压顶升装置2,再在两个半圆形环型的缸体201、缸体301的油道上与现有技术中的油管、阀件、压力表和液压手掀泵等相连接(图1中未显示),构成一个完整地液压系统。缸体301上的缸体槽按照与缸体201上的缸体槽对称的结构,相同的设置。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2在实施顶升安装大型船舶的舵叶的工作示意图。舵叶4在安装时,先将舵叶4用风动葫芦吊起,把舵叶4的锥孔对准舵杆I的锥体进行套合安装,套合后在舵杆I的外螺纹端旋上大型螺母3。大型螺母3旋至离舵叶4上的大型螺母支承面一段距离,适合放置两个半圆形环型的缸体201和缸体301、活塞202等组装件,再用连接板207和螺栓208将两个半圆形环型的缸体201和缸体301、活塞202等组装件连接组成船用液压顶升装置2。并在两个半圆形环型的缸体201、缸体301的油道上与现有技术中的油管、阀件、压力表和液压手掀泵等相连接(图3中未显示),构成一个完整地液压系统。舵叶4实施顶升安装时,先用液压手掀泵泵压,船用液压顶升装置2中的活塞202在油压的作用下实现顶升,将舵叶4压装到位。记录舵叶4压装到位时压力表上的油压和舵叶4在顶升时的位移量,作为下次修理安装的参考依据。舵叶4安装符合技术要求后,释放船用液压顶升装置2内的油压,拆卸螺栓208和连接板207,再移去船用液压顶升装置2,无需再将大型螺母3旋下。船用液压顶升装置2移去后,继续向上旋转大型螺母3,与舵叶4上的大型螺母3支承面接触,并用专用扳手将大型螺母3锁紧。同时,安装防止大型螺母3松动的止动装置(图3中未显示),止动装置焊接安装于舵杆I的螺纹端平面的槽中,即完成了舵叶4的安装工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例如,使用其他形状的缸体槽,或者其他数量的缸体槽,亦或采用三个或以上的环状缸体来拼接成一个整圆环,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至少两个缸体、至少两个缸体槽;?所述缸体被设置成环状圆弧形的段状结构,所有的所述缸体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状结构;?每一个所述缸体内都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至少一缸体槽;?所述缸体槽内活动的嵌设有一活塞,所述活塞和所述缸体槽共同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缸体外部的液压系统间连通有至少一油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至少两个缸体、至少两个缸体槽; 所述缸体被设置成环状圆弧形的段状结构,所有的所述缸体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状结构; 每一个所述缸体内都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至少一缸体槽; 所述缸体槽内活动的嵌设有一活塞,所述活塞和所述缸体槽共同形成一腔体; 所述腔体与所述缸体外部的液压系统间连通有至少一油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为两个结构对称的半圆形环型结构,所述缸体之间通过至少一连接板相螺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槽被设置成同心异构的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韦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