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用于车轮的轮胎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制造方法的制造汽车轮胎的设备,还涉及一种制造用于车轮的轮胎的设备。
技术介绍
用于车轮的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该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分别相对的端片(end flap)的胎体帘布层,所述端片绕环形锚固结构沿环向卷起,每个所述锚固结构通常由基本上沿周向的环形插入物构成,在所述环形插入物的径向外部上施加至少一个填充插入物。包括一个或多个带层的带束层结合到所述胎体结构上,其中所述带层具有织物或金属强化帘线,该强化帘线被布置为彼此之间以及与胎体结构之间成径向叠置关系。与其它构成轮胎的半成品一样,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胎面带施加到所述带束层的径向外侧位置处。在本说明书范围内和后面的权利要求内,术语“弹性体材料”用于表示一种包括至少一种弹性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强化填充物的成分。优选地,这种成分还包括添加剂,例如交联剂和/或增塑剂。由于交联剂的存在,该材料可通过加热而交联,以形成最终产品。此外,弹性体材料各自的侧壁还施加到胎体结构的侧表面上,每一个侧表面从胎面带的一个侧边缘延伸直到各自的位于胎圈处的锚固结构,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其侧壁可具有各自的径向外端边缘,所述径向外端边缘叠置在胎面带的侧边缘上以形成通常称为“上置侧壁(overlying sidewalls)”的轮胎的设计方案,或者根据被称为“下置侧壁(underlying sidewalls)”的设计方案,插入在胎体结构和胎面带的侧边缘之间。在大多数用于轮胎制造的传统工艺中,胎体结构和带束层以及各-->自的胎面带分别在各自的工作站中独立地制造,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车轮轮胎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在构建站(14)中构建基本上为圆柱形的胎体结构(3),该胎体结构(3)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与彼此轴向间隔布置的环形锚固结构(7)可操作地结合;b)在成品站(17)中制造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套筒,该套筒包括施加到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上的胎面带(5),所述带束层(4)包括至少一个带层(11a,11b,12),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b1)在第一工作位置(A)处,在成品站(17)的第一辅助鼓(19)上组装第一带束层(4);b2)在第二工作位置(B)处,将胎面带(5)施加到预先组装在成品站(17)的第二辅助鼓(20)上的第二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所述施加步骤是通过将由生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第一连续细长元件(27)和第二连续细长元件(28)沿各自的预定路径放置到所述第二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上而实现的;b3)将支撑所述第一带束层(4)的第一辅助鼓(19)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b4)将支撑由此获得的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套筒的所述第二辅助鼓(20)放置在成品站(17)的拾取位置(C);c)从成品站(1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造车轮轮胎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在构建站(14)中构建基本上为圆柱形的胎体结构(3),该胎体结构(3)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与彼此轴向间隔布置的环形锚固结构(7)可操作地结合;b)在成品站(17)中制造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套筒,该套筒包括施加到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上的胎面带(5),所述带束层(4)包括至少一个带层(11a,11b,12),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b1)在第一工作位置(A)处,在成品站(17)的第一辅助鼓(19)上组装第一带束层(4);b2)在第二工作位置(B)处,将胎面带(5)施加到预先组装在成品站(17)的第二辅助鼓(20)上的第二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所述施加步骤是通过将由生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第一连续细长元件(27)和第二连续细长元件(28)沿各自的预定路径放置到所述第二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上而实现的;b3)将支撑所述第一带束层(4)的第一辅助鼓(19)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b4)将支撑由此获得的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套筒的所述第二辅助鼓(20)放置在成品站(17)的拾取位置(C);c)从成品站(17)的所述拾取位置(C)将所述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套筒传递到同时在构建站(14)中构建的胎体结构(3)的径向外侧位置;其中,所述步骤从b1)至b4)周期性地重复进行;其中,步骤b1)和b2)彼此之间至少部分地同时进行;其中,步骤b3)和b4)彼此之间至少部分地同时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实施所述步骤b)和c)的时间间隔基本上等于或小于实施所述构建胎体结构(3)的步骤a)所需的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1)还包括如下步骤:i)在第一辅助鼓(19)的径向外侧位置施加第一带层(11a),该第一带层(11a)包括倾斜于套筒的周向伸展方向的第一加强帘线;ii)在所述第一带层(11a)的径向外侧位置施加第二带层(11b),该第二带层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加强帘线交叉的方向倾斜的第二加强帘线。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1)还包括下述步骤:iii)在第一辅助鼓(19)的径向外侧位置施加由生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帘线的带状元件(23),以形成轴向相邻的周向线圈,以获得包括基本上平行于套筒的周向伸展方向的加强帘线的带层(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由生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带状元件(23)被施加到第二带层(11b)的径向外侧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3,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1)还包括下述步骤:iv)将另一个由生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层(13)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带层(11a,11b,12)的径向外侧位置,所述层(13)包括多个加强帘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处,通过将由生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第一连续细长元件(27),沿所述第二带束层(4)的基本上整个横向伸展部分,放置在该第二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而实现的,以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内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处,通过将所述第二连续细长元件(28),沿胎面带(5)的所述径向内层的基本上整个横向伸展部分,放置在胎面带(5)的所述径向内层的径向外侧位置而实现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径向外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处,通过将所述第一连续细长元件(27)放置在所述第二带束层(4)的至少一个部分的径向外侧位置而实现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相应部分。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2)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处,通过将所述第二连续细长元件(28)放置在由所述第一连续细长元件(27)形成的胎面带(5)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的轴向对齐的位置上而实现的,从而形成胎面带(5)的另一个部分。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b5)根据各自的预定路径,在所述拾取位置(C)处将由生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第三连续细长元件施加到所述第二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上。12.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连续细长元件(27,28)放置在第二辅助鼓(20)的相对的侧面上。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2)是通过输送来自各个输送元件(25,26)的所述连续的第一和第二细长元件(27,28)而实现的,所述各个输送元件(25,26)布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B)处第二辅助鼓(20)附近,同时将该连续细长元件(27,28)绕到所述鼓(20)上。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5)是通过输送来自相应的输送元件的所述第三连续细长元件而实现的,所述相应的输送元件布置在拾取位置(C)处所述辅助鼓(19,20)中的一个辅助鼓附近,同时将该连续细长元件绕到所述辅助鼓(19,20)中的一个辅助鼓上。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续细长元件(27,28)的输送是通过所述输送元件(25,26)的挤出而实现的。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所述步骤b2)或b5)是在施加所述连续细长元件(27,28)的同时,通过进行下述步骤实现的,所述步骤为:d)向支承所述第一或第二带束层(4)的至少一个所述辅助鼓(19,20)施加一个绕其几何轴线的旋转运动,从而将所述连续细长元件(27,28)周向分布到所述第一或第二带束层(4)的径向外侧位置上;e)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鼓(19,20)和输送元件(25,26)之间进行可控制的相对移动,以便用所述连续细长元件(27,28)形成多个以相互并排关系布置的线圈,以限定胎面带(5)。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是通过相对于所述输送元件(25,26)移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鼓(19,20)而实现的。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和e)是通过对所述至少一个辅助鼓(19,20)起作用的移位设备(18)实现的。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成品站(17)的所述工作位置彼此成角度地偏置。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助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曼奇尼,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