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176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4:30
提供了一种彼此焊接的传热板(6)的模块(4)。模块(4)包括第一外传热板、至少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以及第一加强布置。端口孔在模块(4)中形成第一端口通道(34)。第一加强布置包括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支承部件。第一抵接部件布置在第一外传热板的与第一传热板相反的一侧上。第一支承部件布置在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第一支承部件抵接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另外,提供了一种包括这种模块(4)的换热器(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传热板的模块。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传热板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设有传热板的板式换热器用于在两种或更多种换热流体之间进行换热。传热板可焊接在一起。传热板形成板间隙,板间隙适于由换热流体流过。在一些类型的板式换热器中,板设有端口孔,端口孔形成至少部分地穿过板式换热器延伸的端口通道。换热流体可例如为气体、液体、包含固态物质的液体等。换热流体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端口通道中的一个流入到选定板间隙,流过板的换热表面至第二端口通道。传热板通常安装于两个厚板,诸如两个框架板之间。框架板确保换热器耐受换热流体的压力并且框架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将换热流体中的至少一种引导进和/或引导出端口通道的连接件。必须将不透流体的密封件设置于框架板与外传热板之间在其(多个)端口孔周围处。实现这种密封的一个因素在于提供与外传热板的(多个)端口孔的牢固连接,该连接将耐受实现不透流体密封所需的压力。否则,外传热板可在(多个)端口孔区域中失效。GB 2275996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成对焊接在一起的板模块。模块在两个覆盖物之间夹持在一起。密封和/或间隔环布置在模块之间并且形成用于换热流体的供给管的部分。通过形成供给管的部分,并且因此布置成与板中的孔对齐,密封和/或间隔环围绕孔支承板。因此,板可由相对较薄的板材(大约〈0.5mm)制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彼此焊接的传热板的模块,其允许高密封力压力在通往形成于模块中的端口通道的连接件周围处施加到模块上。根据一方面,这个目的由彼此焊接的传热板的模块实现。该模块包括: 第一外传热板,其设有第一外端口孔; 至少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每个传热板设有第一端口孔;以及 第一加强布置,其围绕第一外端口孔布置。第一外传热板和第一传热板彼此抵接并且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彼此抵接,使得在传热板之间形成传热通路以及第一外端口孔和第一端口孔在模块中形成第一端口通道。第一加强布置包括: 第一抵接部件,其包括第一通孔,第一抵接部件布置在第一外传热板的与第一传热板相反的侧上,并且沿着第一通孔和第一外端口孔借助于第一焊接接合部附连到第一外传热板上;以及 第一支承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在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延伸。第一支承部件抵接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由于第一支承部件布置于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并且抵接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当模块夹持在板式换热器中时,由于在第一端口通道端部处的密封压力造成的力从第一抵接部件经由第一支承部件分配到第一外传热板。此外,由第一支承部件、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一起围绕第一外端口孔实现了比仅由第一外传热板的更厚和因此更硬的部段。因此,实现了上述目的。而且,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可由相同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可根据关于待用于模块中的换热流体的该材料性质而选择,且该材料可焊接。并不与换热流体接触的第一支承部件可由不同材料制成,该材料可替代地从强度角度选择。由于使用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一抵接部件,因此即使较薄的传热板可结合高密封压力使用。传热板的板厚度可薄至约0.4mmO传热板的板厚度可在0.4mm与2mm之间,更具体地在0.6_至1.0mm之间。第一支承部件可包括若干部分或者可利用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布置的另外支承部件补充。第一支承部件可具有Imm至5mm的厚度。用于至少一种换热流体的端口通道形成于模块中。经由另外的端口通道或者经由沿着传热板的边缘的开口,其它换热流体可被管理以进出传热通路。换热流体可为例如气体、液体、包含固态物质的液体等。根据实施例,第一抵接部件可包括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的平面中围绕第一通孔延伸的平坦部分。这样的平坦部可抵靠密封表面密封。根据实施例,第一支承部件可具有大致平坦形状。以此方式,第一支承部件可在其较大面积上抵接第一抵接部件以及抵接第一支承部件在第一外传热板上的较大投影面积。第一支承部件可具有在第一外端口孔周围的平垫圈的形式。根据实施例,第一支承部件可仅通过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延伸并且抵接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而保持在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的适当位置。以此方式,第一支承部件无需焊接到外传热板或抵接部件,从而允许选择不同于用于外传热板或抵接部件的材料来制造第一支承部件。而且,第一支承部件将不会限制第一外传热板和/或第一抵接部件例如由于热膨胀而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的平面中的移动。根据实施例,第一抵接部件可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的平面中延伸第一距离。第一支承部件可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的平面中延伸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可与第一距离相同或者比第一距离更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其包括彼此焊接的传热板,在该板式换热器中,高密封力压力可施加到传热板上在板式换热器的端口通道的区域中。根据另一方面,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夹持在第一框架板与第二框架板之间的传热板的第一模块。第一模块为根据上文所提到的方面和可选地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的模块。因此,第一加强部件的第一抵接部件提供密封布置的部分,密封布置的部分形成在第一端口通道与框架板之间过渡的部分。抵接部件因此可抵靠第一框架板或者抵靠设置于由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支承的第一框架板中的密封布置的一部分密封。因此,对于外传热板的特定厚度而言,与第一外传热板围绕其第一外端口孔直接抵接第一框架板的情况相比,利用第一加强部件耐受更高的密封力压力。因此,实现了上述另一目的。至少第一框架板设有第一贯通开口以允许换热流体进出第一端口通道。传热板可设有在模块中形成第二端口通道的另外的端口孔。第二端口通道可连接到设置于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的一个中的第二贯通开口。因此,换热流体可通过第一贯通开口和第一端口通道传递到板式换热器内,以进入到在模块中在传热板之间形成的传热通路并且通过第二端口通道和第二贯通开口从板式换热器传出。第一贯通开口和第二贯通开口可设有衬里以保护相关的(多个)框架板避免换热流体。可提供板式换热器用于在两种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可通过在传热板中另外的端口孔在模块中形成另外的端口通道。模块可设有加强布置,加强布置在与每个端口通道连接的其外传热板中的一个处包括抵接部件和支承部件。抵接部件和支承部件可设置于端口通道的一端处或者端口通道的两端处。框架板可借助于螺栓和螺母夹持在一起。根据实施例,第一框架板可设有第一贯通开口,第一贯通开口被布置成与第一端口通道大致对齐。以此方式,抵接部件可围绕第一贯通开口密封。根据实施例,第一密封表面可在第一框架板的内侧上围绕第一贯通开口布置,其内侧朝向第一模块的第一外传热板。第一加强布置的第一抵接部件可抵接第一密封表面。以此方式,抵接部件可抵接密封表面密封以确保在第一框架板与第一端口通道之间不泄漏的连接。根据实施例,第一密封表面可形成单独密封部件的部分。以此方式,第一框架板可具有共同的设计,与特定换热器的特定用途无关,且密封部件可适用于特定换热应用,考虑到例如换热流体的温度和类型。因此容易地实现灵活的解决方案。根据实施例,单独密封部件可布置于第一框架板的内侧上的凹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彼此焊接的传热板(6)的模块(4),所述模块(4)包括:第一外传热板(40),其设有第一外端口孔(44);至少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46,?48),每个传热板设有第一端口孔(50);以及第一加强布置(42),其围绕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外传热板和第一传热板(40,?46)彼此抵接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46,?48)彼此抵接,使得在所述传热板(40,?46,?48)之间形成传热通路(32),以及,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和所述第一端口孔(50)在所述模块(4)中形成第一端口通道(3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布置(42)包括:第一抵接部件(52),其包括第一通孔(56),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布置在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与所述第一传热板(46)相反的一侧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通孔(56)和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借助于第一焊接接合部(58)附连到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上;以及第一支承部件(54),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焊接接合部(58)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和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30 EP 11172122.11.一种彼此焊接的传热板(6)的模块(4),所述模块(4)包括: 第一外传热板(40),其设有第一外端口孔(44); 至少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46,48),每个传热板设有第一端口孔(50);以及 第一加强布置(42),其围绕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外传热板和第一传热板(40,46)彼此抵接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46,48)彼此抵接,使得在所述传热板(40,46,48)之间形成传热通路(32),以及,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和所述第一端口孔(50)在所述模块(4)中形成第一端口通道(3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布置(42)包括: 第一抵接部件(52),其包括第一通孔(56),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布置在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与所述第一传热板(46)相反的一侧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通孔(56)和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借助于第一焊接接合部(58)附连到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上;以及 第一支承部件(54), 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焊接接合部(58)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 )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 )和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包括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围绕所述第一通孔(56)延伸的平坦部。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具有大致平坦的形状。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仅通过围绕所述第一焊接接合部(58)延伸并且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和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而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之间保持就位。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延伸第一距离;并且,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延伸第二距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相同或者大于所述第一距离。6.一种板式换热器(2),包括第一框架板(8)和第二框架板(10),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2)包括夹持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第二框架板(8,10)之间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6)的第一模块(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板(8)设有第一贯通开口(18),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8)大致布置成与所述第一端口通道(34)对齐。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布罗姆格伦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