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1040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2:24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布置在一个胎体(2)层的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一个带束层(3、4)和胎面(6),用作骨架的胎体(2)层跨越一对胎圈部环状地延伸。在轮胎被安装到适用轮辋(7)的状态下,在轮胎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带束层(3、4)的最内侧层(3a)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的半径和带束层(3、4)的最内侧层(3a)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半径之间的半径差(BD)对最内侧层(3a)的宽度(BW)的比BD/BW在0.01至0.04的范围内,并且胎面接地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的半径和胎面接地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面(6)端部处的半径之间的半径差(TD)对胎面接地宽度(TW)的比TD/TW满足关系BD/B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低滚动阻力、良好的耐偏磨损性能并且重量轻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解决诸如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正积极地开发对环境具有较小不利影响的产品。对于这样的产品,轮胎也不例外。如果是开发轮胎,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重要的是确保有助于车辆的较高燃料效率的轮胎性能。作为实现以上任务的一种方法,已经提出了减小轮胎滚动阻力且降低轮胎重量,而且直到现在已开发了各种技术。用于减小轮胎滚动阻力的一些传统的改进方法如下。首先,已知大部分的轮胎滚动阻力产生在胎面部的橡胶中。作为用于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是利用具有较小损耗角正切的橡胶替换胎面部中使用的橡胶。然而,还已知以上方法牺牲了轮胎的诸如耐磨损性能等其它性能。作为另一方法,可以容易地想到降低胎面厚度从而减少橡胶,也就是说,减少滚动阻力的源头。然而,以上方法造成不能确保轮胎的足够的耐磨损寿命的问题。专利文献I提出了通过限制轮胎的截面形状来减小滚动阻力。尽管所提出的方法确实能够减小滚动阻力,但是当考虑与其它性能的兼容性、特别是与良好的耐磨损性能的兼容性时,需要更详细的轮胎设计。尽管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轮胎形状的更详细的设计来减小滚动阻力且改进耐磨损性能,但是当要减少轮胎的重量时,该轮胎需要甚至更详细地设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75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668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以上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用于实现具有低滚动阻力、良好的耐偏磨损性能和重量轻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形状的细节。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可以通过详细地限制轮胎形状而如期望地改进轮胎的性能,并且因为增强构件的形状对于轮胎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所以有效的是单独限制作为轮胎的骨架的增强构件的各自的形状。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抑制轮胎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的剪切变形,特别地通过抑制胎面在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的剪切变形,能在减少由变形引起的能量损耗所导致的滚动阻力方面和减少通常也是由变形引起的剪切力和滑移所产生的磨损方面同时实现改进。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本专利技术人限制了增强构件的形状并且随后研究了当轮胎与增强构件的形状组合时的最优化的轮胎外表面的形状。然后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尽管传统地不能够减少胎面厚度,但是即使在胎面厚度降低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耐磨损性能。因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可以同时满足三种性能,即减小滚动阻力、改进耐偏磨损性能以及降低重量,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如下。(I) 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有:作为骨架的至少一个胎体层,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层跨越一对胎圈部环状地延伸;至少一个带束层;和胎面,所述至少一个带束层和所述胎面布置在所述胎体层的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其中在所述轮胎被组装到适用轮辋的状态下,在轮胎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带束层的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的半径和所述带束层的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半径之间的半径差BD对所述最内侧层的宽度BW的比BD/BW在0.01至0.04的范围内,并且胎面接地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的半径和所述胎面接地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面端部处的半径之间的半径差TD对胎面接地宽度TW的比TD/TW满足关系BD/BW〈TD/TW。[0021 ] ( 2 )根据以上项目(I)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胎面端部处测量的胎面厚度TGh对在胎面中央部处测量的胎面厚度TGc的比TGh/TGc在0.5至0.9的范围内,并且在所述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测量的胎面厚度TGe对在所述胎面中央部处测量的胎面厚度TGc的比TGe/TGc在0.2至0.6的范围内。(3)根据以上项目(I)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胎体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与所述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绘制的线和在胎趾处的与所述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绘制的线之间的最短距离CSWh对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最外侧和所述胎趾之间的在轮胎径向上的距离CSH的比CSWh/CSH在0.6至0.9的范围内。(4)根据以上项目(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与所述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绘制的线和在所述胎趾处的与所述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绘制的线之间的最短距离SWh对所述轮胎的截面高度SH的比SWh/SH在0.5至0.8的范围内。(5)根据以上项目(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最内侧层的宽度BW对所述胎体的最大宽度CSW的比BW/CSW在0.8至0.94的范围内。(6)根据以上项目(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从与所述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到与所述胎体的最大宽度位置对应的位置的路径长度CSL对从与所述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对应的位置到胎圈芯正下方的位置的路径长度CSP的比CSL/CSP在0.1至0.25的范围内。(7)根据以上项目(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的终端和在所述胎趾处的与所述轮胎的转动轴平行绘制的线之间的最短距离CSEh大于所述最短距离SWh。【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的图;[图2]Ca)是示出传统充气轮胎被施加载荷前后的行为的图;(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被施加载荷前后的行为的图;[图3]是示出如何测量胎面厚度(treadgauge)的图;[图4](a)和(b)是示出当屈曲的中轴变化时的拉伸应变的图;[图5](a)至(e)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不同带束结构的示例的图;[图6]是示出相对于比BD/BW的滚动阻力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曲线图;[图7]是示出相对于比TGh/TGc的滚动阻力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曲线图;[图8]是示出相对于比TGe/TGc的滚动阻力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曲线图;[图9]是示出相对于比CSWh/CSH的滚动阻力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曲线图;[图10]是示出相对于比SWh/SH的滚动阻力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曲线图;[图11]是示出相对于比BW/CSW的滚动阻力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曲线图;以及[图12]是示出相对于比CSL/CSP的滚动阻力性能和磨损性能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下面可以称为轮胎)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10包括:作为骨架的胎体2,该胎体2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在示出的示例中为一个胎体帘布层),该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在均埋设有一对胎圈芯I中的一个胎圈芯的胎圈部之间环状地延伸且沿着各胎圈芯I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内侧向外侧折返;带束,该带束布置在胎体2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该带束具有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在示出的示例中为两个倾斜层3a和3b)和一个周向带束层4,该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是通过利用橡胶涂布在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帘线形成的,该一个周向带束层4是通过利用橡胶涂布沿着轮胎赤道面CL延伸的多个帘线形成的;以及胎面6,该胎面6布置在带束的径向外侧。如上所述的轮胎10被组装到适用轮辋7并且供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10被组装到适用轮辋7的状态下的沿轮胎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有:作为骨架的至少一个胎体层,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层跨越一对胎圈部环状地延伸;至少一个带束层;和胎面,所述至少一个带束层和所述胎面布置在所述胎体层的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其中在所述轮胎被组装到适用轮辋的状态下,在轮胎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带束层的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的半径和所述带束层的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半径之间的半径差BD对所述最内侧层的宽度BW的比BD/BW在0.01至0.04的范围内,并且胎面接地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的半径和所述胎面接地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面端部处的半径之间的半径差TD对胎面接地宽度TW的比TD/TW满足关系BD/BW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20 JP 2011-136674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有:作为骨架的至少一个胎体层,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层跨越一对胎圈部环状地延伸;至少一个带束层;和胎面,所述至少一个带束层和所述胎面布置在所述胎体层的胎冠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其中 在所述轮胎被组装到适用轮辋的状态下,在轮胎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 所述带束层的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的半径和所述带束层的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半径之间的半径差BD对所述最内侧层的宽度BW的比BD/BW在0.0l至0.04的范围内,并且 胎面接地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处的半径和所述胎面接地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面端部处的半径之间的半径差TD对胎面接地宽度TW的比TD/TW满足关系BD/BW〈TD/TW。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胎面端部处测量的胎面厚度TGh对在胎面中央部处测量的胎面厚度TGc的比TGh/TGc在0.5至0.9的范围内,并且 在所述最内侧层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测量的胎面厚度TGe对在所述胎面中央部处测量的胎面厚度TGc的比TGe/TGc在0.2至0.6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山辰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