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的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将多组分有色涤纶纤维、有色水溶性维纶纤维和粘胶纤维通过紧密赛络纱装置混和纺制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不可逆变色效果的针织用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水溶性维纶纤维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它具有理想的水溶温度和强伸度,良好的耐酸、耐碱、耐干热性能,溶于水后无味、无毒,在较短时间内能自然生物降解。有光涤纶短纤维是在生产中将喷丝孔更改为三角或扁平状得到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利用光学原理提升纤维的反射、折射性能,形成闪光效果以满足特殊服用需求。有色涤纶短纤维是在有光涤纶的基础上生产纺丝溶液时加入着色剂得到的特种纤维,纤维生产出来后本身带有各种所需颜色,色泽艳丽,简化印染工序,增加染色牢度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特种纱线普遍具有小批量、多品种、更新快、市场反应迅速等特点,为满足客户需求,我公司近期开发的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应用于针织服饰领域,具有品种繁多、花式多样、风格各异、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同时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改变原有服饰颜色,既迎合了消费者的穿着需求,又给后道服装生产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反应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它是将有色涤纶纤维、有色水溶性维纶纤维和粘胶纤维通过紧密赛络纱装置混和纺制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不可逆变色效果的有色纱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的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1)粘胶纤维预并条的制备、2)有色预并条的制备、3)粘胶纤维加有色纤维并条色纺纱;其特征在于: ...
【技术保护点】
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的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1)粘胶纤维预并条的制备、2)有色预并条的制备、3)粘胶纤维加有色纤维并条色纺纱;其特征在于:1)、粘胶纤维预并条的制备:将粘胶纤维通过常规纺纱工艺经过开清棉、梳棉、并条三道工序加工成粘胶纤维预并条;2)、有色预并条的制备:以重量百分比计,取有色涤纶纤维占65%、有色维纶纤维占35%进行混和装箱,其中在有色纤维中水溶性维纶占5%,开清棉→梳棉→预并→有色预并条;3)、粘胶纤维加有色纤维并条色纺纱;粘胶纤维预并条+有色预并条→三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将粘胶纤维预并条和有色预并条混和装箱,分为混一、混二、混三三道工序并条,三道工序的罗拉隔距均为13mm*23mm,后区牵伸倍数为混一1.65、混二1.45、混三1.28,出条速度为175?m?/min,熟条定量3.6?ktex。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的生产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1)粘胶纤维预并条的制备、2)有色预并条的制备、3)粘胶纤维加有色纤维并条色纺纱;其特征在于: 1)、粘胶纤维预并条的制备:将粘胶纤维通过常规纺纱工艺经过开清棉、梳棉、并条三道工序加工成粘胶纤维预并条; 2)、有色预并条的制备:以重量百分比计,取有色涤纶纤维占65%、有色维纶纤维占35%进行混和装箱,其中在有色纤维中水溶性维纶占5%,开清棉一梳棉一预并一有色预并条; 3)、粘胶纤维加有色纤维并条色纺纱;粘胶纤维预并条+有色预并条一三道并条一粗纱—细纱—络筒:将粘胶纤维预并条和有色预并条混和装箱,分为混一、混二、混三三道工序并条,三道工序的罗拉隔距均为13mm*23mm,后区牵伸倍数为混一 1.65、混二 1.45、混三1.28,出条速度为175 m /min,熟条定量3.6 ktex。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的梳棉采用锡林针布梳棉机,锡林与盖板5点隔距分别为0.30 mm、0.28 mm、0.26 mm、0.26 mm、0.28 mm,锡林转速为330r /min,刺棍转速为756r /min,锡林~刺棍线速比为2.25,盖板速度为100mm/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的并条中并条机的罗拉隔距为13mm*2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的开清棉其技术参数为: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距离_2mm,开棉机打手速度480 r /min,成卷机综合打手速度850 r /min,棉卷罗拉速度10 r /min,车间温度23±2°C、湿度 65±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的有色预并条纤维还可以采取扁平截面涤纶、维纶纤维和三角截面涤纶相结合的有色预并条纤维,其中:三角漆纟仑纤维2.22dtex*38mm、扁平漆纟仑纤维4.44dtex*38mm、维纶纤维1.67dtex*38mm,维纶水溶温度为90°C。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变变色多组分针织炫彩纱的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育浩,孙喜平,付华烨,孟凡才,蔡林友,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丹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