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添发专利>正文

塑胶废料自动清洗,脱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3175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塑胶废料自动清洗、脱水、回收装置。塑胶废料在清洗下水槽一端倒入后,即可顺着水槽直接流到脱水机的进料口,由螺旋输送机推入脱水机内。脱水机体设计成内、外桶槽状,在靠内桶末端处,配置有封闭出口端的盖板。螺旋输送机轴心设计成中空管,延接到外侧以输入清洗液到脱水机内作进一步清洗。传动皮带轴心亦设计成中空管,管内部装设加热器,配合送风机吹风将热风送入脱水机内桶内进行辅助烘干,加速塑料废料的清洗、脱水及回收。(*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胶废料自动清洗、脱水、回收装置,使废料的清洗、脱水及回改等流程得以在同一机体内完成。由于废料回收再利用可适当地减少能源浪费,并得以适度降低生产成本及环境污染的顾虑,因此塑胶废料的回收再使用一直为各界积极投入且重视;一般的塑胶废料处理,在以往通常是在检拾后送入一破碎机具内进行适当的破碎,再置入水槽中洗涤,为确实地清理废料上的杂物,于水槽中经常须添加硫酸或特定的化学液体,方能适当地清除废料上的残留杂物;在清洗妥当后须再配合以清水洗净、再经脱水处理,方能达到再利用的要求。在上述的多道处理过程中,明显可看出清洗完后须以人工将含有溶剂或化学药液的废料取出、经清水洗净后再送入一脱水机具内去除水份,方能使废料达到再利用回收的目的。而以人工将含有化学药液的废料取出移位,其间使人体有可能沾附到化学药液的风险,再加上人工处理的速度及数量,明显地很难使整套的处理流程达到顺畅的要求,直接影响整个回收操作的成本。按一般常用的回收清洗废料及脱水的结构设计,相互分离很不方便,清洗大都以人工处理,仅脱水部分有机具代替。最早的脱水方法是以一桶体定量处理,在桶面上设有贯穿的小孔,将洗净后的废料装入桶体内部,将桶体旋转,藉由离心作用达到分离水份的目的。然而由于桶内空无一物,装入的废料会由于旋转惯性而大量贴附于内桶表面上,实际上丧失大部分的排水能力、相对地使脱水效果不良。于是产生了一种可兼具进料及出料循环的脱水机具,如图3所示。废料从设在一侧的进-->料口71倒入桶内,经由一个螺旋输送机72将废料送入脱水内桶7内,在桶体上设有分布在圆周表面上的贯穿小孔70供水分甩出,而在桶内等分设有两片挡板73,在挡板下方与桶内缘面间设有槽口74,槽口74间以隔板分隔成一导槽75,主要供废料脱水后能向桶体的外侧端移出到设在一侧的接料槽76,并由接料槽底部的落料口77落到存贮槽78内收集,排出的水份则从脱水内桶7甩出后集中在固定外桶8内,在外桶8的底部开设一排水孔81,以水管82接引出外。这种脱水结构明显已较一般常用单桶式的脱水结构实用得多,然而从图3中亦可明显看出,在使用时,由于脱水内桶7是可转动的,而外桶8是固定的,因而靠进料口71一端的位置将因为内外桶间无法进行密封,而使甩出在内外桶之间的排水往往从边缘处散飞出,严重的更影响到实际排水后的废料的脱水干燥度,此为一不良的结构设计。同时,设在内部的挡板73及导槽75等由于是垂直焊固在脱水内桶7的内缘面上,废料的相对运动速率极低,所能产生的推挤力量相当有限,故对废料的排出明显地不顺畅,相对整个脱水处理量将减少,而且由于废料移动不顺畅,使废料的脱水效果亦将大打折扣,此亦正是这些机具无法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加上无法有效地克服化学药液所产生的操作上的危险性,使之在整体的实际使用效益上更显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废料在清洗水槽倒入后可顺着水槽进入内桶中脱水,并在进行进一步清洗后再经脱水处理,使废料的清洗更干净,操作更安全,且配合热空气的输入烘干,将回收、清洗水槽与脱水机具设计成同一系统操控的结构,构成一完整的处理系统,并使从进料一直到清洗完成的废料回收工作,可配合以自动化的管理操控,达安全、快速且完整干净的实用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结构设计,包含有一组由内外桶组成的脱水机具及全套清洗使用的上下洗涤水槽及连接用的输送机等机件,其特征在-->于:一组包含由内、外桶组成的桶组,中间轴心设装一个进料用的螺旋输送机,并在脱水机内桶的一端与外桶相连的接料槽内部装设有一个配合压缸的活塞臂伸缩控制以封闭或打开内桶端头的、可随内桶转动的盖板,在脱水机内桶端面与中间套筒端面间保持有一间隙,并将进料的输送机轴设计成一中空轴管,管体一端向外伸出与一加压机相连接,而另一端则固定于中间套筒内部,与中间套筒端面间保持有一间距,供从轴管输入的清洗液通过水管连接到中间套筒内面,配合管面上的喷头喷洗;在机体另一侧的传动轴亦设计成轴径较大的中空轴管,在该中空轴管内部一段装设有加热器,而在轴管外端侧装设一部送风机,可向内送风,通过加热器向机体内桶中吹入热风,进行辅助烘干。所述的塑胶废料自动清洗、脱水、回收装置,其中从输送机轴管末端延接的水管管面上,等分设有多个喷头,配合加压机的加压注入,均匀喷出清洗液体。所述的塑胶废料自动清洗、脱水、回收装置,其中内桶在外周面端缘处设置一道凸缘,以有效地封闭内、外桶的接口。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实用目的,结合以下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剖开的结构示意立面图,图3为一般常用的废料脱水机的部分剖开的结构示意立面图。本技术的塑胶废料自动清洗、脱水、回收装置,如图1、2所示,整组的塑胶废料处理装置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塑胶废料收集后,清洗、脱水、回收等过程连续作业,在一部机具内完成。在本技术中,脱水机具与清洗设备并排设置,其中清洗设备成上、下层叠放设置,位于底层的是较长的且与脱水机具平行设置的下洗涤水槽1,槽内底部设有一根与槽体等长的转动推送进料用的导送杆11,杆体上设有微向-->前倾的导片12,依导片12的回转半径将槽底部设计成半圆形,避免造成塑胶废料输送时形成死角。在下洗涤水槽1的末端设置一个向上导送的输送机13,将经初步洗涤的废料向上导送入L形状的上洗净水槽2内,而经由设在上洗净水槽的顶面上方的喷水管21喷水清洗,藉以洗除残留的化学药物,而在上洗净水槽2与下洗涤水槽1重叠一段的槽内,按适当的间隔等分设置多个与槽体纵轴线相垂直的导送杆22,杆体上沿外周面交错间隔设置多个导片23用以拨动废料,使废料得以随水流而向一定方向移位,一直移动到槽体的L形底边一段。在转角部分亦装设有与L形底边相直交的导送杆22用以将废料继续拨动前进,一直到设在脱水机具一侧的进料口31的位置,配置有挡板24将废料遮挡于板网面上,再倒入进料口内,由螺旋输送机32将进料输送到脱水机体内部。脱水机具设计成具有内、外桶3、4,其中外桶4为一固定结构,内桶3的桶面上布满有供水流甩出的贯穿小孔,另于内、外桶3、4相接的末端处,为求防止脱离出的水流不会再度混流入已脱完水的废料内,在内桶3的末端外周面上设有凸缘36向外凸出以挡住水流,使水流可顺外桶4的内周面向下集中并由设在其底部的排水口41流出,再以水管42接出机外。在内桶3的内部与进料的螺旋输送机32间套设一中间套筒34,在中间套筒34与内桶3的内缘面间亦装有螺旋状的螺旋导片23,废料由设在螺旋送机32一端的落料口33落下后,可藉由螺旋导片推动移出;在内桶3的废料脱水后流出的一端与外桶4相连的接料槽43的机体内,在靠近内桶3出料端的一端设有一片套装在滚动轴承44上可自由转动的盖板45,在盖板45外侧装有压缸47,配合活塞臂46的伸缩动作使盖板45盖住封闭或打开内桶3的出料端。本技术的另外的特点是,输送废料的螺旋输送机32的轴心适度地放大成一中空轴管321,并朝外延伸插入到一个内具滚动轴承52的接头51内,再由一管体延接到一类似泵的加压机5,由加压机5将清洗用的-->液体或水等经由轴管321引入到机体内部。为配合清洗液体的输送,将输送机32的另一轴端伸入到在机体内部固定的中间套筒34的端面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废料自动清洗、脱水、回收装置,包含有一组由内外桶组成的脱水机及全套清洗使用的上下洗涤水槽及连接用的输送机等机件,其特征在于,一组包含由内、外桶组成的桶组,中间轴心设装一个进料用的螺旋输送机,并在脱水机内桶的一端与外桶相连的接料槽内部装设有一个配合压缸的活塞臂伸缩控制以封闭或打开内桶端头的、可随内桶转动的盖板,在脱水机内桶端面与中间套筒端面间保持有一间隙,并将进料的输送机轴设计成一中空轴管,管体一端向外伸出到与一加压机相连接,而另一端则固定于中间套筒内部,与中间套筒端面间保持有一间距,供从轴管输入的清洗液通过水管连接到中间套筒内面,配合管面上的喷头喷洗;在机体另一侧的传动轴亦设计成轴径较大的中空轴管,在该中空轴管内部一段装设有加热器,而在轴管外端侧装设一部送风机,可向内送风,通过加热器向机体内桶中吹入热风,进行辅助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废料自动清洗、脱水、回收装置,包含有一组由内外桶组成的脱水机及全套清洗使用的上下洗涤水槽及连接用的输送机等机件,其特征在于,一组包含由内、外桶组成的桶组,中间轴心设装一个进料用的螺旋输送机,并在脱水机内桶的一端与外桶相连的接料槽内部装设有一个配合压缸的活塞臂伸缩控制以封闭或打开内桶端头的、可随内桶转动的盖板,在脱水机内桶端面与中间套筒端面间保持有一间隙,并将进料的输送机轴设计成一中空轴管,管体一端向外伸出到与一加压机相连接,而另一端则固定于中间套筒内部,与中间套筒端面间保持有一间距,供从轴管输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添发
申请(专利权)人:周添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