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棱镜膜,包括上棱镜膜和下棱镜膜,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填充有阻隔物,所述阻隔物将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的间隙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到了阻隔外界异物进入复合棱镜膜的作用,从而保证光的正常传导,保证产品的显示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棱镜膜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棱镜膜。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棱镜膜如图1所示,图1中的棱镜膜利用三角形等形状的突起4聚拢光线。通常可以使用两个图1所示的棱镜膜交叉90度以组成如图2、3所示的复合棱镜膜。其中,图2中,将两个图1所示的棱镜膜分别作为上棱镜膜1、下棱镜膜2。如图1所述,棱镜膜的棱5为沿某一方向延伸的突起4的总称。将上棱镜膜I与下棱镜膜2贴合在一起,上棱镜膜的突起4与下棱镜膜的突起4相对设置。图3中,将两个图1所示的棱镜膜分别作为上棱镜膜1、下棱镜膜2,并将上棱镜膜I与下棱镜膜2贴合在一起,上棱镜膜I的突起4与下棱镜膜2的突起4同向设置。上棱镜膜的突起4之间形成间隙,下棱镜膜2的突起4之间形成间隙。通常,上棱镜膜I的间隙与下棱镜膜2的间隙相垂直。由图2、3可见,上棱镜膜I与下棱镜膜2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会发生“毛细”作用,将水汽吸入间隙中;另外,微小的颗粒、溶胶及水汽等也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复合棱镜膜(即上棱镜膜I与下棱镜膜2之间),从而影响光的正常传导,影响产品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棱镜膜,以阻隔外界异物进入复合棱镜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棱镜膜,包括上棱镜膜和下棱镜膜,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填充有阻隔物,所述阻隔物将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的间隙封闭。优选地,所述上棱镜膜的棱的突起方向与所述下棱镜膜的棱的突起方向为相向设置,所述下棱镜膜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多条阻隔物,所述上棱镜膜的阻隔物平行设置;所述上棱镜膜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多条阻隔物,所述下棱镜膜的阻隔物平行设置,所述下棱镜膜的阻隔物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棱镜膜的阻隔物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下棱镜膜的边缘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阻隔物,所述上棱镜膜的边缘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阻隔物。优选地,所述上棱镜膜的棱与所述下棱镜膜的棱相垂直,所述上棱镜膜的棱的突起方向与所述下棱镜膜的突起方向为同向设置,所述下棱镜膜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多条阻隔物,所述阻隔物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下棱镜膜的边缘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阻隔物。优选地,对填充有所述阻隔物的棱镜膜,两条相邻阻隔物与该棱镜膜的两个相邻突起的棱所形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在Imm到5mm之间。优选地,所述阻隔物的宽度小于一毫米。本技术的复合棱镜膜,包括上棱镜膜和下棱镜膜,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填充有阻隔物,所述阻隔物将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的间隙封闭。本技术提供的复合棱镜膜起到了阻隔外界异物进入复合棱镜膜的作用,从而保证光的正常传导,保证产品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棱镜膜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复合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复合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棱镜膜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复合棱镜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棱镜膜;2、下棱镜膜;3、阻隔物;4、突起;5、棱镜膜的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棱镜膜,包括上棱镜膜I和下棱镜膜2,所述上棱镜膜I与所述下棱镜膜2之间填充有阻隔物3,所述阻隔物3将所述上棱镜膜I与所述下棱镜膜2之间的间隙封闭。通过在上棱镜膜和下棱镜之间填充阻隔物,将上棱镜膜和下棱镜膜之间的间隙封闭可以阻隔外界异物进入复合棱镜膜,从而保证光的正常传导,保证产品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上棱镜膜的棱之间的间隙和下棱镜膜的棱之间的间隙都填充阻隔物,如图5所示,将棱镜膜的两个棱5之间的间隙都填充有阻隔物3的棱镜膜进行贴合即可形成所需要的复合棱镜膜。当然,也可以通过填充间隔性阻隔物,将上棱镜膜与下棱镜膜的间隙封闭,既不会破坏棱镜膜的聚光效果,同时起到了阻隔外界异物、水汽的进入。上棱镜膜与下棱镜膜的贴合方式以及阻隔物的设置可以有多种情况,如图4所示,所述上棱镜膜I的棱的突起方向与所述下棱镜膜2的棱的突起方向为相向设置,所述下棱镜膜2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多条阻隔物3,所述下棱镜膜2的阻隔物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上棱镜膜I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多条阻隔物3,所述上棱镜膜I的阻隔物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下棱镜膜2的阻隔物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棱镜膜I的阻隔物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同一棱镜膜上,相邻阻隔物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棱镜膜的棱是指上棱镜膜I沿某一方向延伸的突起的总称,下棱镜膜的棱是指下棱镜膜2沿某一方向延伸的突起的总称。需要说明的是,上棱镜膜与下棱镜膜贴合时,上棱镜膜的棱与下棱镜膜的棱不一定是相互垂直,也可能存在相互交叉设置的情况,因此所述下棱镜膜的阻隔物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棱镜膜的阻隔物的延伸方向也不一定相互垂直,只要上棱镜膜和下棱镜膜的贴合可以通过阻隔物的设置保证上棱镜膜与下棱镜的间隙封闭即可,这样才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复合棱镜膜。具体地,所述下棱镜膜的边缘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阻隔物,所述上棱镜膜的边缘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阻隔物。所述棱镜膜的边缘是指棱镜膜的周边位置,在棱镜膜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阻隔物是为了防止外界异物在上棱镜膜与下棱镜膜贴合时的边缘位置存在,可以阻隔外界异物进入复合棱镜膜。当然,可以只在下棱镜膜的边缘和上棱镜膜的边缘与棱垂直的方向设置一条阻隔物,封闭复合棱镜膜的间隙。具体地,对填充有所述阻隔物的棱镜膜,两条相邻阻隔物与该棱镜膜的两个相邻突起的棱所形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在Imm到5mm之间。如图4所示,下棱镜膜2的每条阻隔物的宽度为T,上棱镜膜I的每条阻隔物的宽度为t,t和T的值在几个微米到一毫米之间,在保证阻隔性能及可靠性的前提下,阻隔物3的宽度可以尽量小。在上棱镜膜I或下棱镜膜2上,两条相邻阻隔物3与该棱镜膜的两个相邻突起的棱所形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L在Imm到5mm之间,即相邻阻隔物的间距在0.7mm到3.5mm之间,此间距等于液晶屏幕有效显示区域到背光源发光区域的距离。其中,相邻阻隔物之间的距离采用对角线进行计算,是因为实际使用中,裁切棱镜膜片的角度不固定,这样可以保证在液晶屏可视区域夕卜,每个孔隙都至少有一个阻隔,保证水汽,细小颗粒不能进入可视区域。上棱镜膜I与下棱镜膜2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方式进行贴合,所述上棱镜膜I的棱与所述下棱镜膜2的棱相垂直,所述上棱镜膜I的棱的突起方向与所述下棱镜膜2的棱的突起方向为同向设置,所述下棱镜膜2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多条阻隔物3,所述下棱镜膜2的阻隔物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上棱镜膜I不需要设置阻隔物3。其中,上棱镜膜的棱是指上棱镜膜I沿某一方向延伸的突起4的总称,下棱镜膜的棱是指下棱镜膜2沿某一方向延伸的突起4的总称。其中,所述下棱镜膜2的阻隔物3的宽度也为几微米到一毫米之间,两条相邻阻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棱镜膜,包括上棱镜膜和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填充有阻隔物,所述阻隔物将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的间隙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棱镜膜,包括上棱镜膜和下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填充有阻隔物,所述阻隔物将所述上棱镜膜与所述下棱镜膜之间的间隙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棱镜膜的棱的突起方向与所述下棱镜膜的棱的突起方向为相向设置,所述下棱镜膜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多条阻隔物,所述上棱镜膜的阻隔物平行设置;所述上棱镜膜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多条阻隔物,所述下棱镜膜的阻隔物平行设置,所述下棱镜膜的阻隔物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棱镜膜的阻隔物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棱镜膜的边缘与棱垂直的方向填充有阻隔物,所述上棱镜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跃峰,孙海威,王子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