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燕生专利>正文

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957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4:17
一种手电筒,由灯头罩内的反射罩、发光体电路、发光体基座及后方的电筒壳构成,灯头罩与电筒壳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并通过电筒壳的旋进与旋出动作实现电源的开与关;电筒壳采用导电材料为主体材质,发光体基座的底部有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组成的同心环状结构并相互绝缘,外围导电环也与灯头罩绝缘,发光体电路供电端分别与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相连接,当电筒壳通过螺纹结构旋转入灯头罩内至底端时,导电的电筒壳与发光体基座的外围导电环相接触,电池前端电帽与发光体基座的中心导电体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省略了外置式开关部件,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和故障率,且外形美观,手感舒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电筒所属
本技术涉及发光装置,尤其是采用电池及可充电电池等小型电源的手持式手电筒。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手电筒构造是由灯头、电筒壳构成的二节式结构,灯头部分由灯头罩、反射罩、发光体电路以及发光体基座构成;电筒壳是一个中间空腔而尾端封闭的结构,电筒壳尾端可以有可分拆的底盖,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安装在电筒壳中间的空腔内;灯头与电筒壳通过螺纹结构组合在一起,依据手电筒的发光体及电源的区别,手电筒内还可以有充电电路、升压稳压等电路;现有的手电筒均通过一个电筒壳上的开关来控制发光体的开与关,该开关一般为拨动式或触压式,多次开关后可导致故障,且现有的手电筒开关结构凸起在电筒壳上,影响产品的美观和手握手感,也增加了产品的制作工艺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手电筒需要外置式开关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手电筒,该新技术构造省略了外置的开关部分,可简化手电筒产品的结构并降低成本,并使手电筒外形顺滑美观,手感舒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手电筒,由灯头罩及灯头罩内部的反射罩、发光体电路以及发光体基座、以及灯头罩后方的电筒壳构成,灯头罩末端是内螺纹结构,而电筒壳前端是外螺纹结构,灯头罩与电筒壳通过螺纹结构相互连接为一体,电筒壳尾端有底盖及导电弹簧,电筒壳空腔内安装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并可以有充电、升压、稳压等电路,本技术方案,利用灯头罩与电筒壳的螺纹结构,通过电筒壳的旋进与旋退动作来实现发光体与电源的开与关;电筒壳采用导电材料为主体材质,并与导电弹簧相连接,因此电筒壳带电,发光体基座的底部有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组成的同心环状结构,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之间是绝缘状态,发光体电路供电端分别与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相连接;当电筒壳通过螺纹结构旋转入灯头罩内至底端时,导电的电筒壳与发光体基座的外围导电环相接触,由于电筒壳带电,当其与外围导电环相接触时,电流导向发光体电路一端,而此时电池前端电帽与发光体基座的中心导电体相接触,电流接通发光体电路另一端,发光体电路两端通电而发光。电筒壳的空腔前端为开放结构,电池电帽与中心导电体的距离小于电筒壳前端与外围导电环的距离,发光体基座的外围导电环与灯头罩绝缘;所述绝缘可以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灯头罩本身即为绝缘体,又或外围导电环与灯头罩之间并不接触,其中间的连接件为绝缘体,在该结构下,当电筒壳旋入灯头罩内时,电筒壳并不会与发光体电路形成电流通路,因此手电筒可以保持一体状态且不通电,仅当电筒壳旋转深入直至前端与外围导电环接触时,手电筒方可形成电流回路使发光体电路发光。源于同一技术方案的第二种实施例,电筒壳的空腔前端可以为封闭结构,中间有通孔,通孔大于电池的电帽,灯头罩为金属导电材质,且与发光体基座的外围导电环相连通,因此电筒壳一旦旋入灯头罩,即与发光体基座的外围导电环相连通;在这种结构下,电池被封闭在封闭结构的后方,当电筒壳刚旋入灯头罩时,电池前端电帽并不与发光体基座的中心导电体相接触,手电筒保持一体状态且不通电发光,当电筒壳旋转深入直至电池前端电帽与发光体基座的中心导电体相接触时,手电筒方可形成电流回路使发光体电路发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省略了外置式开关部件,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和故障率,且外形美观,手感舒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手电筒第一种实施例的分离状态纵剖面构照图。图2是图1实施例在组合状态下的纵剖面构照图。图3是是图1实施例在通电状态下的纵剖面构照图。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纵剖面构造图。图5是图4实施例在通电状态下的纵剖面构照图。图中1.灯头罩,2.反射罩,3.外围导电环,4.发光体基座,5.中心导电体,6.内螺纹,7.电筒壳,8.底盖,9.导电弹簧,10.电池,11.外螺纹,12.发光体电路,13.封闭结构,14.通孔,15.电线。【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灯头罩I及灯头罩I内部的反射罩2、发光体电路12以及发光体基座4构成了手电筒的灯头部分,而电筒壳7及尾端的底盖8构成了手电筒的筒体部分,灯头罩I的尾端内部有内螺纹6,而电筒壳7的前端外部有外螺纹11,内螺纹6与外螺纹11相互契合,前述灯头部分和筒体部分通过螺纹的旋进动作组合成手电筒的整体结构;电筒壳7尾端内有导电弹簧9,电筒壳7的空腔内安装节数不等的电池10以提供电源;本技术方案中电筒壳7采用导电材料为主体材质,并与导电弹簧9相连接,因此电筒壳7带电;而发光体基座4的底部有中心导电体5及外围导电环3组成的同心环状结构,由于发光体基座4的其他部分是绝缘材料,因此中心导电体5及外围导电环3之间是绝缘状态,发光体电路12的两个供电端分别与中心导电体5及外围导电环3相连接,该实施例中电筒壳的空腔前端为开放结构,且电池10电帽与中心导电体5的距离小于电筒壳7前端与外围导电环3的距离,同时发光体基座4的外围导电环3与灯头罩I之间是绝缘的。在图2中,当电筒壳7通过螺纹结构旋转入灯头罩I内部时,形成一体的手电筒组合,由于电池10电帽与中心导电体5的距离小于电筒壳7前端与外围导电环3的距离,当电筒壳7旋转接近底部时,电池10电帽先与中心导电体5接触并连通发光体电路12的一端,而此时电筒壳7前端与外围导电环3依然有一段距离,且由于外围导电环3与灯头罩I是绝缘的,因此电池10负极的电流经过导电的导电弹簧9及电筒壳7后,无法与外围导电环3相通,发光体电路12处于一端通电一端断电的状态,并不发光,手电筒处于平时关闭电源的闲置状态。图3中,在图2基础上继续向前旋进电筒壳7,直至电筒壳7前端与外围导电环3相接触,此时外围导电环3带电并接通发光体电路12,发光体电路12两端带电,实现发光功能,旋退电筒壳7,即可回到图2工作状态关闭发光。如图4所示本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筒壳7的空腔前端为封闭结构13,封闭结构13的中间有大于电池电帽的通孔14,电池10的电帽通过通孔14外露出封闭结构13 ;而灯头罩I为金属导电材质,且与发光体基座4的外围导电环3通过电线15相连;在图4所示的手电筒组合状态下,当电筒壳7旋入灯头罩I内时,电筒壳7的电流通过灯头罩1、电线15、外围导电环3连通发光体电路12的一端,由于电池10被封闭结构13所限制,无法接触到中心导电体5,因此发光体电路12仅一端带电并不发光,手电筒处于平时关闭电源的闲置状态。。如图5中,继续旋进电筒壳7,直至电池10的电帽通过通孔14与中心导电体5接触,发光体电路12实现两端同时带电而发光,实现发光功能,旋退电筒壳7,即可回到图4工作状态关闭发光。在实际生产中,本新型产品可采用普通节式电池或是充电电池作为电源,发光体可以采用普通灯泡或是LED发光体,因此可以附带有充电电路及充电插口 ;依第一种实施例,可以由电筒壳前方装入电池,因此后方的底盖可以省略改为封闭式底部;而当采用充电电池时,由于充电电池常为不规范形状且不需更换,可将充电电池与电筒壳作一体式结构,并在电筒壳前端中心用导体代替电池的电帽,此时整体构造接近第二种实施例;而以相同的设计思维,也可以把电筒壳前端与灯头罩的旋进接触结构更改为电筒壳尾端与底盖的旋进接触结构;这些改进,均为现有手电筒设计的衍生技术方案或是本新型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电筒,由灯头罩及灯头罩内部的反射罩、发光体电路以及发光体基座、以及灯头罩后方的电筒壳构成,灯头罩末端是内螺纹结构,而电筒壳前端是外螺纹结构,灯头罩与电筒壳通过螺纹结构相互连接为一体,电筒壳尾端有底盖及导电弹簧,电筒壳空腔内安装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并可以有充电、升压及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电筒壳采用导电材料为主体材质,并与导电弹簧相连接,?发光体基座的底部有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组成的同心环状结构,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之间是绝缘状态,发光体电路供电端分别与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相连接,?当电筒壳通过螺纹结构旋转入灯头罩内至底端时,导电的电筒壳与发光体基座的外围导电环相接触,此时电池前端电帽与发光体基座的中心导电体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电筒,由灯头罩及灯头罩内部的反射罩、发光体电路以及发光体基座、以及灯头罩后方的电筒壳构成,灯头罩末端是内螺纹结构,而电筒壳前端是外螺纹结构,灯头罩与电筒壳通过螺纹结构相互连接为一体,电筒壳尾端有底盖及导电弹簧,电筒壳空腔内安装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并可以有充电、升压及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 电筒壳采用导电材料为主体材质,并与导电弹簧相连接, 发光体基座的底部有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组成的同心环状结构,中心导电体及外围导电环之间是绝缘状态,发光体电路供电端分别与中心导电体及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燕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