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所述压力管由至少三层复合缠绕带由内至外依次叠加缠绕而成,在每一层复合缠绕带的缠绕过程中,是将复合缠绕带加热至热熔状态,然后缠绕成型为管状,使复合缠绕带的侧边在缠绕过程中相互搭接并在冷却后融为一体,所述复合缠绕带包括热塑性基材以及复合在基材内的纤维带,其中三层复合缠绕带的纤维带的延伸方向相互交错而构成“米”字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层叠加缠绕,可增强纤维丝多向排布结构,纤维丝与基材结合不分层,管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适于制造更大直径的管材(如DN300-3500mm)。(*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聚乙烯或聚丙烯压力管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给排水及化工管道,以及特殊介质的压力管道中,经常需要用到聚乙烯或聚丙烯压力管。当前的热塑性材料(以聚乙烯为例)压力管主要有3大类管材形式和特点:1.聚乙烯树脂压力管:聚乙烯树脂压力管是全塑料管材,一体化材料结构均匀,化学性能稳定。由于聚乙烯材料抗拉强度较其它材料低,靠增加管材壁厚来提高管材的承压能力,管材成本高,管径DN在1600_以下。2:钢骨架(网)聚乙烯树脂压力管钢骨架(网)聚乙烯树脂压力管是钢与塑料的复合管材,承压能力高,同时具有防腐功能,成本低。但热收缩率差别大,钢塑间结合力差,回收利用困难,管径DN在1600mm以下。3:增强热塑性塑料管(RTP管)。增强热塑性塑料管(RTP管)是管内外壁聚乙烯,中间夹层为制备单向排列连续纤维丝带左右螺旋多层交织的增强层。该增强材料玻璃纤维、细钢丝、芳腈纶、PBT等树脂纤维丝,该管材承压能力高,耐化学性能好,管材直径DN在800mm以下。本技术的 申请人:曾申报一种聚乙烯夹心加强筋板带往复缠绕的压力管及加工方法(CN102797917A,以下称前案),前案提供的管材不同于以上3种管材,该压力管的管壁包括至少上下两层正反螺旋叠加缠绕的夹心加强筋板带热熔连接层,在上下两层正反螺旋叠加缠绕的夹心加强筋板之间还设有沿轴向均匀铺设的加强筋,轴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压力管的长度,在每层夹心加强筋板带内设置至少为一层的平行排列的加强筋,上下两层夹心加强筋板带内的加强筋螺旋叠加组成交织网状的结构。然而,前案在制造的时候,当完成管壁的内侧部分的缠绕后,需要在管壁上环向排列多根轴向加强筋,然后反向缠绕完成管壁的外侧部分。其中,环向排列多根轴向加强筋的步骤较为繁琐,影响加工效率,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及成型方法,增强压力管的结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其特征在于:是由复合缠绕带至少三层热态缠绕而成型为管状,每一层的所述复合缠绕带的侧边在缠绕过程中相互搭接并在冷却后融为一体,每一层的所述复合缠绕带包括热塑性基材以及复合在基材内的纤维带;其中三层复合缠绕带的纤维带的延伸方向相互交错而构成“米”字形。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热塑性基材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所述纤维带是由纤维丝集束构成或交织构成,所述纤维丝为玻璃纤维、细钢丝、芳腈纶或PBT。所述复合缠绕带是单层纵向纤维带结构、多层纵向纤维带结构、单层横向纤维带结构、多层横向纤维带结构、单层斜向纤维带结构、多层斜向纤维带结构、单层多向交织纤维带结构或多层多向交织纤维带结构。所述复合缠绕带沿螺旋状持续缠绕,或沿压力管的垂直方向分段缠绕。各层复合缠绕带之间的缠绕方向相同或者相反,而且各层之间采用的复合缠绕带结构类型相同或者不同。在最外层的复合缠绕带的外侧同步缠绕有螺旋状的肋筋,所述肋筋是以聚丙烯波纹管或金属软管为骨架,外覆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而构成,并通过外覆的所述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与压力管热熔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缠绕带中的纤维带上预先打有连续的排孔,所述复合缠绕带上的热塑性基材在热熔状态下进入所述排孔中,冷却定型后成为销钉,起到铆接一体化作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由至少三层复合缠绕带由内至外依次叠加缠绕而成,在每一层复合缠绕带的缠绕过程中,是将复合缠绕带加热至热熔状态,然后缠绕成型为管状,使复合缠绕带的侧边在缠绕过程中相互搭接并在冷却后融为一体;所述复合缠绕带包括热塑性基材以及复合在基材内的纤维带,其中三层复合缠绕带的纤维带的延伸方向相互交错而构成“米”字形。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热塑性基材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所述纤维带是由纤维丝集束构成或交织构成,所述纤维丝为玻璃纤维、细钢丝、芳腈纶或PBT。所述复合缠绕带是单层纵向纤维带结构、多层纵向纤维带结构、单层横向纤维带结构、多层横向纤维带结构、单层斜向纤维带结构、多层斜向纤维带结构、单层多向交织纤维带结构或多层多向交织纤维带结构。所述复合缠绕带沿螺旋状持续缠绕,或沿压力管的垂直方向分段缠绕。各层复合缠绕带之间的缠绕方向相同或者相反,而且各层之间采用的复合缠绕带结构类型相同或者不同。在最外层的复合缠绕带的外侧同步缠绕有螺旋状的肋筋,所述肋筋是以聚丙烯波纹管或金属软管为骨架,外覆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而构成,并通过外覆的所述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与压力管热熔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缠绕带中的纤维带上预先打有连续的排孔,所述复合缠绕带上的热塑性基材在热熔状态下进入所述排孔中,冷却定型后成为销钉,起到铆接一体化作用。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多层叠加缠绕,使各层纤维性相互交错构成“米”字形,可增强纤维丝多向排布结构,纤维丝与基材结合不分层,管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适于制造更大直径的管材(如DN300_3500mm)。【附图说明】图1、图1A是单层纵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的平面图及其横向剖视图;图2、图2A是多层纵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的平面图及其横向剖视图;图3是单层横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的平面图;图4是多层横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的平面图;图5、图6分别是单层或多层斜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的平面图;图7、图7A分别是单层或多层多向交织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的平面图;图8是由单层纵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单层缠绕成型的压力管的管壁横剖示意图;图9是由多层纵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单层缠绕成型的压力管的管壁横剖示意图;图10是由单层纵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多层缠绕成型的压力管的管壁纵剖示意图;图11是由多层纵向纤维丝结构的复合缠绕带多层缠绕成型的压力管的管壁纵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压力管,是由复合缠绕带经至少三层热态缠绕成型而成,其中的复合缠绕带包括热塑性基材11以及复合在基材内的纤维带12,所述热塑性基材11可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所述纤维带12是由纤维丝集束构成或交织构成,所述纤维丝可为玻璃纤维、细钢丝、芳腈纶或PBT。其中,所述复合缠绕带,根据纤维带12的层数以及纤维带12与缠绕方向L之间的角度关系,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如图1、图1A所示,是一种单层纵向纤维带12结构的复合缠绕带,所述复合缠绕带中包含一层纤维带12,而且所述纤维带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复合缠绕带的缠绕方向L相平行;如图2、图2A所示,是一种多层纵向纤维带12结构的复合缠绕带,所述复合缠绕带中包含至少两层纤维带12,而且所述纤维带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复合缠绕带的缠绕方向L相平行;如图3所示,是一种单层横向纤维带12结构的复合缠绕带,所述复合缠绕带中包含一层纤维带12,而且所述纤维带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复合缠绕带的缠绕方向L相垂直;如图4所示,是一种多层横向纤维带12结构的复合缠绕带,所述复合缠绕带中包含至少两层纤维带12,而且所述纤维带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复合缠绕带的缠绕方向L相垂直;如图5、图6所示,是一种单层或多层斜向纤维带12结构的复合缠绕带,所述复合缠绕带中包含一层或多层纤维带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其特征在于:是由复合缠绕带至少三层热态缠绕而成型为管状,每一层的所述复合缠绕带的侧边在缠绕过程中相互搭接并在冷却后融为一体,每一层的所述复合缠绕带包括热塑性基材以及复合在基材内的纤维带;其中三层复合缠绕带的纤维带的延伸方向相互交错而构成“米”字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其特征在于:是由复合缠绕带至少三层热态缠绕而成型为管状,每一层的所述复合缠绕带的侧边在缠绕过程中相互搭接并在冷却后融为一体,每一层的所述复合缠绕带包括热塑性基材以及复合在基材内的纤维带;其中三层复合缠绕带的纤维带的延伸方向相互交错而构成“米”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基材为聚乙烯或聚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带是由纤维丝集束构成或交织构成,所述纤维丝为玻璃纤维、细钢丝、芳腈纶或PB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缠绕带热态缠绕成型的压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缠绕带是单层纵向纤维带结构、多层纵向纤维带结构、单层横向纤维带结构、多层横向纤维带结构、单层斜向纤维带结构、多层斜向纤维带结构、单层多向交织纤维带结构或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耕田,齐军,刘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耕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