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吸振器及具有该吸振器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914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吸振器及具有该吸振器的汽车;所述动力吸振器适于消除或降低主振部件的振动,包括吸振质量块和变刚度组件;所述变刚度组件包括左旋弹簧、右旋弹簧、弹簧内芯和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套在所述弹簧内芯上并相对所述吸振质量块固定,所述弹簧内芯在所述弹簧套内可转动;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分别套在所述弹簧内芯的二端,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主振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内芯相对所述弹簧套转动时,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同时旋入或旋出所述弹簧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吸振器及具有该吸振器的汽车
本技术属于结构减振、消振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频的动力吸振器及具有该吸振器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各类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增加,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世界范围内,工程汽车不断朝着大吨位和高行驶速度的方向发展,人们在关注其越来越高的功能性的同时,对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为此,汽车厂家通过研发性能更好的轮胎、悬挂、驾驶室悬置等减振元件来提高汽车的平顺性。但是,在整车开发的流程中仍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振动问题。例如,在特定行驶车速下某些车型的车架由于受到路面或传动系传递的激励发生模态共振而产生异常抖振现象。动力吸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系统、悬挂系统、排气系统等。动力吸振器是减振器的一种,它是基于底座振动理论,在振动物体上附加一个“弹簧一质量”系统,这个附加的系统在主振系统发生振动时产生反作用力可以使主振系统的振动峰值消除或者减小,将主振动系统原有的单个振动峰削减为两个幅值较小的振动峰,从而达到降低主振动系统振动幅值的目的。传统的动力吸振方式需要在被减振的主振系统上附加吸振质量块,这一方面占用了空间,会受到汽车布置空间的限制,同时增加了整车装备质量,不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请参照图1,一种汽车领域常见的动力吸振器1,包括安装底板11、弹簧系统12、固定配重13、可拆卸配重14、固定装置15,其中弹簧系统12置于安装底板11上,固定配重13置于弹簧系统12上,且固定配重13、弹簧系统12和安装底板11固结在一起。可拆卸配重14通过固定装置15与固定配重13固结在一起。该种动力吸振器可根据主振系统不同的振动情况适当配置可拆卸配重13,起到自主调整工作频率的功能。但因其质量系数的离散性,工作点仅为若干频率点,通常情况下难以实现微调与减振目标值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导致减振效果不理想。另外随着可拆卸配重14的增加,结构将变得笨重而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动力吸振器,可利用汽车本身零部件作为吸振质量块,减少汽车的负重。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动力吸振器的汽车。为达上述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吸振器,适于消除或降低主振部件的振动,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吸振质量块和变刚度组件;所述变刚度组件包括左旋弹簧、右旋弹簧、弹簧内芯和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套在所述弹簧内芯上并相对所述吸振质量块固定,所述弹簧内芯在所述弹簧套内可转动;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分别套在所述弹簧内芯的二端,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主振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内芯相对所述弹簧套转动时,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同时旋入或旋出所述弹簧套。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卡位件;所述弹簧套具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弹簧套圆周方向开设;所述弹簧内芯设有与所述卡位件配合的卡位孔;所述卡位件穿过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卡位孔配合以限制所述弹簧内芯和所述弹簧套之间的垂向位移。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孔的数量为复数个,沿所述弹簧内芯圆周线间隔分布;所述弧形槽的角度大于间隔最大的两个相邻卡位孔之间的圆弧角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内芯两端的圆周表面开有不同旋向的分别与所述左旋弹簧、所述右旋弹簧配合的螺纹槽。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固定刚度组件,所述固定刚度组件包括下安装板、固定刚度弹簧和上安装板,所述固定刚度弹簧的二端分别与所述下安装板和所述上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安装板与所述吸振质量块相对固定,所述上安装板适于与所述主振部件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适于与所述主振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吸振质量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安装板、所述弹簧套分别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本技术还包括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上述动力吸振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还包括气罐,所述吸振质量块为所述气罐;所述主振部件为所述车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气罐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包括主板和侧板,所述主板与所述气罐正面贴合,所述侧板与所述气罐侧面贴合,所述弹簧套固定在所述侧板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固定刚度组件,所述固定刚度组件包括下安装板、固定刚度弹簧和上安装板,所述固定刚度弹簧的二端分别与所述下安装板和所述上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主板上,所述上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汽车的驾驶室的底板上。本技术的动力吸振器通过旋转弹簧内芯,调整左旋弹簧、右旋弹簧旋入弹簧内芯的长度而控制左旋弹簧和右旋弹簧的工作长度,从而有效的调整动力吸振器的刚度,通过对动力吸振器工作点的微调保持与目标减振频率点一致,实现高效的减振效果。本技术的动力吸振器应用在汽车上,利用汽车上的零部件作为动力吸振器的吸振质量块,在基本不增加整车装备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减振效果,有利于增强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成本的同时节约了安装空间。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汽车领域常见的动力吸振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吸振器应用在汽车起重机上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动力吸振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圆圈IV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变刚度组件的正面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变刚度组件沿V1-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5的变刚度组件俯视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吸振器20应用在汽车起重机2上,但这并不对应用领域作出限制,本技术的动力吸振器20还可以应用在其它汽车或需要减振的其它工程机械上。在本实施例中,汽车起重机2的车架30为主振部件,车架30上设有若干组吊耳31 (图3)。请同时参照图3,动力吸振器20包括气罐22、安装架24、固定刚度组件26和变刚度组件28,其中气罐22为吸振质量块。固定刚度组件26的一端(底端)与安装架24固定连接,另一端(顶端)与车架30固定连接。变刚度组件28连接于安装架24与车架吊耳31之间。安装架24包括主板242和侧板244,主板242与气罐22正面(安装时朝上的一面)222贴合,侧板244与气罐22侧面224贴合。安装架24与气罐22固定连接。请同时参照图4,固定刚度组件26包括下安装板262、固定刚度弹簧266和上安装板264,上安装板264通过螺栓等方式与驾驶室32的底板322固定连接,下安装板262通过螺栓等方式与安装架24的主板242固定连接。固定刚度弹簧266的二端分别焊接在上安装板264、下安装板262上。请参照图5至图7,变刚度组件28包括左旋弹簧281、弹簧套282、弹簧内芯283、右旋弹簧284和卡位件285。弹簧套282套在弹簧内芯283上并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在安装架24的侧板244上。左旋弹簧281和右旋弹簧284分别套在弹簧内芯283的二端,左旋弹簧281和右旋弹簧284的另一端与车架30的一对吊耳31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吸振器,适于消除或降低主振部件的振动,包括吸振质量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变刚度组件,所述变刚度组件包括左旋弹簧、右旋弹簧、弹簧内芯和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套在所述弹簧内芯上并相对所述吸振质量块固定,所述弹簧内芯在所述弹簧套内可转动;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分别套在所述弹簧内芯的二端,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主振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内芯相对所述弹簧套转动时,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同时旋入或旋出所述弹簧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吸振器,适于消除或降低主振部件的振动,包括吸振质量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变刚度组件,所述变刚度组件包括左旋弹簧、右旋弹簧、弹簧内芯和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套在所述弹簧内芯上并相对所述吸振质量块固定,所述弹簧内芯在所述弹簧套内可转动;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分别套在所述弹簧内芯的二端,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主振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内芯相对所述弹簧套转动时,所述左旋弹簧和所述右旋弹簧同时旋入或旋出所述弹簧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卡位件;所述弹簧套具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弹簧套圆周方向开设;所述弹簧内芯设有与所述卡位件配合的卡位孔;所述卡位件穿过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卡位孔配合以限制所述弹簧内芯和所述弹簧套之间的垂向位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孔的数量为复数个,沿所述弹簧内芯圆周线间隔分布;所述弧形槽的角度大于间隔最大的两个相邻卡位孔之间的圆弧角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内芯两端的圆周表面开有不同旋向的分别与所述左旋弹簧、所述右旋弹簧配合的螺纹槽。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蛟刘耀宗王猛陈仁伍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