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旨在提供一种容易控制、安全性能高的倾角自动控制机构;其技术要点: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动力输出轴,支架中部设有纵梁,纵梁上端设有横梁,横梁的两边固定连接支架,所述的纵梁下端与支架活动连接,在纵梁与支架的连接部设有回位扭簧,在纵梁上端设有纵向杆,纵向杆上设有滚轮与横梁活动压接,纵梁上端还设有前横杆,前横杆上活动连接方倾角控制杠杆,倾角控制杠杆成纵向设置且两边分别设有托轮,托轮与横梁连接,支架上分别设有左右方向驱动力臂,左右方向驱动力臂分别驱动一分配转盘,分配转盘的其中一条拉线连接方向偏转机构,分配转盘的另一条拉线连接倾角控制杠杆上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倾角自动控制机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人力车运作原理为均靠人体左右腿交替踩踏转动前齿轮(大牙盘),再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至变速器(一般在后轮)进行转速变换,从而驱动后轮转动令人力车前进;行进中靠手部不断转动前轮的把手来维持车身平衡和转向,转向时人力车整体(含车身及车轮)均需向内弯方向倾斜以克服离心力,由于现有技术中人力车通常为前后两轮,转弯时,易造成倒地等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容易控制、安全性能高的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动力输出轴,在支架中部设有纵梁,在纵梁上端设有横梁,横梁的两边固定连接支架,所述的纵梁下端与支架活动连接,在纵梁与支架的连接部设有回位扭簧,在纵梁上端设有纵向杆,在纵向杆上设有滚轮与横梁活动压接,在纵梁上端还设有前横杆,前横杆上活动连接倾角控制杠杆,倾角控制杠杆成纵向设置且两边分别设有托轮,托轮与横梁连接,在支架上分别设有左右方向驱动力臂,所述的左右方向驱动力臂分别驱动一分配转盘,分配转盘的其中一条拉线连接方向偏转机构,分配转盘的另一条拉线连接倾角控制杠杆上端。上述的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所述的横梁上设有前横梁,在前横梁底部设有导柱,导柱成纵向设置;在导柱外围设有滑块,滑块的前端与托轮的轴固定连接,在托轮的轴前端设有齿条,在前横梁前端设有驱动齿轮和过渡齿轮,驱动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过渡齿轮与齿条啮合,在驱动齿轮轴上设有联动转盘;所述的动力输出轴设有至少一条径向滑杆,在径向滑杆上设有离心锤,离心锤设有回位拉簧,离心锤通过拉线与位移环的内套联动,内套活动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上,在位移环与内套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的位移环还设有导向杆,导向杆固定在支架上,位移环与导向杆滑动配合;所述的位移环通过拉线与联动转盘联动。上述的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所述的动力输出轴上均匀分布有三条径向滑杆,在每条径向滑杆上分别设有离心锤,各离心锤分别通过拉线与内套联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转弯时纵梁带动的驾驶者重心会自动向内弯倾斜而车轮却保持垂直于地面,且纵梁的倾斜度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车速越快纵梁倾角在转弯时就会自动变得越大,使得车身在转弯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超越了传统两轮人力车,容易控制、安全性能高,减少倒地等意外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B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C向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架I,动力输出轴2,纵梁3,横梁4,回位扭簧5,纵向杆6,滚轮7,前横杆8,倾角控制杠杆9,托轮10,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分配转盘12,前横梁13,导柱14,滑块15,齿条16,驱动齿轮17,过渡齿轮18,联动转盘19 ;径向滑杆20,离心锤21,回位拉簧22,位移环23,内套24,导向杆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限制,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参阅图1至图4所示,包括支架I,设置在支架I上的动力输出轴2,在支架I中部设有纵梁3,在纵梁3上端设有横梁4,横梁4的两边固定连接支架1,纵梁3下端与支架I活动连接,在纵梁3与支架I的连接部设有回位扭簧5,会使纵梁3恢复原位,也就是恢复其垂直于地面的状态。在纵梁3上端设有纵向杆6,在纵向杆6上设有滚轮7与横梁4活动压接,在纵梁3上端还设有前横杆8,前横杆8上活动连接倾角控制杠杆9,倾角控制杠杆9成纵向设置且两边分别设有托轮10,托轮10与横梁3连接,在支架I上分别设有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所述的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分别驱动一分配转盘12,分配转盘12的轴向上方还设有一回力扭簧,所述的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与分配转盘12之间还设有一组万向铰链,该组万向铰链是由多个万向铰链单体相接而成,分配转盘12的其中一条拉线连接方向偏转机构,分配转盘12上方的回力扭簧的回弹力避免了拉线的松弛;分配转盘12的另一条拉线连接倾角控制杠杆9上端,左方向驱动力臂一组万向铰链驱动右分配转盘,与转盘连接的拉线带动偏转机构转动,左方向驱动力臂一组万向铰链驱动右分配转盘,再与转盘连接的拉线带动偏转机构转动,实现转向。为了更容易控制倾角,在横梁4上设有前横梁13,在前横梁13底部设有导柱14,导柱14成纵向设置;在导柱14外围设有滑块15,滑块15的前端与托轮10的轴固定连接,在托轮10的轴前端设有齿条16,在前横梁13前端设有驱动齿轮17和过渡齿轮18,驱动齿轮17与过渡齿轮18啮合,过渡齿轮18与齿条16啮合,在驱动齿轮17轴上设有联动转盘19,联动转盘19轴向端部还设有一回位扭簧;所述的动力输出轴2设有三条径向滑杆20,在径向滑杆20上分别设有离心锤21,各离心锤21设有回位拉簧22,各离心锤21通过拉线与位移环23的内套24联动,内套24活动套接在动力输出轴2上,在位移环23与内套24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的位移环23还设有导向杆25,导向杆25固定在支架I上,位移环23与导向杆25滑动配合;所述的位移环23通过拉线与联动转盘19联动,联动转盘19轴向端部的回位扭簧的回弹力有效防止了拉线的松动。使用时,拉线拉动驱动齿轮17和过渡齿轮18,然后再带动齿条16,使托轮10随车速发生变动,从而使倾角控制杠杆9活动连接的前横杆8的可移动幅度随车速发生变化,令纵梁3的可摆动倾角范围随车速而变化;与此同时,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分别通过一组首尾相接的万向铰链驱动一分配转盘12,分配转盘12的其中一条拉线拉动倾角控制杠杆9上端,最终实现纵梁3的摆动倾角。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动力输出轴(2),在支架(1)中部设有纵梁(3),在纵梁(3)上端设有横梁(4),横梁(4)的两边固定连接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3)下端与支架(1)活动连接,在纵梁(3)与支架(1)的连接部设有回位扭簧(5),在纵梁(3)上端设有纵向杆(6),在纵向杆(6)上设有滚轮(7)与横梁(4)活动压接,在纵梁(3)上端还设有前横杆(8),前横杆(8)上活动连接倾角控制杠杆(9),倾角控制杠杆(9)成纵向设置且两边分别设有托轮(10),托轮(10)与横梁(4)连接,在支架(1)上分别设有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所述的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分别驱动一分配转盘(12),分配转盘(12)的其中一条拉线连接方向偏转机构,分配转盘(12)的另一条拉线连接倾角控制杠杆(9)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包括支架(I),设置在支架(I)上的动力输出轴(2),在支架(I)中部设有纵梁(3),在纵梁(3)上端设有横梁(4),横梁(4)的两边固定连接支架(I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3)下端与支架(I)活动连接,在纵梁(3)与支架(I)的连接部设有回位扭簧(5),在纵梁(3)上端设有纵向杆(6),在纵向杆(6)上设有滚轮(7)与横梁(4)活动压接,在纵梁(3)上端还设有前横杆(8),前横杆(8)上活动连接倾角控制杠杆(9),倾角控制杠杆(9)成纵向设置且两边分别设有托轮(10),托轮(10)与横梁(4)连接,在支架(I)上分别设有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所述的左右方向驱动力臂(11)分别驱动一分配转盘(12),分配转盘(12)的其中一条拉线连接方向偏转机构,分配转盘(12)的另一条拉线连接倾角控制杠杆(9)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交通工具转向倾角智能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4)上设有前横梁(13),在前横梁(13)底部设有导柱(14),导柱(14)成纵向设置;在导柱(14)外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子,
申请(专利权)人:黄东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